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旅舍,第一站便奔向了那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杨子荣烈士纪念馆。馆内的灯光沉静而肃穆,墙上的图文无声地铺展开东北解放初期牡丹江一带剿匪的峥嵘岁月——那时的林海雪原间,枪声与风雪交织,杨子荣带着一身孤勇深入匪巢的故事,在实物展品与影像资料的映衬下愈发鲜活。墙上资料记述了他当年如何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乔装成土匪与敌人周旋,那杆陪伴他出生入死的步枪就静静立在展柜中,枪身的斑驳仿佛还凝结着当年的霜雪。转过展室,《林海雪原》的创作历程同样引人驻足,书页泛黄的手稿旁,标注着作者曲波如何将战友们的真实经历融入笔端,让那段热血传奇得以跨越时空,成为镌刻在一代人记忆里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出纪念馆向上走便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仰头望去,纪念碑在晨光中巍峨矗立,碑身的题字笔力遒劲,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长眠于此的英烈们的壮志豪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子荣纪念馆的隔壁有一座庄严的寺院叫报恩寺。远远望去,殿阁回廊在绿树掩映中错落有致,6万平方米的占地让这座寺院显得格外开阔,不愧是黑龙江省东部最大的佛教寺院。沿着种满白色绣球花的长长石板路往里走,大雄宝殿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朱红的梁柱与金黄的琉璃瓦交相辉映,观音殿等17幢建筑依山而建,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山顶那尊三面地藏像,佛像庄严肃穆,俯瞰着整个寺院,仿佛在护佑着一方安宁。寺院中央的喷泉正汩汩地冒着水,池中的释迦太子像栩栩如生,再现了浴佛的经典场景。寺内干净得不染尘埃,随处可见的鲜花竞相绽放,格桑、绣球、雏菊……各色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檀香,让人瞬间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几位出家人戴着斗笠,正低头细心料理着花草,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珍宝。其中一位僧人气质不凡,目光温和而深邃,见我望过来,远远地便双手合十打了个招呼,开口问道:“法师从何来,过堂了没有?”后来才知道,他便是道性大和尚,这座宏伟的寺院,正是在他的主持下,耗费两年心血一点点修建起来的,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敬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开报恩寺,一路奔向牡丹江市。站在江边,看江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江面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高楼与绿树,微风拂过,带着江水特有的湿润气息,让人浑身舒畅。之后又去了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漫山遍野的香脂冷杉笔直地冲向天际,枝叶间漏下的阳光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踩在厚厚的松针上,脚下软软的,还能闻到松脂的清香。山脚下,成片的花海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各色鲜花铺成了一张巨大的彩色地毯,蝴蝶与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继续赶路,车子驶上了国道333。窗外的风景渐渐换了模样,大片的稻田在风中翻滚着金色的稻浪,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仿佛在向大地致敬。进入吉林境内后,画风又是骤然一变,稠密的白桦林像列队的士兵般整齐排列,车子穿行其间,时而沿着缓坡向上攀爬,时而顺着长长的下坡飞驰,两旁的白桦树快速向后退去,树干上的眼睛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低矮的农房散落在林间,屋顶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潺潺的溪流沿着路边蜿蜒流淌,叮咚作响,像是在唱着一首轻快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路过一处平缓的开阔地时,林中的空气清新得让人忍不住想下车呼吸。刚要踩下刹车,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一条短信跳了出来:“该区域常有虎豹出没,建议结伴而行。”瞬间,《水浒传》里景阳冈的场景猛地闯进脑海,武松打虎的英勇固然让人钦佩,而我等手无缚鸡之力,身处密林之中,想到可能潜藏的猛兽,心里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那点想下车的念头顿时烟消云散。只好打消起精神,匆匆赶路,直到抵达延边自治州的汪清县,才总算松了口气。这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城,夜色中的街道宁静而温馨,找了家客栈歇下脚,一天的行程便在这样的跌宕与安然中画上了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