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5年</b>8月16日星期日,<b>十年前的今天</b>,跟随野风户外<b>“穿越上白云</b>”。<div> 从上八里镇水头村开始徒步,记得那次徒步是兵分两路,我们走的是常规路--<b>楼梯胡洞</b>;较强的驴不知是攀爬的<b>小梯</b>、还是<b>其它梯</b>,只记得我们比他们早到2个多小时,等他们到达上白云我们已<b>吃撑喝懵</b>(自带午餐),如果老大在,他是不允许喝酒的,这次有了机会决不放过。</div><div> 上白云,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约30公里的<b>上八里镇</b>境内,在太行东麓南关山绝壁二栈之上,其绝壁下左侧有<b>白云宫</b>、右侧有<b>白云寺</b>,三座庙宇呈<b>“品”</b>字型分布。</div> 站在攀爬上白云起始处,仰望巍巍太行<b>南关山</b>。 如铜墙铁壁般的<b>红岩绝壁</b>右侧是<b>文上胡洞</b>,从此沟攀爬至绝壁二栈上,可达一自然村<b>文上村</b>;从红岩绝壁左侧<b>楼梯胡洞</b>攀爬可达<b>上白云</b>,我们即攀爬的此条沟,也是去上白云的常规路。 继续前行,右侧之山沟即<b>楼梯胡洞</b>,左侧绝壁之上树木、荆棘几乎与二栈路相连的那个地方,应该是去上白云<b>最近的</b>、<b>最刺激的小梯</b>,他们到达上白云比我们晚2个多小时,应该不是攀爬的小梯。 楼梯胡洞旁多年未见的、挂满皂角的<b>皂角树</b>。物以稀为贵,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可是<b>洗衣去污</b>的好帮手。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都是一个意思。<div> 来到绝壁下开始攀爬的地方,在照片上不认得是从哪条沟攀爬了。<b>“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b>还真是这么一回事。<b>读书</b>是学习有“文字”的知识,<b>行路</b>是学习“无文字的文化”。</div> 不知是从那条沟攀爬上的二栈,但可以肯定这是<b>攀爬上二栈</b>所看到的巍巍太行。 看到此<b>青翠挺拔</b>的竹子,就知道接近了<b>上白云</b>。徒步这么多年,共城大地之上最好的竹竿园,上白云的数第一<b>“当之无愧”</b>,其次是<b>枣树沟下边南岸村</b>路边的那一片。<div> 不管谁第一、谁第二,<b>上八里的竹竿属第一</b>无毛病,因为这两地均在上八里镇境内。</div> 竹竿园就在<b>此山沟的右侧二栈路下方</b>,照片中间最下方可见露出一点点的竹竿尖。这次攀爬主要是看<b>巍巍太行</b>,而不是看“四君子”之一的<b>竹子</b>。 上白云,照片时间<b>显示09:39</b>,说明我们不到十点就到达了今天的集合点、也是午餐地。 因为是<b>自带午餐</b>,不用等其他人一起吃,所以我们先到的<b>开始怼</b>,趁老大不在<b>猛怼</b>,等到他们到达,我们已进入梦乡好几次。 上白云小树林,照片时间<b>显示14:07</b>,看样子这三位也是吃好喝好休息好,是否进入梦乡不知道。 吃好喝好休息好,开始沿二栈路向<b>大梯</b>方向平切。巍巍太行也成了如此模样,<b>人喝懵了,山看着也懵了</b>。<div> 原来<b>“境由心生”</b>也适合喝懵的心。</div> <b>渐行渐清醒</b>,南关山也清晰了许多,红岩绝壁之上二栈路也清晰可见,沿二栈路向前行,可达南、北关山分界点--<b>紫霞关</b>。 没有出透力的驴友就是<b>不照路</b>,平坦的二栈路不走,又上到一山脊<b>找感觉</b>。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div><b> 君在太行巅,我在太行谷,日日思君还见君,同游太行山。</b></div> 突出于南关山绝壁二栈路外的一观景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div><b>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b></div> 摄影者身后,即南关山绝壁之上二栈路,看着不起眼,<b>“全国山地徒步大赛”</b>曾在此举办多次,被徒步爱好者称之为:这里是<b>最原始的、最刺激的、最美的徒步线路!</b> 集合于今天下山的<b>大梯口</b>,背向大梯合影留念。<b>“军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b> 上白云.大梯口,<b>整装待发</b>。 这里虽叫大梯,那是相对于小梯而讲,其实<b>大梯不大</b>,也是非常<b>陡峭险峻</b>的,还是轻装下山为好,依然收起相机、扔掉手杖轻装上阵。 闭上嘴巴、手把石缝、脚踏实地,<b>小心谨慎</b>、<b>缓缓而下</b>,依然是步步惊心。 从此之后,<b>只看脚下</b>。为啥老大不让喝酒,因为<b>“上山容易下山难”</b>。 老大还未到达上白云,两位<b>开始猛怼者</b>。如果知道要从这里下山,还会猛怼否? 虽是<b>步步惊心</b>,好有兄弟<b>处处照应</b>。 有的地方需要<b>强驴</b>先下作照应。 这是<b>大梯上山口</b>,下到此才敢松口气,“激动的心”才敢<b>放进“肚”</b>。 <b>白云寺渡槽</b>上面一驴友在休息<b>。</b><div> <b>白云寺渡槽</b>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b>《辉县人民干得好》</b>的见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b>林县人民修建了《红旗渠》</b>,辉县人民大干、苦干加巧干,在太行深山修建了多个<b>大、中型水库</b>,使雨季洪水不出山,并修建了<b>转山渠</b>将几座水库串联起来,干旱季节灌溉农田、解决人们生活用水。</div><div> 上面<b>“白云寺渡槽”</b>属于西干渠,西端连接宝泉水库,也就是如今的国家级<b>五A</b>旅游风景区--<b>宝泉旅游度假区</b>。</div><div> 如今,宝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建设、运营,与<b>当时修建</b>的宝泉水库不无关系。</div><div>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b>我们也会成为后人的前人!</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