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近代中国的壮阔征程

春暖花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6年夏,珠江之畔的广州城内旌旗猎猎,十万国民革命军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激昂口号中誓师北伐。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战争,不仅改写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版图,更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民族觉醒与时代变革的深刻印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军阀割据的泥潭。吴佩孚盘踞两湖,孙传芳坐拥东南,张作霖雄踞关外,三大军阀派系凭借武力割据一方,而列强势力则在背后虎视眈眈,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旗帜结成统一战线,将革命火种播撒在南国大地,一场旨在推翻军阀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北伐战争,由此拉开序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部队,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撕开敌军防线,创下"铁军"威名。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便攻克武汉、占领南昌,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击溃。沿途民众箪食壶浆迎接革命军,工人武装配合破坏铁路,农民协会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形成军民同心的壮阔革命图景。这种广泛的群众动员,正是北伐战争区别于旧式军阀混战的根本所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而革命洪流中暗藏漩涡。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制造"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遭到血腥屠杀,统一战线破裂。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征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时两年的北伐战争,虽未完全实现既定目标,却摧毁了北洋军阀的主要势力,动摇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根基。更重要的是,它让"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唤醒了亿万民众的民族意识。那些在战火中淬炼出的革命精神,那些为理想献身的先烈们,共同铸就了近代中国走向复兴的精神基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历史的烟尘散去,北伐战争留下的不仅是战场的胜负,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求索的集体记忆。它证明:唯有团结一心、顺应民心,才能冲破黑暗,走向光明。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恰似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近代中国的前行之路,也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埋下了希望的种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