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道汜兮 其可左右</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是道家经典名句之一。</p><p class="ql-block">"大道氾兮":"大道"指宇宙的根本规律或本体(即"道");"氾"(泛)形容如洪水般浩瀚无际、漫延渗透。整句意为:大道像泛滥的流水一样,广阔无边,弥漫充塞于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其可左右":"左右"并非简单的方位词,而是象征大道无所不至、无所不包——它可以上升为天道的运行,下沉为大地的滋养;可以作用于宏观宇宙,也能渗透于微观细节。即大道不受局限,自由流动于一切存在之中。</p><p class="ql-block">老子以恢弘的意象勾勒出"道"的本质——它无形无相却无所不在,生育万物却无欲无求。老子借此告诉我们:最高级的存在往往是谦卑的,最伟大的力量常常是隐形的。</p><p class="ql-block">老子描绘了“道”的时空范畴,“道”像广阔的河流的一样广泛流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现代人的观点阐述“道”就是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规律又是相互联系的,生生不息循环运动的。这就告知人们只能遵循道(规律),不能凭主观意志改造道(规律),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任何矛盾双方都能实现“从矛到盾,从盾归矛’(新的矛,即矛盾双方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前提下合二为一,不断实现矛盾双方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的境界),如:一呼一吸,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阴一阳,一盈一虚,一消一长,一盛一衰,一苦一乐,一忧一喜,一己一异,一危一机,一敌一友,一和一谐,一矛一盾,··· ···,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前提下两者都能实现合二为一,不断实现两者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