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心呈•罗寿能)《至善书院•健康•家庭•事业》第478集《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p><p class="ql-block">1.人生三种“人格”:人格障碍(人障格碍,人分格裂,格物知人,知障明碍)、人格独立(立格人独,无独不立,知立明独,明独善立)和人格魅力(力格人魅,无力不魅,知力明人,明力善魅)。</p><p class="ql-block">(1)人生第一种“人格”:人格障碍。</p><p class="ql-block"> 何谓人格障碍?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流;七情调和少暴躁,琴棋书画养灵性。”,意指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可以延缓“身心意神”的衰老,消极情绪也可以加速人身体、心理、思想、精神的内外消耗 ,让人未老先衰;人如若能及时宣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心理压力释放,从而降低一个人抑郁、焦虑的风险与程度,甚至百病不侵,神清气爽,气定神闲;每天早起早睡、科学运动、心态积极、均衡营养,加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茶”的情操陶治,定能达到情绪平衡稳定的状态,这不就是一种修身齐家,修行诚意,修心正心,格物致知,治国平天下的健康、独立、自由人格吗?</p><p class="ql-block"> 在现在这个物质已经基本上达到“吃穿住行”的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也是日新月异时代,人类的寿命确实得到了空前的“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岁左右了,甚至有些地区、国家已经接近90岁了,这确实是“身体健康”的一大“跨越”。但是人类真的“健康长寿”似乎并没有达到“活得长,去得快,无疾而终”的程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思想健康,精神健康,灵魂健康没有与时俱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比如身体健康这件事,简单讲就是“吃喝拉撒玩乐”,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自己“一日三餐”吃出来的,再加上乐在其中学习工作、休闲娱乐、运动睡眠,基本上就是一个人“活好每一天”,也就“活好了这一生了”。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每天亲手“精雕细琢”的艺术,自己才是自己生活、人生所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百分之百的“责任人”与“缔造者”,这不就是佛家所言的“今天受则昨天作,今天受则明天受”吗?</p><p class="ql-block"> 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人格健全是指一个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身体重大疾病少,无心理疾病,思想健康,精神健康,善始善终,纵观历史,能达到这样“健康之人”,确实是“凤毛麟角”,这又是为什么呢?追本溯源,还是人的“七情六欲”在作怪,“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六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感官欲望。那你说,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谁又没有个“七情六欲”呢?“有”确实是正常之人,更是“人之常情”,如若什么都没有,哪还叫“人”吗?哪不是“圣人”佛陀、耶稣、孔子、苏格拉底了吗?但那样的圣人能代表普罗大众吗?</p><p class="ql-block"> 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已经是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也就是能将“七情六欲”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者,就可以成为“圣人”了,这确实是“易知难行”啊!那又怎么做呢?老子又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能持之以恒做到以上者,便是“圣人”了,但依然是“高不胜寒”,因为还有“贪嗔痴慢疑”五毒在“毒害”人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吗?</p><p class="ql-block">(2)人生第二种“人格”:人格独立。</p><p class="ql-block"> 何谓人格独立?俗话说:“人格独立则天地皆宽,人格依附则束手无策。”,意思是一个人只有人格独立自主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豁然开朗,无穷无尽;反之也亦然,当一个人身处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之状态时,也就是独立之人格由内而外地长出来了;相对应的,如若一个人没有独立之人格,也就丧失了自尊感、价值感、归属感 ,活在一种混混沌沌、麻木不仁、行尸走肉、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之中,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的人活着,其实已经死了”吗?</p><p class="ql-block">(3)人生第三种“人格”: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何谓人格魅力?《西游记》有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意指人的每个起心动念都已经被天地洞察的清清楚楚,若善恶没有对应的回报则意味着天地不公了,这不就是《易经》所言的“天垂象,见吉凶”吗?不更是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人心即是天理,举头三尺有神明,凡事三思而行”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