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九国之行(25)墨西哥🇲🇽“羽蛇光影”奇琴伊察

康莉萍

<p class="ql-block">4月14日上午乘车2小时前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奇琴伊察玛雅金字塔,探索这座古老文明的辉煌遗迹。午餐品味玛雅风味特色美食。下午前往曾供玛雅国王使用的天然溶井——天坑,这座由雨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水池清凉纯净,可在碧蓝的泉水中尽情畅游,享受大自然的独特馈赠。</p> <p class="ql-block">奇琴伊察 Chichén Itz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文化遗产(1988),墨西哥最著名的玛雅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2017年)。这座古城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曾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政治、宗教和经济中心,融合了玛雅与托尔特克文化的建筑风格。其中最著名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在春分和秋分时会出现“羽蛇神降临”的光影奇观。此外,遗址内还有球场、武士庙、千柱广场和圣井等历史遗迹,让人一窥古玛雅人的辉煌文明和天文学成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库库尔坎金字塔。</p><p class="ql-block">库库尔坎金字塔(El Castillo,又称羽蛇神金字塔)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最著名的玛雅文明遗址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也是“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造时间:约公元9-12世纪,由玛雅文明在古典时代晚期至后古典时期建造。</p><p class="ql-block">功能:既是祭祀羽蛇神库库尔坎(Kukulcán,玛雅语中的“羽蛇”)的神庙,也是玛雅天文与历法的体现。</p><p class="ql-block">文化融合:奇琴伊察曾受托尔特克文化影响,库库尔坎金字塔融合了玛雅与墨西哥中部文明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 结构:金字塔高约30米,底座呈正方形,四面各有91级台阶,加上顶部的平台共365级,象征太阳历的一年天数。</p><p class="ql-block">- 天文对齐:金字塔四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台阶与平台的设计精确对应天文事件。</p><p class="ql-block">- 声学奇迹:在金字塔前拍手或呼喊,回声会模仿羽蛇神的叫声(类似鸟鸣),可能与祭祀仪式相关。</p> <p class="ql-block">春分与秋分的“光影蛇”奇观</p><p class="ql-block">- 现象:每年春分(3月20/21日)和秋分(9月22/23日),阳光照射在金字塔北侧台阶的边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光影,宛如一条巨蛇沿台阶蜿蜒而下,最终与底部羽蛇神石雕头部相连。</p><p class="ql-block">- 象征:这一奇观代表羽蛇神降临人间,寓意生命与丰收的复苏,展现了玛雅人对天文与宗教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导游发给我们的图片:</p><p class="ql-block">“每年春分(3月20/21日)和秋分(9月22/23日),阳光照射在金字塔北侧台阶的边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光影,宛如一条巨蛇沿台阶蜿蜒而下,最终与底部羽蛇神石雕头部相连。”</p><p class="ql-block">这个确实很神奇。</p> <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考古发现,现存金字塔内部还嵌套着一座更早的小型金字塔(约公元6世纪建造),其内部甚至有更早期的结构。</p><p class="ql-block">通道与祭品:内部通道狭窄,曾发现祭祀用的玉器、陶器和人类遗骸,可能与玛雅的“神祇沟通”仪式有关。</p> <p class="ql-block">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其他三面。</p> <p class="ql-block">前方建筑里面就是大球场。</p> <p class="ql-block">大球场门口的狮子神庙。</p> <p class="ql-block">大球扬。</p><p class="ql-block">奇琴伊察的大球场(Gran Juego de Pelota)长约168米,宽约70米,是玛雅世界已发现的13个球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球场两侧是高耸的石墙(高约8米),墙上有石环(供比赛得分用),地面为长方形石板铺就。</p><p class="ql-block">声学设计:球场具有独特的回声效果,站在一端说话,另一端能清晰听到(可能与仪式相关)。</p> <p class="ql-block">球场尽头的国王看台。</p> <p class="ql-block">两边墙上的看台。</p> <p class="ql-block">石环:两侧高墙上的石环离地面约6米,球员需用髋部或前臂将橡胶球击入环中得分,难度极高。</p><p class="ql-block">比赛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与玛雅神话和祭祀相关。根据《波波尔·乌》(玛雅圣书),球赛象征宇宙中光明与黑暗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石环。</p> <p class="ql-block">球场墙壁刻有球员佩戴护具、献祭场景的浮雕,如著名的“斩首祭司”图案。</p> <p class="ql-block">“斩首祭司”图案。</p> <p class="ql-block">大球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国王看台。</p> <p class="ql-block">球场局部。</p> <p class="ql-block">祭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骷髅平台。</span>刻满骷髅头颅的平台,可能反映了玛雅人的宗教仪式(包括献祭)。</p> <p class="ql-block">“武士神庙”(Templo de los Guerreros)。这座建筑是玛雅文明后古典时期(约公元10-13世纪)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具有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1. 建筑结构金字塔形阶梯式设计,顶部原有石柱支撑的屋顶现已不存,现存数百根雕刻石柱(原用于支撑大厅),柱上刻有武士形象和羽蛇神图案。</p><p class="ql-block">2. 功能与象征推测为军事权力与祭祀场所,可能与玛雅“人祭”仪式相关。神庙前的“千柱群”(Grupo de las Mil Columnas)曾是盛大仪式的场地。</p><p class="ql-block">3. 艺术特色浮雕中融合了玛雅与托尔特克文化元素(如恰克雨神、羽蛇神库库尔坎),石柱上的武士形象手持武器,彰显军事力量。</p><p class="ql-block">武士神庙东侧紧邻“库库尔坎金字塔”(El Castillo),两者共同构成奇琴伊察的核心建筑群,反映了玛雅-托尔特克文明对天文、军事与宗教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庙顶的“查克莫尔雕像”(Chac Mool)是玛雅与托尔特克文化融合的象征,雕像姿态独特,双手托盘,似乎在等待接受供品。</p> <p class="ql-block">千柱群Thousand Columns:武士神庙旁的一个大广场,分布着数百根排列整齐的石柱,可能曾经支撑着一个巨大的屋顶。它展示了奇琴伊察作为重要政治与宗教中心的宏伟规模与建筑成就。</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未被修复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我们去往附近的一个餐厅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餐厅入口处接待游客的玛雅服务员。</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前往曾供玛雅国王使用的天然溶井—天坑浮游。</p><p class="ql-block">伊克基尔溶井 Cenote Ik Kil:一处令人惊叹的天然地下泉水池,位于奇琴伊察附近,是玛雅人曾用于祭祀和供水的重要圣地。四周环绕着青翠藤蔓和悬挂的树根,井壁如天然洞穴般陡峭,水质清澈见底,蓝绿色的池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世外桃源。沿着石阶进入水池,可以尽情畅游于清凉的泉水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魅力。</p> <p class="ql-block">入口。</p> <p class="ql-block">走下阶梯到达洞底。图上方的台阶上去有个小平台是跳水台。</p> <p class="ql-block">洞底池边。</p> <p class="ql-block">下水畅游一番。</p> <p class="ql-block">不少年青人在跳水台这里排队跳水,只允许用冰棒式跳下,这是三个女生一起跳下。</p><p class="ql-block">能在千年前玛雅人曾使用过的泉水池畅游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p><p class="ql-block">奇琴伊察在约公元10-13世纪达到鼎盛,后因内战、干旱或资源枯竭等原因逐渐衰落,但玛雅文明并未完全消失。部分玛雅人后裔至今仍生活在尤卡坦半岛,保留语言和传统。不能不让人感叹历史长河文明演变的奇妙和人类的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