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堤抢险

大山一戈

<p class="ql-block">   六干决堤出险情 号令一下向前冲</p><p class="ql-block"> 奋勇跳进激流中 战友个个真英勇</p><p class="ql-block"> “决堤啦!决堤啦!快来人呀!”一天,一大早巡夜的战士跑的气喘吁吁在各排门口大喊。</p><p class="ql-block">连长跑出来简要的问了一下情况,“嘟!嘟!嘟!”,连续短促的紧急集合的哨声吹响了,“三排、四排紧急集合!”连长站在操场上大声的吼着,战士们都还没有起床,一个个从被窝里钻出来,胡乱的套上衣服,扛上铁锹拿着抬筐跟着连长向决口的大堤跑去。</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决堤的地方是在我们安放抽水机往西几百米的位置,距我们连队驻地大约不到一千米的样子。这就是著名的第六引黄干渠,后来才知道,我们去大王庄清淤的水渠就是第六干渠的上游,是因为我们一直引用这个干渠的水,所以我们也有清淤的义务。春天黄河各灌区放大水用来灌水库和浇灌稻田,水放的太大了,第六引黄灌渠的水满满的,薄弱的地方就吃不住劲了,水冲开了大堤,直往那大排碱沟里泻,我们赶到后急忙用铁锹挖起泥土往缺口填,可是水太大,用铁锹把泥土往里一放根本就看不见在哪里,我们手里也没有什么防洪用的草包、麻包什么的,往里扬土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连长连续发布两个命令,让两个战士往上游跑去关闭上游的水闸,另外两个战士到下游的末端去打开闸,往下游的九分场灌渠及胜利油田的大水库放水,以减少水位。其余人用铁锨每人端满满一铁锨土一起往激流扔,结果泥土在激流中打个转就消失了,这可不行,眼看着随着激流变大,缺口也越来越大,如果再这样下去,整个第六干渠我们兵团这一段可能会被全部毁掉,如果毁掉后,我们三、四连的水稻种植以及八分场九分场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都会受到影响。连长也是急眼了,对着我们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这可不是演电影,是真实的情况,连长胡忠福带头第一个跳进那湍急的决口里,紧跟着,战士们一个个跳了进去,胳膊套胳膊面对大水连成了一道人墙,水几乎到了脖子,站都站不住,“再下人!”又一批人跳了下去,站成第二道人墙,手挽着手互相鼓励着紧紧的顶住那下泻的黄河水,面对滔滔急流,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退缩,一个个目光坚毅,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战士,平时有些吊儿郎当的,但在紧要的关头,都能冲上去,用我们的身躯抵抗危险,用我们的身躯换来胜利!这也许是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精髓!(在这里我呼吁一下,当年参加这次决口抢险跳入激流中的战士们在这里报一下名,让我们记住他们!)紧接着我与其余的战士用铁锹端来泥土往那人墙前面放,开始是一锹一锹的往里倒,根本也不行,最后十几人喊着号子“一、二!”十几锹土下去,刚刚看见一小堆泥土,转眼又不见了,我想了个办法,把四排的战士们带来了几个抬筐,在抬筐里面装满土,连筐一起扔下去,然后十几人拼命的连续不断的来回跑着用铁锹端土,一起往下扔,水流慢慢的变小了,</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当时几乎就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那决裂的口子终于被堵上了,大家松了一口气,七倒八歪的坐到地上,虽然都很疲惫,但战胜决堤后的那种胜利的自豪感强烈的表现在大家的脸上。有的还有兴致,反正衣服早就湿透了,就穿着衣服跳到那干渠里游起泳来了,空气在那衣服里鼓着,就象穿着救生衣。</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跳下水的战友都是谁,我记不起来了,但战友孟庆云和连长胡忠福那胳膊挎着胳膊,面对大水那坚毅的神情,却是深刻的印在我的心中,想起来还是那样的激动。</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到中午了,炊事班赶着马车来送饭了,是馒头咸菜,不过那白萝卜咸菜上面多了一点红红的辣椒面。我们可是饿急了,两顿饭没吃了,抓起那馒头,两个罗在一起,用手一挤形成一个饼状,三口两口,两个馒头就没影了,接着再去抓,几乎不用什么咸菜下饭。</p><p class="ql-block"> “过来过来!”连长对一个抱着5个馒头的小个子战士说,“你这么小的个人能吃下这5个馒头吗?”连长问,“当然能!”小个子战士挺着脖子回答。“那好,我们看一下,”连长说着,把那5个馒头接过来,在那小个战士的肚皮上摆了起来,结果从下一直摆到脖子上,引来我们一阵大笑。</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胜利后的微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