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中,日寇对陪都重庆进行了六年多的狂轰乱炸,造成的重大的人员财物的损失,在市区的中心部位炸出来一个大坑,这里的人全部都没有幸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就在这个炸弹坑上建立起来一个四方碑,人们称它为“精神堡垒”,象征着人们对抗战胜利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日寇对陪都重庆进行了无数次的轰炸。</p> <p class="ql-block">日寇对重庆的大轰炸,让整个重庆处在火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渝中半岛在一片火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炸弹坑位置上修建起来一个木质结构四方碑,以鼓舞军民抗战斗志。碑高七丈七尺,意味着卢沟桥七七事变。</p> <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再度被炸毁,就将它涂抹成黑色。</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黑色的,但仍然被炸毁了,于是在这里竖立起一根长旗杆,表示精神堡垒永在。</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p> <p class="ql-block">并在投降书上签字。</p> <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10月动工重建,1947年8月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以铭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它就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抗战胜利国家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31日,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主持“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开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纪功碑由黄宾勋、专门委员刘达仁主持,建筑师黎伦杰设计,工程由天府营造厂中标承造。1947年8月抗战胜利纪功碑主体完工。同年10月10日10时,重庆各界数万人于都邮街精神堡垒广场举行“抗战胜利纪功碑”落成典礼。</p> <p class="ql-block">碑身铭刻国民政府题词及罗斯福赠渝卷轴译文。</p> <p class="ql-block">该碑为八面柱体盔顶,碑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直达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面积642平米。该处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由刘伯承题写现在的名字“人民解放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8日该碑入选“重庆十大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9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是重庆最高的建筑,现在周围都是高楼林立,该碑虽然不是最高,但是它精神堡垒的地位永远在此矗立。</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保护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