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我的旅行日记~~走进博物馆(八)太仆寺旗博物馆(下)

美智子

<p class="ql-block">太仆寺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p><p class="ql-block">交融通衢辽、金、元时期</p><p class="ql-block">公元916~~1368年</p><p class="ql-block">导言:隋、唐时期该地已纳入其疆域。随着辽、金、元时代的更迭,先后归属其治辖版图,这一大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发展,体现出了多民族的融合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辽代晚期在太仆寺旗南部(昌州城)旁的狗泺设盐政机构,金代初年置昌州,天辅七年(1123年)降为建昌县,隶属桓州。大定十一年(1171年)置狗泺盐司,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更名西京盐司,为金代七大盐司之一。明昌七年(1196年)建昌县升为昌州,辖管宝山县,并筑昌州城,城中设有两个州府级机构,即昌州府和西京盐司。承安三年(1198年)开榷场于狗泺,昌州成为元中都、大都通往漫南草原的交通枢纽及商贸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白釉,瓷器</p> <p class="ql-block">四系酱釉瓶,辽代</p> <p class="ql-block">铜鎏金带饰,辽代</p> <p class="ql-block">三彩盘,辽代</p> <p class="ql-block">绿釉刻花鸡冠壶,辽代</p> <p class="ql-block">绿釉碗,辽代</p> <p class="ql-block">陶灯盏,辽代</p> <p class="ql-block">铜熨斗,铜盒,辽代</p> <p class="ql-block">莲花纹铜镜,辽代</p> <p class="ql-block">白釉瓷缸,辽代</p> <p class="ql-block">白瓷碗,铜玲,辽代</p> <p class="ql-block">鱼形饰件,辽代</p> <p class="ql-block">铜箭头,辽代</p> <p class="ql-block">辽代的陶瓷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等地都曾有发现。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辽代陶、瓷器制作基本承袭唐代陶瓷工艺,和北宋中原地区的陶瓷制作工艺属同一系统,低温釉陶以单色居多,三彩陶器亦称“辽三彩”。此外有黑瓷及绿釉器等。</p> <p class="ql-block">宝昌州建于元朝延祐六年(1319年)闰八月。元仁宗李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将昌州与其置领的宝山县合并称宝昌州,隶属兴和路,州治仍在昌州故城(今九连城遗址),这是宝昌作为行政地名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宝昌州管辖范围大致为今太仆寺旗、沽源县西部、张北县北部、康保县东南部等周边地域。宝昌州是元大都去往元上都捺钵西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每年元朝皇帝东去西回都要途经宝昌州。从九连城遗址出土的元朝《宝昌州接官厅记》石碑(现存博物馆内)记载了元朝皇帝驻跸宝昌州之事。元末,宝昌州城被红巾军焚毁。</p><p class="ql-block">1917年8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内务部案准察哈尔特别区呈报:“案准察哈尔特别区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更名为宝昌招垦设治局,拟沿袭元代宝昌州旧名,用符名实而垂久远。招垦事竣,设治告成,即径称宝昌县。”1925年6月,成立宝昌县。1956年9月,国务院决定宝昌县与太仆寺左旗合并组建太仆寺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旗政府与察哈尔盟政府同驻宝昌镇。</p> <p class="ql-block">第五单元:太仆秣珠马</p><p class="ql-block">明清1368~~1911年</p><p class="ql-block">导言:明代初年,宝昌州隶属上都开平卫。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北元太师阿鲁台率军攻陷宝昌州。宣德五年(1430年),明朝把上都开平卫所迁移至独石口,独石口以北诸驿站皆废,该区域成为蒙古部族的牧野之地。</p><p class="ql-block">清朝建立后,漠南草原经济逐步恢复。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首领布尔尼兄弟起兵反清兵败后,清将其部一万五千余人从辽东义州迁移到宣(宣府)大(大同)边外驻牧,称为察哈尔八旗,总管由朝廷直接任命。察哈尔八旗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为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翼为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p> <p class="ql-block">铜狮子,明代</p> <p class="ql-block">三眼火铳,明代</p> <p class="ql-block">马鞍子,明代</p> <p class="ql-block">马笼头,明代</p> <p class="ql-block">白瓷碗,青釉瓷盘,明代</p> <p class="ql-block">青龙小蝶,清代</p> <p class="ql-block">兽面马当明代</p> <p class="ql-block">马蹄沟遗址</p> <p class="ql-block">铝锡蒙古刀,明清</p> <p class="ql-block">各种饰物,明清</p> <p class="ql-block">鱼形铜锁,民国</p> <p class="ql-block">太仆寺左翼服饰、头饰,</p> <p class="ql-block">鸱吻,民国</p> <p class="ql-block">铁权,民国</p> <p class="ql-block">唐卡,民国</p> <p class="ql-block">戳子、铁玲,民国</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用品</p> <p class="ql-block">第六单元</p><p class="ql-block">导言:太仆寺旗坐落于内蒙古高原中部的南部,阴山山脉东段之尾部,在锡林郭勒盟南端。境内自然景观多样,有低山丘陵、岗状坡地、河谷洼地、丘间盆地、河谷平原等。草原与农耕风貌怡然...</p> <p class="ql-block">辽代石棺</p> <p class="ql-block">元代宝昌州碑</p> <p class="ql-block">宋代石人像</p> <p class="ql-block">突厥石人像</p> <p class="ql-block">咸安寺遗址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察哈尔盟分会太仆寺左旗支会和太寺左旗政府成立。驻地炮台营子。解放战争时期,太仆寺左旗党组织随察哈尔盟分会转移至根据地坚持斗争。1949年3月,太仆寺左旗人民政府成立。5月,中共太仆寺左旗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管辖。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宝源县和太仆寺左旗隶属察哈尔省管辖。</p><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察哈尔盟行政处、宝昌县和太仆寺左旗建制,将宝昌县所辖第一区哈叭嘎、第二区龙王庙分属正蓝旗和正镶白旗;将宝昌县5个区与太仆寺左旗合并,组建成立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察哈尔盟与锡林郭勒盟合并,称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隶属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博物馆主要展示了太仆寺旗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的文化遗产、地域特征和历史脉络,包括序厅、前言、结语和昌原曙光、牧野流金、汉魏遗风、交融通衢、太仆秣马、靓丽多娇六个单元内容,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太仆寺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草原之行,特别感谢司机王师傅和领队为这次草原之旅付出的服务和快乐。在来去匆匆里很快结束了。可草原上的一草一木,牛羊马群,蓝天白云,太仆寺旗的历史都深深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纯朴的风情让人留恋,对草原的思念与挚爱,已化成了一条清凉欢快的小溪,潺潺流淌进了我们的心里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