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民丰一邨搬迁协议签字完成的消息,是郑健告诉我的。再过一年半载,这里会成为一个拆迁工地。</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民丰一邨居住过十多年,那里还有我许多师傅、师兄和老友,带着怀旧,前些天去了民丰一邨。</p><p class="ql-block"> 在103幢的树荫下,有4、5把破旧藤椅,几个白发老奶奶瞇缝着眼坐着,我认识他们,都是民丰的退休老人,但叫不出名字了。</p><p class="ql-block"> 马路上十多辆三轮车停着,边上牌子写着旧家电回收价格,地上放着拆下的七八台空调,见我看牌子,马上有人来问“有旧家电伐?”</p><p class="ql-block"> 另一边,三四个收古玩老家俱的男人在交流,听说这几天他们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三楼传来光着膀子拆空调的声音,楼下停着一辆厢货车,有一户正在搬家。</p><p class="ql-block"> 我以前居住的105幢405室也不知道现在主人是谁?但遮阳架垂了下来,窗户锈迹斑斑,墙许多地方开裂了,据说这些房子渗水严重,快成危房了。</p><p class="ql-block"> 楼道和绿化带上,到处是丢弃的盆,缺腿的椅子,床垫和破旧衣服,一片凌乱,心情变得沉重和压抑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在以前居住过的105幢楼下拍了照,留作纪念。远处走来步履蹒跚的白发老人,是刘师傅,以前一个车间的。叫了她后,她迟疑半天才认出我,握着手迟迟不放。她告诉我,再过半个月,儿子把房产证,房子钥匙等交上,她就要到大儿子家居住了。</p><p class="ql-block"> 她告诉我,近期,她每天上午到这里跟相伴一辈子老姐妹聊聊天,半个月后各奔东西,再难见面了,说着就抹泪了。她还说,一直想去看看三楼的老姐妹,她瘫痪在床很长时间了,但自己已经爬不动楼梯了,心里很难过。</p><p class="ql-block"> 民丰一邨是百年老厂——民丰纸厂的家属区之一,当年响当当的民丰纸厂,是部属大企业,全国著名,企业福利在嘉兴也是前列的,今年六月底也搬迁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奶奶,她们的父母辈大都是民丰老职工,她们中大部分是出生、读书、成家、工作直至退休后,一直生活在这个区域,这个感情有多深?</p><p class="ql-block"> 我陪她走到聊天的老人处,老人们认出了我,还叫着我的名字。一下子熟络起来,我站在她们身后一起拍照,她们不停摆手“不要,不要拍,老太婆难看死了……”</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16岁进民丰厂时,她们可都是花容月貌的姑娘或少妇,如今都是86岁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 2025.7.28上午,平时安静的南湖街道民丰一邨,响起了少有的锣鼓声,三名妇女拉着一条横幅:“庆祝民丰一村协议搬迁项目成功生效”,他们后面是扭着秧歌欢快跳舞的人,两边有上百的社区居民,大家一起庆祝,一起拍照留念。 </p><p class="ql-block"> 站在角落的刘师傅悄悄离开了热闹的人群,她也不想拍照,慢慢挪着小步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搬家临近,她心情越来越沉重,6年前老伴走后,她一直独自在民丰一邨生活,虽艰难也过来了。她担心住进大儿子家,给儿子添麻烦,时间久了跟媳妇有磨擦,虽然孙女是她带大的,儿子媳妇也很热情要接她去,但她知道,住十天半月客客气气,时间长了……唉!也没有其他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更让她不安的是房款分配,搬迁政策规定,老伴去世后,房款的50%留给她养老,另一半两个儿子分配,表面上两兄弟有商有量,但今天小儿子突然回来,讲了一些摸不着头脑的话,她越想越担心。</p><p class="ql-block"> 三天前晚上,已经11点多了,突然,她听到楼上响起了争吵声,声音越来越大,接着是老人抽泣声,渐渐的又趋于平静了。第二天她知道了,楼上也是孩子们为房款事闹了。最近她听到了太多的这一类争吵。虽然只有246户搬迁,但背后祖孙三代,夫妻兄妹,叔伯妯娌……涉及的利益和人数,总有上千吧!没钱时相安无事,有了100多万房款,虽没到手,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都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刘师傅除了上午去大树下跟老姐妹聊聊天,午睡后,大部分时间整理东西。大儿子已经关照,除了随身的四季衣服和洗漱用品,其他都不用拿了。</p><p class="ql-block"> 她走到厨房,碗筷等自然是不要了,电饭煲,高压锅,微波炉也不要了?她电话儿子,儿子毫不犹豫:“我这里都有,不要了!”</p><p class="ql-block"> 她看着家俱,虽然式样老旧了,都是厚实的好料呢!她一次次抚摸,想起60多年前物资极度匮乏时,置办这些家俱的艰辛,还好好的衣柜桌椅,全部不要了?唉……她心里真不是滋味,嗫嚅着跟儿子说“要不樟木箱留下吧?还有床,你家的席梦思太软了,我不习惯。”儿子沉默半天,只同意了一半: “床不要了,把席梦思翻过来就可以,另一面是硬的。” </p><p class="ql-block"> 上午, 一大柜子的书报杂志卖了25元;一纸箱盆、碗、炊具送给了马路对面小饭店;一大包老伴过世时,没穿过的新衣服,她塞进了社区捐物箱。</p><p class="ql-block"> 她每天坐小凳上整理两个多小时,经常会发呆,不知道那天,自己会象废旧书报一样,被仍进炉子去……</p> <p class="ql-block"> 民北社区办公室,年青书记小李看了一眼桌上日历,离公告规定的7月27日搬迁截止日期,还有10天,246户搬迁户大部分已签了协议,但还有10多户,这是最难搞定的对象了。公告规定,必须100%搬迁户签订协议,才算搬迁项目成功完成。</p><p class="ql-block"> 桌子上每个搬迁户的家庭情况,人员结构,子女工作单位……她都了然于胸,她在俞奶奶的“家庭成员”一栏眼光停住了,俞奶奶的孙子大学毕业,已经考进了公务员队伍,是个很有前途小伙子。</p><p class="ql-block"> 于是她有了主意,她把这个情况跟街道领导汇报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俞奶奶86岁了,也是至今不愿搬迁的户主之一,主要原因是担心两年后,120万搬迁房款得不到兑现,用她的话说“今天你钱到我帐上,我马上签字,两年后兑现?万一兑现不了,我找谁?那时候房子早扒平了,民北社区居委会都没有了,我找谁?”</p><p class="ql-block"> 社区干部上门多少次也记不清了,但怎么说也说服不了,一直僵持着。</p><p class="ql-block"> 晚上俞奶奶的孙子急匆匆赶到奶奶家,跟奶奶说:“今天领导找我谈话了,叫我一起做做你工作。奶奶,你再不签字会影响我的……”</p><p class="ql-block"> 孙子轻轻的几句话,俞奶奶瞬间感到了份量,她知道孙子工作来得不容易,更知道年青人仕途重要性,她马上答应了孙子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老马也是这次不愿签字的其中一户,他跟郑健以前都是民丰人,他告诉郑健: “我也有苦衷,女儿还有一年退休了,但企业倒闭了,吃饭成了问题,还有一年社保也没钱交,政府能从我这次房款中,预支几万,能给女儿救救急,我也签字了。” 这个信息很重要,郑健转告了社区领导,领导一商量,符合文件中“有重大变故”情况之一,单位出面从银行贷了数万转交到了老马手上,老马也确认,两年后房款来了,本息从他房款中扣除。</p><p class="ql-block"> 老马捧着还带有封条的钞票,很是感动,高兴又爽快签了字。</p> <p class="ql-block"> 巳经签了协议的户主,跟小李书记一样焦急,7月27日截止日一天天临近,他们担心剩下几户刺头坚决拒签,整个搬迁项目黄了,现在房价跌去30%以上了,最好的新房一个平方也就1.5万左右,民丰一邨破破烂烂老房子,能置换新房,不换房的,可以补偿2万元一平方,这等好事以后还会有?黄在几个钉子户手里,太可恨了。</p><p class="ql-block"> 政府白纸黑字在协议上签了字盖了章,两年后怎么可能不兑现?二百多户人家呢,政府敢赖账?而且协议明确写了,自交了房屋钥匙,注销产权证,房子断水断电后,房票开始生效,房款开始计息,利息按年息2.3%左右计,已经高于银行了,两年时间也不算长啊!</p><p class="ql-block"> 已签字的住户会每天到小李办公室,将没签协议几家最新情况通报给她,给她出谋划策,一起出主意。</p><p class="ql-block"> 小李书记跟这些居民都是老熟人了,她知道,社区干部上门做工作,还没有这些相处数十年老同事老邻居出面有效,居民们也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去“劝说”,于是,根据这些住户的亲疏关系,熟悉程度,每个不愿签字的住户,有三、五个老邻居老朋友去做“说客”了。</p><p class="ql-block"> 社区会议室大冰箱里放了冷饮,桌子上摆了水果,到饭点了供应盒饭,让主动请缨的“说客”有个好环境,居民有的上门,有的将不愿签字邻居请到会议室,三个小时四个小时,轮番耐心劝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连续多天,社区会议室灯光通宵达旦,双方从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渐渐埋头沉默,直至欣然接受。</p><p class="ql-block"> 群众的力量就是大,没过几天,又有近十家陆续签字了。随着亲朋好友的劝说,签协议户数的增加,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个别几家原以为拖住不签,政府肯定会让步,一看大部分家庭签字了,剩下几户再闹再拖,已不成气候,再不签字,坏了大家重大利益,要被老邻居们骂死了,终于,力量的天平彻底倾斜了。</p><p class="ql-block"> 7月27日,是民丰一邨200多搬迁户最提心吊胆又跌宕起伏的一天,到了晚上八点,就在大家快绝望时,最后一户千呼万唤,终于露面签了协议,这时,距离零点的截止时间,只差了三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7月28日,居民自发打起了横幅跳起了舞,鼓锣喧天,他们是真正出自内心的开心。</p><p class="ql-block"> 8月13日,南湖区有点小名气的调解员,也是民丰一邨老住户的徐桂宏,人称“老娘舅”,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崭新的一号“房票”证书,他激动说“终于拿到了!终于圆梦了!” </p><p class="ql-block"> 从过去的货币搬迁到今天的“房票”制度,嘉兴又有了一项新的政策突破。再过三五年,历史上著名的“嘉禾八景”之一——东塔及东塔公园,将重现在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8.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