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记忆

王填平

<p class="ql-block">听老同学讲酷车小镇有个“记忆中的北京”展览,从中可以找到我们许多童年的故事,青春的印迹,于是我赶在展览闭幕前两天来到展览会目睹了那些珍贵的历史瞬间。我又从自己珍藏的老照片中选挑了几张作为补充制成美篇提供给感兴趣的老人,年轻人,以及祖国的花朵,丰富大家对北京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展览举办地就在朝阳区“和.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举办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老北京的大课堂。</p> <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看北京~这位老者陷入了沉思。</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百年前的老北京。</p> <p class="ql-block">150多年前的北京总理衙门内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西八里庄玲珑塔前骑骆驼的人。</p> <p class="ql-block">1952年的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乘坐玩具飞机的小男孩。</p><p class="ql-block">(1954年)</p> <p class="ql-block">卖鸽子的老人。</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送水人。</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北京三中高三(1)班同学在民族印刷⺁与该厂职工进行了一场篮球赛。赛后合影并为即将远赴北大荒的同学吳玉森、杨铭、徐其勋、李连友、张秉恆送行。</p> <p class="ql-block">同年7月初,高三(1)班同学在天安门广场相聚,为第二批远赴北大荒的老同学王玉柱、张正、范剑虹、赵凤如、许福瑞、王填平送别。</p> <p class="ql-block">合影(之一)</p> <p class="ql-block">合影(之二)</p> <p class="ql-block">合影(之三)</p> <p class="ql-block">战天斗地的北大荒兵团战士。</p> <p class="ql-block">青涩的学生成长为健壮的帅小伙!</p> <p class="ql-block">依然活跃在篮球场上。</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女知青</p><p class="ql-block">(1970年)</p> <p class="ql-block">一大批知识青年离开北京后,城市少了喧闹多了平稳。</p> <p class="ql-block">卖烤红薯的老俩口。</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健身的老人。</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理发摊。</p> <p class="ql-block">1977年,随着高考的恢复,被压抑的一代知青释放出巨大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1977年恢复高考后,北京师范学院的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著名文学家谢冰心在北京市少年宫与少年儿童亲切交谈。</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上外来打工的农民。</p><p class="ql-block">(1984年)</p> <p class="ql-block">大批知识青年的返城以及全国各地农民工的到来,还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全球人才和资本的涌入,使得老北京焕发了青春!</p> <p class="ql-block">记住北京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北京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芸芸众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