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十二感官共生》读书感悟及相关实践探讨|2025.8.15第二章上半部分读书直播记录

天目

<p class="ql-block">在武汉市水果湖街道张家湾社区党群服务驿站值班时,我临时开启了一场直播,主要分享了《与十二感官共生》一书的内容,以及结合人智学、环保、健康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与十二感官共生》核心内容分享</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1. 感官系统的基本概念</b></p><p class="ql-block">自我意识与感官感知密切相关,感官向环境敞开时,我们才能获得普通日间意识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鲁道夫·斯坦纳认为,“我”的意识存在于感官内容所触达的范围,十二感官如同太阳在十二星座的轨迹,影响着拥有自我意志的“我”。</p><p class="ql-block">感官印象会直接或通过感受作用于身体,比如光和色彩影响新陈代谢(盲人需补充更多维生素),环境色彩甚至能影响工作效率与健康(彩色工作室的产量更高、缺勤率更低)。感官印象是一种“滋养”,带来无法衡量的“刑塑力”,对身体养护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b>2. 感知与思考</b></p><p class="ql-block">成年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知和思考:感官接收外界碎片化信息,思考则将其整合排序,形成概念。儿童的感知与思考更紧密,未与世界分离;而动物的感官与思考是统一整体,依赖本能而非概念。</p><p class="ql-block">人类通过十二感官与世界建立12种关系,思考的作用是将分散的感官体验统合为整体。感官不会骗人,错误多源于判断;犯错虽可能,但也包含发现真相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3. 人类有机体的三元特质</b></p><p class="ql-block">人体可分为神经感官系统(头部为中心,关联思考)、节律系统(胸部为中心,关联感受)、四肢新陈代谢系统(关联意志)。对应的意识状态为:清醒(思考)、做梦(感受)、睡眠(意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延伸探讨与实践</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人智学与生活的关联</b>:人智学强调身心灵的统合,与环保、生态农业、自然疗法等实践相通。例如,环保酵素的制作是让垃圾形成自然闭环,生态有机种植追求食物的“生命力”,避免化学污染对人体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b>学习与实践的结合</b>:无论是人智学理论、环保酵素制作,还是自然疗法,都需要“学以致用”。比如,用环保酵素稀释液可去除蔬果表面农残;参加养生班不仅是学技法,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理论,服务社区。</p><p class="ql-block">- <b>公益与商业的区别</b>:公益可存在商业行为,但核心是在生命、健康与盈利冲突时,优先选择前者;而商业以盈利为目的,可能牺牲长远价值。合作经济中“平均股权”的模式,可避免资本绝对控股的弊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键词</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十二感官、人智学、鲁道夫·斯坦纳</p><p class="ql-block">- 感知与思考、三元特质(神经感官系统、节律系统、新陈代谢系统)</p><p class="ql-block">- 环保酵素、生态农业、自然疗法</p><p class="ql-block">- 公益、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金句</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感觉感官向周围环境敞开,我们就会获得普通日间意识意义上的自我意识。</p><p class="ql-block">- 感官印象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滋养,这里谈论的并非食物中那些可量化的物质,而是无法衡量的刑塑力。</p><p class="ql-block">- 感官不会骗人,可是判断会欺骗人。</p><p class="ql-block">- 犯错的可能性也包含着发现真相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关键是“学以致用”,满腹经纶而不实践,便失去了意义。</p><p class="ql-block">- 公益与商业的区别在于:当生命、健康与盈利冲突时,公益会优先选择前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