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这种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如何查处?

💘️ 敢为天下先💘

<p class="ql-block">食品安全关乎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一些食品经营者购进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在进货验收时往往忽视对食品运输温度的测定和记录,这可能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流通环节。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往往难以发现相关违法行为或收集到充分证据,因而在判断此类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若违法如何查处等方面存在一定困惑。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深入探讨进货验收时未测量食品运输温度所涉及的法律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案例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A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举报人反映为B超市运输酸奶的车辆是普通货车非冷链运输车辆,其在B超市购买的某品牌酸奶已腐败变质,要求依法赔偿。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检查。经查,现场贮存温度符合食品标签贮存要求,B超市销售的该批次酸奶是从供货商C商贸公司采购的(对于C商贸公司的调查另案处理)。B超市履行了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酸奶出厂检验合格证等义务,但未能提供测量酸奶运输温度的记录,也承认未测量运输温度。B超市收货验收时未测量酸奶运输温度的行为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危害性。A市场监管局认定B超市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法规适用分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于上述案情,本文对相关法规适用问题分析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相关法规、食品安全标准梳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十条:除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第七项至第十项的规定,或者不符合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本条例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其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的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一)故意实施违法行为;(二)违法行为性质恶劣;(三)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不适用前款规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GB 3162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7:应严格控制冷藏、冷冻食品装卸货时间,装卸货期间食品温度升高幅度不超过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1: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食品进行符合性验证和感官抽查,对有温度控制要求的食品应进行运输温度测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案例法律适用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例中,B超市进货验收时未测量酸奶运输温度的行为违反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GB 3162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4.1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上述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该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一项授权法律、法规可以补充规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了不符合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行为的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B超市上述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的规定,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明确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执法实践中处理上述类似案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准确表述法律规范性文件内容。《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通过列举的方式进行了规范。该法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对违反第三十三条的大部分违法行为进行了规制。但对违反该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七项、第九项、第十项的,或者不符合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行为,该法并未明确规定相应法律责任。事实上,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同样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对其进行规范的必要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对上述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在向违法行为人告知违法依据时,不必将上述法律适用分析涉及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法条全部罗列,但应当具体明确,使违法行为人知晓法律是怎样规制上述行为以及如何改正,以充分保障违法行为人的陈述权、申辩权或听证权,同时更好地实现行政处罚的教育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食品安全违法主体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情形的企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补充规定了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但需注意:一是该条规定的违法主体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二是直接责任人应当参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认定;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观过错为故意,执法人员需要收集“故意”的相关证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并不必然导致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不能必然得出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结论。如本案例中,虽然B超市未测量酸奶运输温度的行为违反了GB 31621-2014 4.1的规定,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但该行为并不是导致酸奶腐败变质的充分条件。因此,不能因B超市存在进货验收时未测量酸奶运输温度的违法行为,而推定其销售的该批次酸奶腐败变质。食品经营者在收货时如遇到不符合验收标准的食品,应按照GB 31621-2014 4.4的规定将其单独存放,做好标记并尽快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