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行(二)从西宁到拉萨,朝拜大昭寺

锦新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4日,晚9:20,乘Y971次列车,从西宁出发去拉萨。</p><p class="ql-block">Y971次旅游专列全列为有氧卧铺车厢,车上配备有专门的随车医生和专职导游,为旅客全程提供医护和旅途景点介绍等服务。</p> <p class="ql-block">西宁至拉萨的全程是1956公里,需要运行21小时14分。中间就停靠格尔木市,那曲市,终点站就是拉萨市。</p> <p class="ql-block">列车行驶途中,沿途可以全程饱览青藏高原的绝美风光。因为是高原列车,它的行驶速度基本保持在每小时80公里左右。相当于过去的特快的列车时速,远远低于现在的高铁。</p> <p class="ql-block">软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5日,3:10到达格尔木。</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典礼在格尔木市和拉萨市同时举行。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庆祝大会在格尔木市和拉萨市同时举行。</p> <p class="ql-block">换机头</p> <p class="ql-block">朝霞万里</p> <p class="ql-block">高原日出</p> <p class="ql-block">早上9点多.路经沱沱河</p> <p class="ql-block">沱沱河,长江正源,源自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群,雪线高程5820米,在囊极巴陇与当曲汇合形成通天河,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1761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沱沱河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沱沱河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在可可西里以南,从格拉丹东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由冰川融水汇成溪流一路而下,汇聚众多河流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西源—沱沱河,也被称为长江源头,河长290千米,沱沱河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1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924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水系,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北部,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跨国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在中国国内,澜沧江的河道长度为2161公里,其中在云南境内的长度为1247公里。</p><p class="ql-block">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上游藏语叫“那曲河”,流向为自北向南,经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缅甸境内改称萨尔温江,最终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p> <p class="ql-block">第一桥沱沱河大桥。中国第一神山雄伟壮阔的昆仑山脉,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沿途还可以看到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但是今天没有眼福,没有遇到,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藏羚羊迁徒的壮观场面,但是也能看见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藏羚羊群。</p> <p class="ql-block">尼玛堆</p> <p class="ql-block">青藏铁路</p> <p class="ql-block">牦牛成群</p> <p class="ql-block">野驴悠悠</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小站</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口,海拔五千多米。</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峰名),海拔6099米,是唐古拉山脉中较为知名的山峰,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界山。全长约1000千米,宽达150千米。以青藏公路所经过的温泉垭口为界,西段山体大致呈东西走向,东段转为西北一东南走向。</p> <p class="ql-block">在超过6000米高山上有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和冰帽发育,东部的唐古拉山冰川有936条,冰川面积为2082平方千米,冰储量为62立方千米。石灰岩分布面积不大,古岩溶地形不广泛,在鲁日山等地有峰林石墙发育。</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脉区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藏羚羊的羊绒极为珍贵;藏野驴善于奔跑,具有观赏和研究价值;野牦牛体型巨大,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措那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措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措那湖流入怒江。措那湖是青藏铁路上的一颗明珠,和纳木错一样,这是一个信徒经常会来朝拜的湖泊。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措那湖是一个“神湖”。</p> <p class="ql-block">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通过怒江及其支流等水系与其他地区的水体进行交换和循环。</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雪山草原 与碧绿如玉的湖水相映,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措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唐古拉山脉南部的河溪均汇入措那湖,然后流入怒江。措那湖以其清澈的湖水和周围的山水美景而闻名,是一个重要的自然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措那湖被誉为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它的美在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的水质清澈见底,湖面上的绿色浮萍随风摇曳,湖水中游弋着各种鱼类,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动活泼。此外,这里还有许多鸟类聚集在这里,包括黑颈鹤、天鹅、野鸭、鸳鸯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它们在湖畔自由地嬉戏玩耍,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措那湖的东面,有一条青藏铁路蜿蜒穿过这片宁静美丽的湖泊,与之相伴的是那里的风景名胜——青色的山峦和碧蓝的天空,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植被以寒草原为主,在一些海拔相对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生长着适应高寒环境的草类植物,如紫花针茅、青藏苔草等,为当地的畜牧业提供了一定的牧草资源。</p> <p class="ql-block">耗牛</p> <p class="ql-block">羊群</p> <p class="ql-block">嗄哈小村</p> <p class="ql-block">青藏高速</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西藏的“北大门”。区域东邻昌都市,南接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总面积353000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和昆仑山之间,中部属高原丘陵地形、西北部海拔较高、北部属唐古拉山区域、东部属高原山地、南部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交汇地带,地势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境内属于亚寒带气候,高寒缺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水资源丰富,河流水系众多,并拥有纳木错、色林错等大型高原湖泊以及普若岗日冰川等大型冰川。境内生物种类繁多,有西藏沙棘、掌业大黄等珍惜濒危植物物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色尼区</p> <p class="ql-block">青蔵高速</p> <p class="ql-block">龙仁</p> <p class="ql-block">当雄</p> <p class="ql-block">雪山呀闪银光,高速公路通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羊八井</p> <p class="ql-block">青稞成熟了</p> <p class="ql-block">穿越三公里隧道</p> <p class="ql-block">光伏发电</p> <p class="ql-block">大棚蔬菜基地</p> <p class="ql-block">抵达拉萨站</p> <p class="ql-block">拉萨欢迎你</p> <p class="ql-block">过大桥,进入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侧面</p> <p class="ql-block">入住宾馆平措康桑</p> <p class="ql-block">晚餐:藏餐,康巴汉子</p> <p class="ql-block">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朝拜大昭寺,逛逛八廊街。</p><p class="ql-block">“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是拉萨最出名的寺庙和旅游景点,寺里供奉着当年文成公主入蕃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开光佛像,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释迦牟尼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八廓街内,由松赞干布所建造,占地面积25100平方米,为西藏境内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名胜古迹之一。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主体建筑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以白色为主色调,显得庄重而神秘。配殿和佛堂则采用了汉式建筑风格,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显得华丽而典雅。整个建筑群中还混合使用了木结构、石结构和砖结构等不同材料,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p> <p class="ql-block">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p><p class="ql-block">晚上8点多,太阳还没落山。</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的中心地带,周围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避风港。这种地形有利于抵御寒冷的北风和炎热的南风,使得寺庙内的温度适宜,气候稳定。大昭寺所处的位置地势平坦,土壤稳固。周围的山体和土壤层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岩层和土层,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小。</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门前禅拜的人仍很多。</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又叫祖拉康或觉康。拉康在藏语里就是佛殿的意思。祖拉康就是说他是佛殿之祖,因为那尊十二岁佛祖等身像藏语中称作觉沃,所以觉拉康就是供奉着觉沃佛的佛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度母殿,佛堂供奉的是度母。大殿正中的大佛像即是度母像,在她身后的玻璃柜中是她的主要化身"二十一度母"像。佛龛的右侧有六尊佛像,前三尊是被称为"师君三尊"的一组佛像,即寂护堪布、莲花生轨范师以及法王赤松德赞。另外三尊是"师徒三尊",即宗喀巴大师及其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除了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外,还以壁画著称于世。这些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如果把它变成一米宽的彩带,可以环绕着八角街差不多有五圈之多。在修建大昭寺以前,西藏的壁画艺术基本上没有别的实物可考,所以大昭寺的吐蕃壁画是西藏保留下来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西藏重要的佛教圣地和文化历史瑰宝,是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也是西藏政教合一后的政府机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此外,大昭寺还是“噶厦”政府机构所在地,1995年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此举行。1961年,大昭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全名藏语叫“惹萨噶息赤囊祖拉康”,意思是“四喜神变佛殿”,藏民惯称“祖拉康”,汉人则称“大昭寺”,此名与始于十五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为歌颂释迦牟尼佛功德,格鲁派每年藏历元月上旬开始,召集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僧人,在此举行传昭大法会和格西学位考试,因此有大昭寺之称。</p> <p class="ql-block">转经不停地转动。</p><p class="ql-block">在公元1647年,五世达赖喇嘛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修葺。新建了许多佛堂,并维修了围廊壁画、四方镀金屋顶及屋脊宝瓶等。从那时起,大昭寺成为了拉萨市的一个标志性景点,每年都会在大昭寺举行祈愿大法会。</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称:八角街,藏语:帕廓街;英语:Barkhor Street),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旧城区,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以大昭寺为中心,西接藏医院大楼,南临沿河东路,北至幸福东路,东连拉萨医院河林廓东路。是拉萨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是拉萨城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街道小巷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榆树</p> <p class="ql-block">“唐蕃会盟碑”也被称为“甥舅会盟碑”,这是吐蕃人赞普赤德祖赞和大唐皇帝的女儿成婚的结果,后代自然要称呼大唐的未来皇帝为舅舅。</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金顶位于西藏拉萨大昭寺主殿顶部,高四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整个建筑雕刻精美。金顶的祥麟法轮尤为引人注目,也叫卧鹿法轮,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象征性标志。相传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伽耶(也就是野鹿苑)第一次宣讲佛法,初转法轮。</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前广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