<p class="ql-block"> 育儿先育己,是关于一场生命觉醒的修行。当我们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成长,孩子的世界也会因此被温柔照亮!是的,最好的教育,是妈妈和孩子在各自的轨道上熠熠生辉,却又在爱的引力下,彼此成就!</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中第一次以妈妈的身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遭遇无数次的无助、压抑着的愤怒和随之而来的愧疚……幸好读到了这本书,书中告诉家长很多孩子的真实想法,也给出实用、可操作的亲子沟通的方法,它帮助父母去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p> 共情:倾听与理解 <p class="ql-block"> 在以往的相处中,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难过时,我们可能会直接说“没关系,再买一个就好”。其实不然,孩子更需要的是我们对他难过情绪的认可,我们应该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它坏了你一定特别难过”。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他们才会更愿意与我们沟通,也更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情绪。</p> 合作:用“我”代替“你”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配合我们做事常常是个难题。书中提到的用简单语言表达、描述问题、提示等方法非常实用。以前叫孩子收拾玩具,我们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不乖,总是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赶紧收拾好”,结果孩子往往无动于衷。现在我们要尝试说“我看到地板上有很多玩具,玩具们也想回到自己的家啦,你能帮忙把它们送回去吗”,这样的表达让孩子更愿意主动去合作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p> 惩罚:替代让爱别样化 <p class="ql-block"> 惩罚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一章给出了代替惩罚的七种方法,如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表达不满但不攻击人身、说明期望等。即便孩子不小心打破了杯子,那么我们尝试说“我看到杯子碎了,我很担心你会不会受伤,下次拿东西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哦”,然后和他一起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这种方式既让孩子意识到了错误,又不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p> 自立:鼓励独立思考 <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努力,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我们可能会担心孩子做不好,帮他们代劳很多事情,这其实就是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们主动独立去做事情,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自主权,才是他们走向独立的关键一步。</p> 赞赏:具体而真诚 <p class="ql-block"> 尊重孩子的努力,给予恰如其分的赞赏。表扬时,尽量使用具体的描述性语言,例如:“你已经坚持记了一个小时单词,真有耐心!”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聪明”或“你真棒”。这种具体的表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p> 角色释放:正面引导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我们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回忆他们曾经做过的突出事迹。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从过去的负面角色中解脱出来,重新看待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教育生涯中的师生关系,这是再贴切不过的形容。“亲子”之间的相处,绝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塑造,而是在爱与陪伴中,彼此影响、共同成长的美妙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