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西北行记

牯牛绛

<p class="ql-block">汕头惊现七彩祥云</p> <p class="ql-block">大通大士阁梅花鹿</p> <p class="ql-block">甘南之旅,这辆大巴带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一)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官鹅沟</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二)迭部县的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迭部县的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三)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的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四)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奔向黄河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五)入住凯德丰酒店</p> <p class="ql-block">入住凯德丰酒店</p> <p class="ql-block">入住凯德丰酒店</p> <p class="ql-block">(六)梅花鹿生态园</p> <p class="ql-block">梅花鹿生态园</p> <p class="ql-block">梅花鹿生态园</p> <p class="ql-block">(七)若尔盖花湖</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花湖</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花湖</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是若尔盖国家公园组成部分。若尔盖草原海拔35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花湖、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红原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八)甘南夏河桑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甘南桑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玩偶的造型:官鹅沟,扎尕那,黄河第一湾,桑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山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山那么美</p> <p class="ql-block">(九)低调的朗木寺</p> <p class="ql-block">低调的朗木寺</p> <p class="ql-block">低调的朗木寺</p> <p class="ql-block">低调的朗木寺</p> <p class="ql-block">低调的朗木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2006年,郎木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低调的朗木寺</p> <p class="ql-block">(十)团拼清真手抓羊肉</p> <p class="ql-block">甘南小镇夜景</p> <p class="ql-block">(十一)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大学城: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始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寺院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以及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赢得第二西藏之称。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拉卜楞寺先后建有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5类,建筑特点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2022年12月29日,获评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p> <p class="ql-block">友好的旅行团员:最年长者75岁,最年轻的团员15岁。分别来自上海、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地。</p> <p class="ql-block">跟团游最怕个别人不守时,其他的人不得不耐受、等侯、抱怨。不过,总体来说,大家还是尊时守信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p> <p class="ql-block">天水麦积山,入园排队长达四个小时。有个挂着讲解员牌子的女“导游”,付费100元,走了不过两百米,到排队处就截止,称她“到此为止,盖不奉陪。”真是岂有此理!与骗子何异?旅游途中,希望这种事情越少越好!</p> <p class="ql-block">(十二)天水麦积山</p><p class="ql-block">网文摘录:</p><p class="ql-block">千年麦积山</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彩色泥塑艺术闻名。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十六国后秦时期(约公元405年),历经12个朝代1600多年持续开凿,现存洞窟221个,泥塑作品3938件,造像10632身,保存了从西域风格到中原特色的艺术演变过程。 ‌</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以彩色泥塑为核心特色,因属丹霞地貌,石质松软,故雕塑多以泥塑为主。北魏时期(公元471-534年)达到艺术高峰,造像面带微笑,体态修长,反映了当时民众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西魏、北周时期的薄彩泥塑造型更趋娟秀,衣纹肌理细腻,具有强烈真实感。 ‌</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为唯一未遭外敌破坏的古代石窟群,麦积山完整保留了东晋至明清各时期的艺术精华。其雕塑风格演变映射了中国古代审美变迁,展现了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2025年8月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的“穿越时空的凝视”展览,展示了137件麦积山石窟精品,其中62件为一级文物,反映了其文化传承价值。 </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表情麦积山</p><p class="ql-block">虽然社会的发展进步给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权力与机会,但女性也要综合评估自己的情况,脚踏实地,真实恰当地设定婚恋目标,实事求是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才不致于耽误自己的青春,收获美好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旅途天气记录。</p><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协会:释永信的严重问题为全国佛教界敲响了警钟</p><p class="ql-block">坚持以戒为师 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p><p class="ql-block">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一经发布,舆论一片哗然。释永信不仅可能面临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而且按照佛教因果报应的规律还将承受严重的果报。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葬送了个人的法身慧命,而且败坏了佛教教风,侵蚀了佛教健康肌体,破坏了出家人的社会形象,给佛教的健康传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痛定思痛,面对释永信所犯的严重错误及其恶劣影响,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以戒为师”遗诫的慈悲用心、高瞻远瞩与重大意义。佛教四众弟子各有其所应持守的戒律。无论是出家佛教徒还是在家佛教徒,严持净戒都是个人觉悟解脱的根本、生起禅定和智慧的基础、长养一切善法与功德的沃土。《佛遗教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前曾殷重告诫弟子:“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佛陀苦口婆心的嘱咐,清晰深刻地阐明了持戒对佛教徒,特别是出家僧人修行解脱的根本意义,应当永远为后世佛弟子所铭记和信受奉行。</p><p class="ql-block">以戒为师、严持净戒,不仅是佛教徒个人修行解脱的根本,而且是佛教健康传承的根本,是佛教的命脉所系。《善见律毗婆沙》说:“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持戒不是佛教徒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佛教形象的大事,是关系正法久住的大事,是关系佛教前途命运的大事。如果佛教徒,特别是肩负住持佛法重任的出家僧人,戒律松弛,乃至随意犯戒、破根本戒,就必然导致整个佛教的腐化堕落,引起社会对佛教的轻视甚至唾弃,最终使佛教走向灭亡。以戒为师、严持净戒,守护佛教的命脉和前途,是每个正信佛教徒,特别是出家僧众的本分与责任。</p><p class="ql-block">“宗教上有造诣”是宗教界代表人士“四条标准”之一。对佛教界人士,特别是佛教教职人员来说,宗教上有造诣首先就要以戒为师、严持净戒。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宗教界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佛教界推进全面从严治教,提升宗教修为,首先就要提升持守戒律的宗教修为。从这个角度说,能否守好戒,不仅体现了佛教界人士的宗教修为,而且体现了佛教界人士的思想觉悟。</p><p class="ql-block">重视持戒修行,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倡导、引领全国佛教界坚持以戒为师、勤修三学。新时代以来,中国佛教协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教,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教职人员惩戒制度机制,依规依戒惩戒违规犯戒教职人员,落实违规犯戒人员通报制度,形成“一处犯戒,处处受限”的有力震慑。然而,佛教界仍然存在戒律松弛的状况,佛教教职人员违规犯戒,乃至破根本戒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释永信之流,对戒律毫无敬畏之心,放逸懈怠、追名逐利、贪图享乐,肆意破戒,乃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既断送个人前途,又令整个佛门蒙羞。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在教职人员管理的制度、机制和具体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短板和弱项,佛教界内部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另一方面是一些佛教教职人员在佛教修行上放逸懈怠,在自我约束上放任自流,以致动摇佛教信仰、背弃出家发心、不畏因果、无视戒律,彻底丧失了出家人应有的操守。</p><p class="ql-block">释永信的严重问题为全国佛教界敲响了警钟。唯有勇于面对、深刻反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才能把问题和错误转变为促进佛教徒个人修行进步和推动佛教健康传承的“逆增上缘”。中国佛教协会坚决拥护和支持有关部门对释永信的依法查处,从释永信问题中深刻汲取教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始终坚持以戒为师,深入挖掘、阐释、弘扬佛教经典中倡导以戒为师、勤修三学的内容,向历代严持净戒、精进修行的高僧大德学习,努力营造学戒、持戒、弘戒的良好风气,教育引导佛教教职人员深刻认识“以戒为师”的重要意义,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戒律,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职人员监督管理制度机制,坚决惩戒违规犯戒教职人员,坚决清除教职人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坚定维护佛教健康肌体和清净庄严形象,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p><p class="ql-block">来源:中国佛教协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