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历史的选择

梁山话剑

<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巍巍雪峰山,滔滔㵲水河。湘西大地山环水绕着的芷江古城,在中国现代史上曾书写着光辉的篇章。八十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历经了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这里听到胜利的号响!</p><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投降了,芷江成为抗战胜利受降的胜地,正如诗曰 <b>“烽火八年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b></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的地点,选在了芷江的七里桥。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历经几十年的建设改造,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处历史厚重的人文旅游景观。</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劳动节,我旅在湘西, 游学芷江,观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此行令人不胜感慨,历史正义的脚步终于到来!</p> <p class="ql-block">  芷江,以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b>“沅有芷兮澧有兰”</b>而得名。它历史悠久,自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时光。</p><p class="ql-block"> 芷江是通往大西南的“黔楚咽喉” 重镇,抗战时期曾为中国陆军空军基地。芷江机场,为远东盟军的第二大机场。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故而被誉为 <b>“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b>由此,历史选择了芷江。</p> <p class="ql-block">  来到景区,进入和平文化园,一尊中国军人手持钢枪,怀抱婴儿,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前方的汉白玉高大雕塑,象征胜利者站立在胜利广场的中央。背后是一组土红色的大型军民抗战艺术浮塑,刻画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战斗场景。</p><p class="ql-block"> 塑像前方是太和塔,塔内是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那天却逢太和塔在装修中,谢绝参观。这里还有钟亭、回廊等建筑。和平文化园,是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叙事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  进入抗战胜利受降旧址,几座简洁的西式黛色平房,原为中国陆军司令部。1945年8月21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就是设在这里。它虽简朴,却铿锵有力地书写着抗战胜利受降这部巨著的开篇。</p><p class="ql-block"> 透过窗口,看到这里保持当年原貌布置。从中,我似乎看到日本派出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作为投降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画像面前,没了当年曾作为土肥原的助手,后又被派任上海陆军部高级部长时的嚣张。现低下曾经高贵的头,规规矩矩地面对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听从受降安排,接受投降命令。</p> <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前行,来到和平广场,一群飞舞白鸽的欢叫,似乎不停地呼唤着和平。在这广场上,最被注目的当然是“受降纪念坊”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四柱三拱门牌坊式浅淡蓝近乎白色的建筑。始建于1946年2月,呈“血”字造型,是为让世世代代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刀光血影,几千万死难同胞的血流斑迹。更显出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浴血疆场的风采。站在这里,令人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华夏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受降重要标志建筑,被列为全球八大凯旋门之一。它的存在,成为中国人民惊天动地画面的历史记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旁的诗碑上刻着,<b>“受降坊矗芷江城,不朽丰碑血铸成。先烈有灵应笑看,神州展翅正飞腾。”</b></p> <p class="ql-block">  离开和平广场,我来到松荫拥映着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前。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馆名,以金色的庄严,镶嵌在纪念馆的正上方。</p><p class="ql-block"> 它建成于1995年8月,以高三层的气势,1500多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坐立在景区内的东侧。整座纪念馆,显得庄重肃穆,气势非凡,抒写着抗战胜利受降鸿篇的巅峰诗章。</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进馆内,序厅中一个巨大的“V”字象征胜利。接着是“日寇侵华,罪行累累”“中国抗战,浴血疆场”“芷江受降,载入史册”和“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四大版块。</p><p class="ql-block"> 馆中那尊黄龙玉雕刻的“降书”,最为引人注目,存忆着军国主义终归走向失败的结局。这里资料丰富,遗物众多,内涵独特,堪称“中国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博览窗”。</p> <p class="ql-block">  馆中记忆着沈阳九一八的爆炸,开启中华民族抗战的序幕;卢沟桥七七事变的枪声,激起中国全体人民抗日的怒吼。1945年芷江的受降,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尽劫难后的伟大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也赢得世界力量的支援,苏联远东军、美国航空“老虎队”等。对抗战的胜利,有人以趣味语境搬出四位历史人名来概括:共工、蒋干、苏武、屈原。</p><p class="ql-block"> 我走出展厅,纪念馆前南侧的巨大石碑上,伟人刚劲有力的手书“<b>人民的胜利”</b>五个金色大字,诠释了取得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和平台阶,登上受降坊对面的山岗。这里是碑林,一座古色古香的受降亭闯入我的视线。亭内伫立着一尊石碑,镌刻着《降书》。亭柱楹联<b>“度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 </b></p><p class="ql-block"> 碑林里采前辈名将题词之瑰宝,撷中外名流瀚墨之精华,于此处铭文立碑,流芳千古。一座座诗碑,像一首首战歌回响在芷江的上空,构成抗战胜利凯旋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身置其境,令人心潮澎湃,我们返回了胜利广场。在充满着扬眉吐气氛围的人群里,有人唱起了<b>“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b></p><p class="ql-block"> 歌声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们,会自然回想那个战争年代。喜烽口之战后,唱起的《大刀进行曲》;台儿庄大战,凝聚了全民抗战的决心。也想到淞沪大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战役的惨烈。遥望巍巍太行山,想起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烽烟;回看南方想到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想到最后湘西大会战胜利的雄浑绝唱。</p> <p class="ql-block">  是的,在这胜利受降的背后,正是站立着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左权、彭雪枫、戴安澜等抗日名将,还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和谢晋元带领四行仓库坚守的官兵们。他们以血肉之躯,牢牢筑起抗日长城,最后赢得芷江的胜利受降和举世嘱目的南京签字仪式。我们胜利了!</p><p class="ql-block"> 孟浩然《与诸子登蚬山》诗曰,<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b>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芷江之旅,八十年前风尘拂过,八十年来风采依然。此刻,心里总盼着解放军的“九·三”阅兵,以强大阵容向世人亮剑。我一直欣赏西汉名将陈汤名言,<b>“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08.12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219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乐:《在太行山上》</p><p class="ql-block">演唱:霍勇</p> 欢迎阅读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