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感悟之四十七 同人卦的智慧(上)(原创)

冷茶

<p class="ql-block">  研究中国的汉字着实有有意思。“从”是两个人一前一后走,“比”两个人并肩携手走,“北”是两个人擦肩而过朝相反的方向走。</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探讨“同人卦”的智慧,有几分象前面我们学习过的“比卦”。皆是在讲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之人的相处之道。</p><p class="ql-block"> “同”甲骨文时期的“同”字,由一种四人抬东西的用具的象形和“口”组成,表示四人用口令协调行动。由于感悟“同”具有同心同德,频道一致的人聚在一起谋事共生。</p> <p class="ql-block">  在六十四卦中“同卦”(䷌)上乾下离。上为天,下为火,我们有言“火上浇油”,同人卦有点象“火是架了个太阳”,太阳阳气满满,如一个火球,阳气向上升腾,而下边的火也是向上升腾,二者同心同向,相互助力,将光和热洒向人间。</p><p class="ql-block"> 所以,“同人”就是一邦充满正能量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激励,同向发力,去谋一番大业,去闯一片天地之象。 </p><p class="ql-block"> “同人”卦辞曰:“同人:同人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p><p class="ql-block"> “同人与野:亨。”指脾气、秉性、情趣相投的一帮人在野外相聚。古字是很讲究的,城、郊、野方位不同,郊离城就近,而野将离城远,荒芜且不见人烟的地方才称之为野。</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些所谓“同人”要到“野”去聚呢?我想有这样几个因素:其一、在城里聚,范围太少,在那个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年代,在城中相聚,顶多是城中之人,左邻右舍,范围小,而聚于“野”则可能是几个城郭臭味相投人的相聚,范围就广;其二,这群人只所以聚于野,因为他们想干的事是当下村规民约所不允许的“野”事,当时民俗讲“父母在不远行”,而他们想干的是背井离乡、是“涉大川”的事。故“同人与野,亨。”</p> <p class="ql-block">  “利涉大川”,其前提是“同人”,一群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在野外不期而遇,又一拍即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干一场说干就干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纵观古今中外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诸多成大事者皆聚集于野外,陈、吴大泽乡雨地临时起意,刘、关、张插草为香,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都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荒野郊外树大旗成大事的。</p><p class="ql-block"> “利君子贞”,君子本就识事务,辩是非,顺民意 ,坚守贞正之道,加之有一帮“同人”的朋友相助,自然如虎添羽,成就大业。</p> <p class="ql-block">  总之,“同人”卦旨在告诉人们,志同道合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有几个生死不渝、随你懂你的朋友,那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