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壁残垣里的回响:圆明园的沉思之旅

贝贝

<p class="ql-block">踏入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那一刻,夏日的蝉鸣似乎都低了三分。眼前没有雕梁画栋的恢弘,没有曲水流觞的雅致,只有散落的石柱、斑驳的基座,在浓绿的草木间沉默矗立。风穿过残破的拱券,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诉说一段被烈火灼伤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曾在史料里见过它的盛景:“万园之园”的美誉不是虚言,西洋楼的巴洛克浮雕与江南园林的亭台水榭在此共生,十二生肖兽首在海晏堂前轮流喷水,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可如今,那些精致都化作了断壁上的裂痕。西洋楼遗址前,巨大的石柱断成几截,有的斜倚在草丛里,有的半截埋在土里,柱身上繁复的花纹还能看出当年的精巧,却被烟火熏得发黑,像一道道凝固的泪痕。</p> <p class="ql-block">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往前走,脚下不时踢到半块残砖,砖面上模糊的雕花让人想起匠人当年的专注。不远处,平湖秋月的遗址只剩下一片开阔的水面,岸边垂柳依依,水中荷叶田田,若单看这景致,倒有几分江南的温婉。可旁边的说明牌上印着旧时的画作:画中楼阁临水而建,飞檐翘角倒映水中,才子佳人凭栏远眺。如今楼去人空,只剩柳丝拂过水面,搅碎满池的倒影,也搅碎了游人心中的怅然。</p> <p class="ql-block">走到圆明园的东部,忽然撞见一片盛放的荷花。田田的荷叶间,粉白的荷花亭亭玉立,蜜蜂在花蕊间嗡嗡作响,一派生机盎然。这片鲜活的色彩与不远处的断壁残垣形成强烈的反差,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或许,这正是圆明园留给世人的启示:无论经历怎样的创伤,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式延续,而记忆,则会在绽放与凋零中,永远保持清醒。</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夕阳为断壁镀上了一层金边。回望那些沉默的石柱,它们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成了历史的注脚。圆明园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的不完整——它用残缺提醒我们,哪些东西需要守护,哪些记忆必须铭记。风又起,这次听着那呜呜声,仿佛听见了一句低语:唯有正视过去,才能真正走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