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映瓷魂任玉岭先生书画艺术与景德镇瓷艺的旷世合璧 王海沧(书法教师,出版专著《48堂亲子书法课》)

媒体联盟•中华风采

<p class="ql-block">翰墨丹青映瓷魂</p><p class="ql-block">任玉岭先生书画艺术与景德镇瓷艺的旷世合璧</p><p class="ql-block">王海沧</p><p class="ql-block">(书法教师,出版专著《48堂亲子书法课》) </p> <h3>当笔墨的灵动遇上瓷土的温润,当文人的风骨融于窑火的淬炼,便成就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值79岁高龄的任玉岭先生,怀揣对艺术的赤诚与执着,走进景德镇的瓷器工厂。半个月里,他在夫人的陪同下,日复一日俯身在瓷器半成品上,以笔墨为刃,以瓷坯为纸,凝神挥毫。或笔走龙蛇,留下力透瓷背的书法;或点染丹青,绘出灵动鲜活的画卷。这份高龄下的坚守,让书画艺术与瓷艺在交融中更显厚重。   </h3></br><h3>任玉岭先生,这位集战略思想家、科学家、经济学家、与书画家于一身的时代大家,以其深厚的人生积淀与超凡的艺术造诣,将书画艺术镌刻于景德镇瓷器之上,让纸上的乾坤在瓷韵中焕发新生。这不仅是两种国粹的完美邂逅,还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更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任玉岭先生书画艺术与景德镇瓷艺的旷世合璧,正是在这一伟大战略指引下,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实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br> <h3> 一、多元人生铸笔魂:字外之功成就书画臻境    </h3></br><h3>任玉岭先生的书画艺术,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孤芳自赏,而是其波澜壮阔的多元人生的自然流露。他的书画功底深厚,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这份童子功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为其日后书画艺术的蓬勃生长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养分。作为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他曾深度参与国家发展大计,在政策制定的殿堂中洞察时代脉搏;作为战略思想家与经济学家,他以全局视野剖析社会肌理,为国家发展擘画蓝图。作为科学家,他深耕科研领域,以严谨的逻辑与探索精神叩问自然奥秘;作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心系教育事业,凭借专业洞察为国家教育发展献智献策,助力教育事业进步;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身份,却在他的生命中交织成一张厚重的文化网络,最终沉淀为书画作品中独有的气韵与风骨。    </h3></br> <h3>任玉岭先生书画作品中的一笔一画仿佛是他人生智慧的凝练,一字一句藏着国务院参事、政协常委的担当与经济学家的严谨。笔势开阔如长鲸击海,透着战略思想家的格局与世界眼光。墨色温润如春雨润田,显露出科学家的求索与参事的洞察。这种字外功的积累,让他的书画超越了“技”的层面,升华为“道”的表达——观者见其书画作品,不仅赏其形美,更能品其蕴含的人生哲思与时代精神。</h3></br><h3>二、瓷火淬炼生新韵:书画艺术在瓷上的惊艳绽放    </h3></br><h3>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于世,其细腻的瓷质与温润的釉色,为书画艺术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展示舞台。当任玉岭先生的书画作品经由景德镇工匠的妙手复刻于瓷器之上,笔墨的灵动与瓷土的厚重碰撞出令人惊叹的艺术火花,让原本纸上的佳作在窑火的淬炼中焕发新生,更显光彩炫目。    </h3></br><h3>任玉岭先生将书画作品与景德镇瓷器相结合,不仅出于艺术创作考量,更承载着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他认为“书画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搞好书画的传承与弘扬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和支撑。”   </h3></br> <h3>任玉岭先生以草书挥就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笔势跌宕如雄关漫道,气脉贯通似红军壮举;又绘毛主席头像,形神兼备,尽显领袖风采。书与画相映,笔墨间激荡着时代豪情。正因其战略思想家的宏阔格局,方能与伟人境界相通,让作品达到这般气象。当这两件作品饰于景德镇高坛瓶之上,瓷的明润衬得书画愈显精神,书画的气韵又为瓷添了厚重底蕴,二者相得益彰,焕发独特光芒,恰是其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       </h3></br> <h3>任玉岭先生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以行草书挥毫于景德镇瓷鱼尾瓶之上。笔墨纵横间,笔走龙蛇尽显潇洒豪迈,提按转折中又透着宏大格局。瓷瓶的莹润把笔墨衬得神采飞扬,让整幅作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散发独特艺术光芒。这种气度,源于他作为国务院参事、政协常委,多年在参政议政中涵养的深厚家国情怀:每一笔疾书都不仅是行草书技法的娴熟展现,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呼应,将奋斗的信念与前行的力量,通过笔墨与瓷韵传递开来。    </h3></br> <h3>任玉岭先生的隶书作品与花鸟之作,被精心绘于这对景德镇鱼尾瓶上,别有一番意趣。隶书笔画横平竖直,起笔收锋皆见规矩,如科研数据般精准无差,每一处顿挫转折都透着科学家特有的严谨与考究,似在以笔墨演绎实验般的精准逻辑。旁侧的花鸟则于严谨中见灵动,花叶的勾勒、鸟羽的晕染,既遵循自然本真的形态,又暗含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恰如他在科研中既重规律又探精微的态度。瓷瓶的莹洁与笔墨的沉稳相融,将这份科学家的严谨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之令人感佩其对细节与本质的执着坚守。    </h3></br> <h3>任玉岭先生的楷书作品《读书养志,观史知今》与国画作品《大漠雄鹰》,共饰于这对景德镇高坛瓶上,气象不凡。他的楷书笔笔端正,结构严谨,横平竖直间如经济数据般精准,起承转合皆有法度,恰是经济学家严谨治学的写照。旁侧国画作品《大漠雄鹰》,羽翼劲挺,目光锐利,翅舞高翔的姿态透着俯瞰全局的气魄,呼应着他不畏艰险的坚毅性格,以及洞察经济大势的大局观。瓷瓶的沉稳器型衬得笔墨愈显庄重,而书画的气韵又为瓷器注入思想张力,二者相契,将经济学家的严谨精神与宏观视野融于一体,观之便能感受到那份经世济民的深邃思考。   </h3></br> <h3>任玉岭先生的甲骨文作品《出门交义友,退屋会前贤》与山水画《瀑布》,同饰于这对景德镇高坛瓶,甲骨文古朴苍劲,字句间藏着“友贤”之道,恰如他作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对育人先育德的坚守。旁侧《瀑布》笔意雄浑,飞流直下的气势中透着“为学要如川归海”的深意,暗合他兼容并蓄、精进不休的教育理念。瓷瓶的温润承载着笔墨间的教化智慧,让交友向贤的箴言与奔流不息的意境相融,将他以文化人、以境育人的深厚功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h3></br> <h3>爱因斯坦曾说:“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永远不可能在产生这个问题的维度上出现。”这意味着,那些局限于单一行业内的苦心孤诣,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真正的研究与创新,必须突破单线思维。“导弹之父”钱学森也曾主张搞科技创新的人需要懂艺术,反过来看,创新艺术又何尝不需要科技知识与思维呢?任玉岭先生的书画艺术实践,正是对这一真理的生动诠释。   </h3></br><h3>在中国艺术史上,真正的大家往往是“通才”,他们以多元的学识与修养,突破单一领域的局限,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任玉岭先生便是如此,他集战略思想家、科学家、经济学家、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这种综合涵养造就了他书画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从《中国书画百年史百位名家》将其列为百位名家之首(排名第二的是徐悲鸿),到《中国传世艺术大师精品集》《国家档案书画珍藏册》等多部权威书画集都以其作品开篇,这些足以证明任玉岭先生的书画成就早已得到业界公认。    </h3></br> <h3>正是这般跨领域的广度、高层履职的高度、心怀家国的厚度,加之童子功打底的笔墨根基,共同熔铸了任玉岭先生独一无二的书画风格。他以笔墨为友,以初心为伴,让书法与绘画在时光中不断生长。他的书画作品是技法的炉火纯青,是多元阅历浇灌出的境界高远,更是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唯有如此厚重的艺术底蕴,方能在瓷土这一特殊载体上绽放光彩。    </h3></br> <h3>更深一层看,任玉岭先生的书法与绘画,始终跳动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他的笔下,少有风花雪月的闲情,多是关乎家国、系于民生的豪情与深情。这份情怀更化作行动:其书法与画作多次拍卖,所得多捐慈善,2016年东莞拍卖中,120万元拍款除少量留作纸笔费用,其余100多万悉数捐给中国扶贫事业;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后,他又自掏积蓄70万元支持家乡建设。他更将收藏与创作的作品,在河南、北京、福建、浙江捐建四个永久性展览馆,为文化传承搭建载体。这般担当,让他的书法与绘画有了温度与力量,不再是孤芳自赏的笔墨游戏,而是与时代同频、与民心共振的精神载体。</h3></br><h3> 三、文脉传承寄国礼:让中华文化之美走向世界  </h3></br><h3>任玉岭先生这些瓷上佳作既是艺术品,更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以国礼之姿走向国际。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誉主席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席顾问,任玉岭先生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在东西文明碰撞中拓宽了艺术视野。这种国际视野使其书画作品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更具世界眼光。而他的书画作品与景德镇瓷器工艺的巧妙融合,化作承载东方美学的国礼远赠海外,成为文化交流纽带,深受各国友人珍爱,让中华艺术之美在世界绽放。    </h3></br> <h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书画与瓷器皆是其中的瑰宝。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国画是“无声的乐,无图的画”,瓷器则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任玉岭先生将三者融合,实则是对传统文化内在关联性的深刻洞察:书画是精神内核的表达,瓷器是物质载体的呈现,三者的结合让抽象的文化精神有了具象的寄托,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有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既保留了书画的笔墨精神与瓷器的工艺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h3></br> <h3>作为国礼,这些瓷上书画作品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外国友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读懂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国礼并非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文化对话”,它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与时俱进的活力;不仅有独特的审美,更有包容开放的胸怀。而这些国礼中蕴含的,正是任玉岭先生以笔墨书写的人生哲思与时代精神,让世界透过瓷上的书画,看到一个立体而深厚的中国。    </h3></br><h3>任玉岭先生通过瓷上书画这一形式,让中国的书画艺术走出了宣纸,让景德镇的瓷器超越了实用,二者携手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鲜活样本。这些举动都意味着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更广泛地认同。    </h3></br> <h3>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文化传承的实践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束之高阁的保存,而是要在创新中传承,在应用中发扬。任玉岭先生以其多元的人生阅历与开阔的国际视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将不同领域的文化元素融合,让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接轨,让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他以跨界的修为与不懈的追求,在书画领域铸就了独特的艺术高峰,而瓷上书画的实践,更是将这座高峰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h3></br> <h3>从笔墨丹青到瓷火淬炼,从个人创作到国礼外交,任玉岭先生的书画艺术与景德镇瓷艺的结合,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的范畴,成为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品格;它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更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这条传承与传播的道路上,任玉岭先生以其独特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藏在笔墨中的赤子之心,那熔于瓷火的家国情怀,都在诉说着一位老者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而这场翰墨与瓷魂的旷世合璧,也必将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后人继续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而不懈奋斗。</h3></br>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E9hAEsJyEtJVpRiMwbA4A"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8tmwbw" target="_blank">八一,激情燃烧的日子 / 高崇炳(新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92jyfz" target="_blank">高国才局长作品荟萃,2025年08月04日集结号,江改银报道</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8m9v2t" target="_blank">安徽桐城籍海军大校,张德玉故乡景致篇</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hege87" target="_blank">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家钱松喦:中国气派是什么气派?</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he5pcp" target="_blank">截至2025年08月14日媒体联盟•中华风采美篇专栏(阅读量7000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