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孤独症孩子和教育

山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普校20年多年,我每年发表2篇左右的论文,入特校10多年了,我越来越不愿意发论文,特别是孤独症教育的论文。因为跨界的我自知能力不足,我看了关于特殊教育,特殊儿童,特别是孤独症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所谓最新成果,结合我接触的大量孤独症谱系孩子,以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集体和个别化教育,感觉孤独症教育太难,效果太不满意,所以,我选择不断尝试探索,和同事同行交流分享难题、困惑,希望在找到孤独症教育“真理”的历程中作出一点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孤独症是一个谱系,病因众说纷纭,也许,有可能,这些都不算科学结论,我理解这也就是说:目前还是个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我接触过的孤独症儿童看,孤独症有程度轻重,每个孤独症人的表现也都不一样,对他们看护的困难程度自然也天差地别。安静情绪稳定的好看顾一些,多动的,躁动的看护起来很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种方法有效呢?就我这专门对孤独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语文教育的人,我也不能给个正确答案。例如一个班的学生,程度重的进步会快,从多动,情绪不稳定,自伤到可以接近正常交流,会读书,会计算,记忆力提高,注意力集中,但是,我几万次手把手教,也教不会他书写。一个入学情况尚好的学生,慢慢的变得对指令毫无反应,静时像桌凳无声无息,突然歇斯底里,尖叫敲打牙齿、撕咬手掌,立刻鲜血淋漓,无差别用手用脚,用手边的文具,凳子攻击靠近的同学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下课上厕所,老师带进去,他不想上的话,一脚踢飞垃圾桶,带回教室,才上课他屎尿就拉倒裤裆里。再如那个进步较大的同学,老师看他蹲下拉屎了,老师告诉他在外面等他,许久未见出来,老师进去一看,他用拉的屎在厕所的瓷砖上刷墙作画,学生自己全身也弄了一身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好在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孤独症教育康复问题。在孤独症孩子教育管理方面,多部法律法规都有相关要求,旨在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禁止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保障孤独症孩子平等受教育权,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等方式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普惠性幼儿园应接收能适应生活的残疾儿童入园,并提供帮助和便利 ,推动融合教育。此外,2025年教育部发布的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孤独症儿童凭残疾证或医院鉴定材料注册学籍,可享受资源教室支持,还可根据评估申请降级或休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家还鼓励社会的参与,规范康复机构管理,加强登记和监督管理,支持机构申请相关执业资质,强化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盈利性机构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非盈利性机构到民政部门进行名称预审核。《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于2024年7月21日共同印发,方案中指出完善康复服务网络,推动县级以上政府利用现有机构开展公益性康复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康复机构,残联组织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将符合条件的机构认定为定点服务机构,实现每个地级市和人口较集中的县均有定点机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个人感觉,大家都积极探索孤独症儿童教育干预、康复,这本是大好事,大家从不同方向探索,总能找到正确答案,探索中肯定会遇到失败,挫折,但这是找到真理的唯一路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是孤独症孩子教育康复的重要目标,国家课程标准对孤独症孩子社会融入活动的开展课时也有明确规定。我校也积极开展了一些行走的思政课,春秋季研学,春秋游,走进社区,走进超市,校外三清洁活动。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安全第一,外出做到:外出有方案,🈶安全预案,向主管部门提前2周报备,有1:2的师生比,学生落实分配到具体老师,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身体健康的家长全程陪同,车辆租用合同,对驾驶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购买学生外出意外保险。要确保孩子一刻也不能脱离视线,因为孤独症孩子普遍智力落后,交往沟通能力不足甚至缺失,无危险意识,有特殊喜好:有的喜欢水,有的喜欢吃身边的树叶,有的喜欢抓石子吃,有的喜欢撕咬衣服鞋袜,;多数对毒蛇、马蜂无危险避让意识,喜欢用手抓捏;有的喜欢龟缩躲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敬重的特殊儿童家长是;他们面对孩子,不怨天尤人,家庭和睦,夫妻同心拼命工作拼命挣钱支持孩子康复,对孩子不离不弃关爱有加。这也是我们这样的特殊教育教师不断学习不停追求真知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