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17日早晨,从卡兹别克金色酒店出发前,先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早餐。餐毕,我们在酒店周边漫步,用镜头捕捉着每一处迷人的风光。随后,怀揣着期待,我们沿着卡兹别克山那如诗如画的风景一路向东前行。</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首站,便是俄格友谊纪念碑。曾经壁画上象征着“百年友谊”的马赛克图案,如今看来,仿佛成了一则荒诞的寓言。</p> <p class="ql-block"> 沿着卡兹别克山谷东行,视野中突然闯入中铁集团在格鲁吉亚参与入一带一路”铁路建设的厂房——那一刻,一股强烈的自豪感瞬间涌上心头。祖国的日益强大,总能在这样不经意的瞬间,让每个身在海外的中国人真切感受到深深的底气与骄傲。</p> <p class="ql-block"> 站在俄格友谊纪念碑前,目光掠过那些曾象征“百年友谊”的马赛克壁面,如今只觉时光流转中,许多宏大的叙事都难免染上世事变迁的复杂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身望向周边,高加索的雪山如银色巨人般巍峨矗立,峰顶的积雪 在阳光下闪烁着清冷而肃穆的光;脚下的峡谷深邃蜿蜒,仿佛大地裂开的一道痕迹,藏着岁月冲刷的沧桑。山的雄浑与谷的幽深交织,构成一幅无需言语修饰的壮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纪念碑或许会随时代更迭而意义变迁,但自然的伟力却始终在这里静默生长。那一刻忽然明白,比起短暂易变的人为符号,天地间的永恒与壮阔,更能让人在敬畏中沉淀下对世界的通透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邂逅zhinvali水库:格鲁吉亚途中小确幸,本是行程里匆匆一瞥的“路过”,却意外被它圈粉。车窗外,辽阔水面像块巨大的蓝水晶,嵌在群山怀抱里。阳光洒下,波光碎成千万片金鳞,晃得人眼亮,心也跟着亮堂。同行伙伴纷纷下车打卡,我们也湊上去,想把这湖光山色收进镜头。风裹着水汽扑来,带着山野的清新,把旅途疲意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多,抵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吃到一顿超满意的中餐!连着几天吃当地餐,实在馋中餐这口,太对胃啦。</p> <p class="ql-block"> 中餐后踱到第比利斯的跳蚤市场——这趟旅程的第三站,像一头撞进盛满时光碎片的百宝箱。老相机的金属壳泛着温润的光,绣纹披肩裹着旧时代的软,摊主慢悠悠擦着铜器,叮当声混着各国语言的讨价还价,热闹用得正好。</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的跳蚤市场确实挺有人气的!各种老物件、手工艺品堆得满满兰当,摊主吆喝声混着游客的惊叹,热热闹闹的,逛起来特别有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随手拿起一枚刻着陌生文字的徽章,猜它曾被谁别在胸前;摸了摸木盒上磨得光滑的棱角,想知道里面藏过多少故事。这里的物件都带着点“不完美”—掉了漆的陶罐,缺了页的旧书,却比崭新的商品多了层温度。</p> <p class="ql-block"> 走的时候没买什么,却像捡了堆秘密。原来旅行里最动人的,不是打卡清单上的名字,而是这些藏在烟火里的、活生生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仁立在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前,最先被攫住的是那股沉甸甸的庄严。雪白的墙体在高加索的阳光下泛着清冽的光,金色穹顶却像被阳光吻透了似的,于远处的山岗与近处的红顶房屋之问,硬生生撑起一片神圣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堂,喧器被厚重的木门隔绝在外。壁画上的圣像沉静地望着来人,色彩在岁月里沉淀出温润的光泽,烛火摇曳中,连空气都仿佛慢了下来。信徒们垂首祈祷,脚步声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偶尔有诵经声从角落飘来,不疾不徐,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最先撞入我们眼帘的,是穹顶与四壁蔓延开的壁画,它们像一部被时光浸润的史诗,在昏暗的光线下静静流淌着色彩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斑斓的光影里,信徒们的身影成了最动人的注脚。白发的老妇人捧着蜡烛,佝偻着背跪在圣像前,嘴唇翕动着,铸词轻得像叹息,却字字都钉在空气里。年轻的姑娘垂着眼,指尖划过胸前的十字架,睫毛在脸颊投下浅浅的阴影,那份 专注让周边的一切都成了模糊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那份新旧日交织的气息——这座21世纪初落成的教堂,用现代的砖石复刻着古老的信仰形制,却在每一处细节里藏着时间的温度。走出教堂时,回头望那穹顶,忽然觉得它不只是一座建筑,更像当地人心头的一枚锚点,让漂泊的目光有处可落,让匆忙的脚步有处可停。</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乘老城缆车向纳里卡拉要塞攀升,窗外的风裹挟着老城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高度渐升,第比利斯的全貌如画卷般徐徐铺展:红顶房屋像被打翻的调色盘,在山坳间错落堆叠,库拉河如一条碧色绸带穿城而过,将两岸的新旧时光轻轻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登上要塞,砖石的斑驳里藏着千年的故事。脚下是历经风兩的城墙,指尖抚过带着温度的石砖,仿佛能触到高加素山脉的脉搏。远处的圣三一大教堂穹顶仍在阳光下闪耀,与近处的市井烟火遥遥相对——原来神圣与世俗,从来都在这座城市里共生共荣。</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风掠过耳畔,像是在诉说要塞见证的攻防与变迁。而眼下的第比利斯,既有历史的厚重剪影,又有生活的鲜活肌理,让人忽然懂得:所谓旅行中的“俯瞰”,从来不是为了俯瞰风景的壮阔,而是为了读懂一座城市在时光里沉淀的、独属于它的呼吸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深度打卡第比利斯标志性景点:先探访造型别致、充满童趣的木偶钟楼,感受艺术与机械的奇妙融合;漫步和平桥,在独特的流线型设计与光影交错中,触摸城市的现代脉搏;远眺格鲁吉亚母亲雕像,仰望她守护这座城的坚毅姿态。最后走进著名的锡安主教座堂,在古朴的建筑与悠悠历史氛围里,聆听岁月沉淀的信仰回声。</p> <p class="ql-block"> .傍晚六点的和平桥,金属线条镀着落日金边,库拉河淌着碎金般的波光。我和同学们踩着欢快舞曲节拍,裙摆扫过桥面的光影,笑声混着河风,与桥的现代艺术、河的温柔一起,酿成了最鲜活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仁立山巅,身姿挺拔。左手抚剑,右手托杯,目光坚毅望向远方。脚下是城市全景,库拉河蜿蜒,雕像如守护者,凝着民族的刚柔与不屈。</p> <p class="ql-block"> 第比利斯锡安主教座堂是格鲁吉亚东正教的重要教堂,教堂始建于6世纪至7世纪,历史上多次被毀,现存建筑基于13世纪的版本,17世纪至19世纪又有所修改。</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部有非常精美的绘画,还珍藏着格鲁吉亚最伟大的遗物——圣尼诺的十字架,传说该十字架由两根葡萄藤制成,并与圣尼诺的头发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外观朴实无华,具有拜占庭风格特点。教堂唯一的装饰是高耸的塔楼,其尖顶穹顶高耸于教堂中央部分之上。</p> <p class="ql-block"> . 第比利斯是艺术的调色盘,老巷涂鸦洇着不羁,画廊里光影编织幻梦。和平桥的金属弧线跳着现代舞,教堂穹顶托举着千年彩绘,连库拉河的涟漪都在吟唱,每一帧都是流动的诗。</p> <p class="ql-block"> 在第比利斯晚餐时分,现场乐队奏响旋律,音符漫过餐桌,与格鲁吉亚夜色交融,我们沉醉于这独特浪漫,把愉快时光妥帖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