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通篇钟情话 满腔酒瓶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谁云作者痴 友解其中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根据《红楼梦》卷首小诗改写(摘自《中国酒瓶精品大全》首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上图为滕州北辛文化遗址出土、7500岁、被誉为”天下第一瓶”的长颈蒜头酒瓶,现陈列于滕州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b>尊敬的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各位领导!亲爱的原商校艺校的老师们!</b></p><p class="ql-block"><b> 您们好!</b></p><p class="ql-block"><b> 首先,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的关注、支持和当下盛情邀请参与建院20周年的校庆活动!按照学院领导8月6日座谈会讲话精神,文旅学院同仁现场办公的理解,就我所藏“北辛”以来酒器展品系列,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在校庆活动中展示的具体事宜,我和北辛文化传承人王建峰老师、枣庄博物委秘书长郑小文(枣科退休教师),已与文旅学院夏院长、周书记沟通商讨、双向互动,并主动、诚恳征求了2016年在贵院图书馆展示(详见附后的《红色收藏庆党华诞》美篇)的牵头人、机电工程学院韩玉勇院长的建议,以及综合我所熟知的文化名人和藏圈大咖的高见,发在这里,略表寸心!算是贡献余热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九十年代初,枣庄艺校同学参观“艺形酒瓶”酒器书画展。那时“艺术酒瓶”这个词我还没想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为了鼎力枣科校庆、提高效率、好事做好,把建院20年庆典活动中的教学、校友成果展示,能够全面体现学院办学74周年、建院20周年来的辉煌,推动枣滕内外,乃至神州大地、海峡两岸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让本届校庆成果展给所有来者、知情者留下喜悦、震撼、信服与备受鼓舞、难以忘却的印象,更加有利于枣科下一步的开放办学、广泛合作,助推刚刚创建的枣科文化与旅游学院起点非凡、战略发展,我仅以集展爱好者和校友的身份,斗胆把个人随想和调研建议,向院领导和同仁汇报,供决策参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香港回归期间,新华社山东分社、山东友谊出版社等单位在我校举办“全国首届酒瓶文化研讨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我与枣科的关系与随想:</b></p><p class="ql-block"><b>1、水有源,树有根,凡事都是因果关系:我是合并到枣科九所学校之一的山东电大滕州分校82级85届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这是我的第二学历),毕业40年同学聚会发言人与滕州商校暨枣庄艺术中专的创建人、主持学校10年(89—99年)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b></p><p class="ql-block"><b>2、我的老单位商校艺校,当年支持我工作的同事和我的侄子(一年前突然病故,全家至今感恩学院领导和商校老友参加孩子的葬礼),自2007年合并以来,他们都在枣科努力工作着或曾经工作过,并得到了历任领导的重点培养和关爱。所以说,我和枣科学院有着双重关系:既是老单位、老家,又是名符其实的母校。</b></p><p class="ql-block"><b>3、我是生于斯(老家为滕国故地姜屯镇滕城村)、长于斯、老于斯的地道滕人,从八九年主持滕州商业干校时就有、并践行着学院梦、大学梦,从心理和人际上,与枣科必然有着诸多联系和特殊情感。我从内心感觉枣科就是我们滕州人向往的高等学府、育才圣地,学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殿堂。所以,我要在古稀之年,最大限度奉献余热于枣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文物大咖、滕州博物馆创建人、人大原副主任万树瀛先生(已故),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任少华,在酒器书画展厅接待来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校庆展示与合作建馆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十年里,我在滕州商校暨枣庄艺校全身心工作,并申请成功了“山东省第三产业培训中心”。在枣庄市教育局和滕州商业局领导的支持下,我把酒器、字画藏品中的精品、包括展柜展架,无偿陈列到到学校阶梯教室二楼大厅,在艺校创建了国内外首个“枣庄艺校艺型酒器展厅”暨学生素描大厅,不仅为艺校同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描题材,提升了学校的艺术含量与攻关水平;亦使我当年小有名气的“藏品”、尚有争议的酒器字画,华丽转身成艺术中专展厅的“展品”(酒品出厂为“产品”、进入商场为“商品”,文化含量高、被藏家“海选”购入者为“藏品”,文化艺术品味高、达到展示水准的才是“展品”)。展品就是藏家的命和运……我们酒器之家三代人:永远感恩于当年支持我“藏品”变“展品”的所有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90年代中期,本人在学校酒器书画展暨学生素描大厅,接受滕州电视台赵月兰台长来校采访。</span></p> <p class="ql-block"><b> 我的酒器集展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与当年在艺校的长期展示密不可分,尤其邀来的领导和贵宾接待时的参观指导,以及当年校产企业俄罗斯大酒店食客饭前的免费品读,不仅扩大了学校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声望,而且也使我的酒器展品,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仅早年不完全的统计,仅报纸、刊物先后报道了160多次。加之时任山东省委吴官正书记来信鼓励、枣庄市委郭振山书记的来电关注,山东友谊出版社找上门,包销出版、发行了我的《中国酒瓶精品大全》(为国内首部酒器文化、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专业书籍)。当年的酒器展示、酒瓶(久平)公关、艺瓶文化,成了市内外小有特色、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省市新闻机构的多次报道、枣庄市政府秦尧基市长、外事办吴广华主任出访推介下,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美国的客人,也先后来校,参观交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我校首届校园文化节期间,向时任滕州人大主任的张昭(曾任滕州第二任市长),汇报学校酒瓶文化事宜。</span></p> <p class="ql-block"><b> 为了回报老家和母校,我多年向往(曾专门通过党委委员刘汝乾部长转交院领导我的建议)于枣科合作建馆。我已和全家人商量,愿将我“生命不息 藏研不止”(多年来几乎每天都网购、研究)和“宁愿全家少吃肉,集展酒器装千秋”的古今系列展品,以及我和藏友同道的字画、钱币、剪纸、汉画像石拓片,提供给枣科校庆展示(可根据空间大小,布展北辛泥塑、传统酒器、红色精典、书画品牌、奥运之光、百壶艺术、钱币珍品等专业小馆的部分精品),并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吸纳、升华我们“一庄十二馆”的部分展馆的精品,以及我从全国各地收藏到滕州三个库房的精品,最终建成代表地域文化:全球展馆展品最美、最全、最有特色和文化含量的“枣科博物馆群”,体现滕州北辛文化、班墨文化、尚善文化。“……积极推进校地、校企等多元协同发展,围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协同发展三大方向……为打造 ‘墨子家乡、善城滕州’ 文旅品牌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滕州市委原副书记高守泰(已故),陪同济南军区一所(我校学生实习单位)方所长一行,参观酒器书画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对展示和创建展馆地点、步骤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 当下校庆活动即将来临,本着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步骤,建议分成三步走:一是先参加体现小有规模的庆典展示,最好在图书馆的二楼,四面环形布展。(一楼布展以枣庄全市名家字画、现场挥毫为主,含枣庄漫画家协会的“鲁皖有约”两省漫画大家带架的60幅漫画;三楼为枣庄集邮协会大咖得了全国大奖的全市巡展40框展品,含机电工程学院韩玉勇院长获奖的邮品专题“电”等八十幅现成的展框、以及钱币展品)。二是活动结束后,搞个长期临展,纳入文旅学院研学的范围,不断充实、调整,为创建枣科博物馆群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共同努力:包括争取国家专项拨款路子和企业或校友赞助资金,以及建设方的垫资。引进全球领先的展馆理念、创建领先全国各大院校的“枣庄科技学院博物馆群”,争取两到三年完成。实践证明,展馆内的文创产品比较好销。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销售早就超过了门票收入。</b></p> <p class="ql-block"><b> 如果图书馆实在安排不下,亦可布展上次现场同文旅学院夏院长、周书记现场办公,学术研究中心西侧的7个小空间(其中三个71平方的好些,小空间必须加展柜,课桌上放不了多少,亦不安全,展示效果不太好,这事昨天我已经完成了调研,按我的建议,很好解决……)或其它合适的空间。之所以建议所有的展示集中到图书馆,并将装修中的图书馆,打造成具有专业展示效果的多功能馆。不是仅仅为了展馆部落几个小馆的展示,而是立足整体展示效果考虑。从文旅的角度,观众不走弯路。应该把展示的亮点聚焦,包括体现科圣墨子“小孔成像”的相机系列等地域特色的展品……(我已经联系了上次在滕搞相机展示、台儿庄的刘夫涛老师,如需可行)。建议装修中的图书馆三层楼全部用起来,形成一个珍品琳琅、内容丰富、全面体现枣科办学74年、建院20年成果的庆典大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以古陶瓶鼎、墨子人物瓶为代表的酒器系列,是对北辛文化、墨子科技等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 </b></p><p class="ql-block"><b> 滕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遍地,文物众多,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何谓北辛文化?北辛文化是滕州的文明之源,当之无愧的根文化、母文化。那么,究竟谁代表了北辛文化?!或者说主要有哪些出土文物代表北辛文化?!根据滕州博物馆北辛文物的馆藏陈列,所有游客都可以直观品读到其精典展品主要是夹砂陶的饮食器、炊具和生产工具。也就是说,从人间烟火、“舌尖中国”的角度,北辛文化的主要代表为酒器、食器,以及炊具、生产工具。也可以说,北辛文化就是以饮食器具及生产工具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和苏北部分地区的历史长河、文化现象。<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众所周知,滕州作为7500年北辛文化的发祥地,东夷文化的核心区。不仅是“”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同时又被本人和圈内专家誉为“东方酒都 中华瓶城”(祥见《中福黄金杯.中外酒协流动博物馆首届精品展暨枣滕酒文化成果首届发会》美篇)。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长颈小口瓶(被誉为“中华第一瓶”)、带盖三足陶鼎(被誉为“天下第一鼎”“厨房的革命”)等众多饮食生活器皿;证明、并将会不断证明(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上述本人和同道的结论。</b></p> <p class="ql-block"><b> 近年来被考古专家誉为“海岱地区发现的最大城址”“何以中国关键实证”的岗上遗址,竟然出土了“以宴饮器具为主的成组陶礼器”(采用标准化生产,器型统一,预示龙山文化“蛋壳陶”的诞生),其中白陶鬶与黑陶高柄杯,使用稀有高岭土制作,胎薄如纸,工艺复杂,更是证明了滕州境内出土文物不仅是东夷地区科技、文化的核心区,而且能够较早体现“器以载礼”的不同凡响 。而滕州官桥前掌大遗址出土的带酒青铜提梁卣、最早的水饺(现收藏于济宁市博物馆)等大量酒器具等饮食器,均都充分证明了古老滕州不愧为:中国最早的瓶罐、炊鼎、食器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发源地,东方文明的第一缕曙光。</b></p> <p class="ql-block"><b> 多年以来,考古界:“地上曲阜,地下滕州”的说法,我看并非空穴来风。本人和齐鲁大地酒器藏友半个世纪以来举办古今酒器的系列展示,以及本人先后创建的以台儿庄古城中华两岸酒和器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将带领观众穿越自北辛—大汶口—岗上—前掌大文化以来的历史时空,用不同年代的系列酒器,延伸展示到滕州当下社会、科技、文化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众的幸福生活。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为只有地域文化,才是全球文化;只有全球文化,才是人类的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从滕州博物馆馆陈列的展品、网上众多资料,以及先后两个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前掌大遗址、岗上遗址)出土的大量酒器具等生活用品来看,被誉为“天下第一瓶”的古陶长颈蒜头瓶、“”天下第一鼎”的古陶带盖三足鼎,以及滕州多处遗址出土众多的古陶饮食用具,汇聚了绝大的比例。因此,可以说:本人所藏半个世纪、自北辛古陶器以来的古今酒器具,以及北辛文化传承人王建峰老师的北辛泥塑,主观和客观上,均深度挖掘、直接传承了渊源流长的北辛文化以来的滕州地域文化,其中我们文创的白瓷描金墨子瓶、彩釉连座鲁班瓶,无不弘扬了班墨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瓶”和“瓶文化”的概念与北辛文化古陶瓶的传承关系:</b></p><p class="ql-block"><b> 究竟何谓“瓶”?瓶的概念是:小口、细胫、肚大的容器。即无论是何种造型,只要是符合这三个条件,均为瓶。无论是高仿的古陶蒜头瓶,还是文创瓶鼎合一的鼎型瓶,尤其是体现历代造型、丰富多彩的传统精典瓶型器具,比如被誉为中华第一瓶的梅瓶(因口瘦如梅而得名)玉壶春瓶、柳叶瓶等,更是北辛古陶蒜头酒器的正宗嫡传,或者说中外所有传统瓶型,都是北辛7500岁古陶瓶的子孙。而近代至当下文创的各种非传统艺术酒瓶,人物型瓶、武器型瓶、动物型瓶、建筑型瓶、蔬果型瓶……则是北辛饮食器的随着时代发展的扩展和升华。 因此,滕州又被誉为”东方酒都,中华瓶城”。为啥这样说?详见附后的《中福黄金杯.中外酒协流动博物馆首届精品展暨枣滕酒文化成果首届发布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么,何谓“瓶文化”?</b></p><p class="ql-block"> <b>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又有相对独立存在的理论体系,是本人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的枣庄艺校首届校园文化节期间正式提出的。随后在1999年出版发型的《中国酒瓶精品大全》(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酒瓶文化之我见》一文中,首次系统界定了酒瓶文化的概念,提出酒瓶文化是“以酒瓶为载体,以及与其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并从历史、工艺、收藏等维度构建了理论框架。这一开创性论述标志着瓶文化从无所不有、随处可见,但无人研究的文化空白,升华为学术研究对象(上文主要取材于豆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瓶文化理论和实践有何作用? !</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网上认可的内容有哪些?</b></p><p class="ql-block"><b> 本人作为网上和藏邑多年认可的瓶理论体系的奠基者,网上公开资料认可的核心贡献是:首次将酒瓶文化提炼为包含“造瓶、用瓶、藏瓶、赏瓶”全流程的系统性文化现象,强调其“通过器物传递文明密码”的本质。指出瓶不仅是实用容器,更是历史、艺术、民俗的物质载体——例如仰韶彩陶瓶的“小口尖底”设计暗含“天人合一”哲学。这种理论突破使瓶文化从包装设计的容器,转变为独立的文化研究领域。做到了“以瓶为纲,以文为根,以人为本,执器弘道”,拓展成功了系列的学生第二课堂,形成了文旅产业酒器展馆的亮点,浓缩了中国梦时代精华(以上内容均来自豆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滕州作为北辛文化、班墨文化、“官推”善文化的诞生地,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挖掘、弘扬,推动全市文旅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b></p><p class="ql-block"><b> 怎样才能更好挖掘、传承、宏扬7500年以来的古老文化?!怎样才能让滕州的文化源头、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进入百姓文化视野,融入当下社会生活?起码融入当下文旅展示的多个方面,使古老文化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落地、多方弘扬、随处可见、茶余酒后大家谈!?笔者认为:仅仅陈列在国有“一塔六馆”展厅里、民办“一庄十二馆”、木石的墨子故里馆,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是文化和旅游局、文化与旅游学院,不仅是专业文化、考古工作者,亦不仅是文物研究、收藏、展馆工作者。国家层面已经对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无以复加的高度。我们都应进一步提高站位,跟住潮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想得细,才能干的实。并非说教,现实就是这样。</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枣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滕州唯一的高等学府。如上所述:枣科是百万滕人向往的高等学府、育才圣地,学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近的殿堂。万众瞩目、即将举办的办学74年、建院20年校庆,是一个赋能历届学子、弘扬地域文化、推动滕州文旅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之难得契机和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那么,当下应该怎样借枣科办学74周年、建院20周年庆典的东风,以及各地都在强力推进文旅市场建设、枣科正式成立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动力,推进滕州“三化”(北辛、班墨、官推善文化)在当下文旅市场的比重?!在新时代民众“生活暨传承”的担当? !我们滕州的有关领导和众多专家、文化爱好者,应当如何避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让古人言中:“拔一毛利天下,吾不为之”?!怎样才能让“三化”走进每位滕人心灵、有所行动?!是每位有担当的滕州人、尤其是有关领导、历届学子认真思考和行动的大问题。古稀人愿与大家共勉。</b></p><p class="ql-block"><b> 以上建议仓促成篇,啰里啰嗦,词不达意,只能体现一下古稀滕人的赤子之心。就说到这里吧!</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8月17日凌晨草拟完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上图为本美篇作者于90年代在滕州商校暨枣庄艺校工作期间,在教学楼阶梯教室讲座课上。下图为美篇作者早年出版发行的酒器文化姊妹篇。</span></p> <p class="ql-block"><b>附件: </b></p><p class="ql-block"><b> 中国酒器实用、历史、地域、 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美学、生活、公关、科技、神学的十二大价值(来自豆包原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酒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体系深刻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维度,十二大价值具体体现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 实用价值:器物功能的本源</b></p><p class="ql-block"> 酒器最核心的价值是满足“盛酒、饮酒、储酒”的实用需求。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甗(温酒)、商周的青铜爵(饮酒),到汉代的漆卮(便携饮酒)、唐代的执壶(斟酒),再到现代的玻璃酒杯,形制设计始终以“适配酒的特性(浓度、温度)”和“人的使用场景(祭祀、宴饮、出行)”为核心,是功能与需求的直接结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 历史价值:时代变迁的实物见证</b></p><p class="ql-block"> 酒器的演变贯穿中国历史脉络,成为分期断代的重要依据。例如:</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酒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反映原始农业与酿酒术的萌芽;商周青铜酒器(爵、斝、觥)的等级化(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对应奴隶制宗法制度;宋代瓷酒器(汝窑、官窑杯盏)的普及,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直接相关。</p><p class="ql-block"> 每一件酒器都是历史场景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 地域价值:地理环境的文化映射</b></p><p class="ql-block"> 不同地域因资源与生活方式差异,形成独特酒器体系:</p><p class="ql-block"> 南方多瓷土,故青瓷、白瓷酒器(如景德镇瓷杯)发达;北方草原(匈奴、鲜卑)盛产金属,流行铜壶、银盏,适应游牧迁徙;西南巴蜀、滇地多竹、木、漆,催生漆器酒具(如马王堆出土的漆耳杯),防潮耐用;沿海地区(如福建)用海贝、螺壳作酒器,体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4. 民族价值:多元文化的身份标识</b></p><p class="ql-block"> 各民族酒器承载着独特的习俗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的银质马奶酒皮囊,便于马背携带,象征游牧豪情;</p><p class="ql-block">藏族的“扎念”酒杯(木质,绘有吉祥八宝),用于青稞酒仪式,与藏传佛教融合;苗族的牛角杯,既是饮酒器,也是祭祀、婚恋中的信物,承载祖先崇拜;彝族的“漆器酒壶”,以黑、红、黄三色漆绘图腾,体现对自然(山、水、火)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酒器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觉符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5. 宗教价值:人神沟通的仪式媒介</b></p><p class="ql-block"> 在宗教与祭祀活动中,酒器是“通神”的核心道具:</p><p class="ql-block"> 道教祭祀用“玉爵”,认为玉有“通灵”属性,用于祈求天地庇佑;佛教虽戒酒,但早期密宗仪式中,“金酒器”用于供奉护法神,象征“以净酒涤除无明”;民间信仰中,祭祖用“铜尊”,需盛满酒置于神位前,认为酒器是祖先“享用”祭品的媒介;萨满教的“神鼓形酒壶”,饮酒前需敲击,以酒气“唤醒神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6. 文化价值:社会礼仪与精神的凝结</b></p><p class="ql-block"> 酒器是文化制度与精神内涵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周礼中“酒礼”规定严格,如“乡饮酒礼”用“爵、觚、觯”区分宾客等级,体现“礼序”;文人文化中,酒器是风雅符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漆耳杯,承载魏晋风度;苏轼“把酒问青天”的“金樽”,成为诗意表达的媒介;成语“觥筹交错”“杯酒释兵权”中,酒器成为社会关系与权力博弈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7. 艺术价值:工艺与创意的集中呈现</b></p><p class="ql-block"> 酒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体现造型、纹饰、工艺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 造型:商周鸮尊(仿猫头鹰形态)、唐代凤首壶(融西域与中原风格),仿生与抽象结合;</p><p class="ql-block"> 纹饰:青铜酒器的饕餮纹(神秘威严)、汉代漆器的云气纹(飘逸灵动)、明清珐琅彩酒杯的花鸟纹(写实细腻);</p><p class="ql-block"> 工艺:失蜡法铸造青铜爵、汝窑“雨过天青”釉色、漆器“百层漆”髹涂术,均为顶级艺术创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8. 美学价值:东方审美的集中体现</b></p><p class="ql-block"> 酒器承载着中国人对“美”的核心追求:</p><p class="ql-block"> 形制上,讲究“中和”——如宋代汝窑杯“圆而不赘,简而不空”,符合“中庸”理念;</p><p class="ql-block"> 色彩上,崇尚“自然”——青瓷的“类玉”质感、白瓷的“素净”之美,呼应“天人合一”;</p><p class="ql-block"> 意境上,追求“气韵”——唐代银鎏金酒壶的曲线,似“流动的酒”,将功能与美感融为一体,体现“器以载道”的美学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9. 生活价值:日常仪式感的载体</b></p><p class="ql-block"> 酒器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赋予日常以温度:</p><p class="ql-block"> 家庭聚餐用“青花碗盏”,传递团圆之意;婚庆用“红釉酒杯”,象征喜庆吉祥;老友小聚用“粗陶酒壶”,体现随性自在;节庆(如中秋)用“月形杯”,饮酒赏月,将生活与自然节律结合,成为情感互动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0. 公关价值:社交关系的润滑剂</b></p><p class="ql-block"> 酒器在社交与礼仪中承担“符号功能”:</p><p class="ql-block"> 国宴用“醴陵红瓷酒具”,以中国特色彰显文化自信,促进外交沟通; 商务宴请用“紫砂酒杯”,借其“温润”特质传递尊重,拉近距离;节庆送礼用“定制刻字酒壶”,通过个性化设计强化情感联结;传统“以酒器赠友”(如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酒器成为人情往来的信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1. 科技价值:古代工艺技术的结晶</b></p><p class="ql-block"> 酒器制作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p><p class="ql-block"> 青铜酒器的“范铸法”“失蜡法”,标志商代冶金技术的成熟(合金比例精准控制铅、锡含量);汉代漆器“夹纻胎”(麻布与漆结合),重量轻且坚固,体现材料科学智慧;宋代瓷器“窑变”技术(如钧窑酒杯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高温控温技术的突破;明清“珐琅彩”酒器,需在瓷胎上涂覆玻璃质釉料,经高温烧结,融合中外工艺(源自欧洲,本土化改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2. 神学价值:早期神权与天命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 在文明早期,酒器与“神权”“天命”深度绑定:</p><p class="ql-block"> 商周青铜酒器(如司母戊鼎虽为炊器,但其配套酒器“尊”)被视为“国之重器”,纹饰中的饕餮被认为是“神灵化身”,只有贵族能通过酒器与神沟通,体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神权政治;原始巫术仪式中,酒器需“献祭”(如将酒器埋入地下),认为其能“承载神灵意志”,是人与超自然力量对话的“媒介”,反映早期人类对宇宙的敬畏与解释。</p><p class="ql-block"> 综上,中国酒器的十二大价值,从实用到精神,从技术到文化,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文明图谱,既是物质存在,更是中华文明基因的鲜活表达。</p> <p class="ql-block"><b> 以上资料来自“豆包姑娘”原稿,虽然说的比较全面,人家是大数据啊!但还是不够专业,有的表述不够准确。为了保证网上资料的真实性,本人一字未改。现将早年我在不同场合、多种出版物发表“流毒甚广”、圈子里耳熟能详的顺口溜,重复在此,供各位看官品读: </b></p><p class="ql-block"><b> 酒器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不朽的艺术;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象征,社会的风姿,生活的缩影;诗人吟咏的千古绝唱,平民喜爱的百科全书。</b></p> <p class="ql-block"><b> 在我的感悟中,艺术酒器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象征、社会的风姿、生活的缩影;而且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陶艺生命,一段段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与浓缩人生:一只酒瓶就是一段历史,一组酒瓶就是一串故事,一类酒瓶就是一种灵魂的塑造,一个专题就是一群艺术生命的诞生。它无不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向往和美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 ———摘自《中国酒瓶精品大全》《我与酒瓶艺术》一文,略有改动。</b></p> <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主席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深深感觉它。”歌德大师对于何为艺术真谛与本质,说得更为直接和独到:“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叙述”。</b></p><p class="ql-block"><b>———摘自本人学校期间出版发行的《中国酒瓶精品大全》第一页《我与酒瓶艺术》。</b></p> <p class="ql-block"><b>注:本篇全部图片,除陈列于滕州博物馆古陶瓶外,其它都是本人家庭展馆库房藏品的随拍。特此说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