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炳灵寺石窟》

春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规划去《甘南+川北9天环线的旅游计划》。甘肃、四川西北,地处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的交汇之处,自古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古代僧人西行取经的重要途经之所。回溯历史长河,玄奘等高僧怀揣着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踏上这片土地,他们的脚印为这里增添了一抹神圣而神秘的宗教色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地处高原,海拔3000米左右,空气稀薄、但它保留了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模样,拥有着数不胜数的绝美景点。连绵起伏的雪山,宛如一群银甲战神守护着这片土地;广袤无垠的草原,如同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风吹草动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清澈湛蓝的湖泊,像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川美景,美得让人心醉神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8月2日,我们乘坐航班到兰州,然后在兰州机场租车出发前往刘家峡(炳灵寺石窟)→拉卜楞寺→桑科草原→郎木寺镇→扎朵那→黄河九曲第一湾→黄龙→九寨沟→陇南市→官鹅沟景区返回兰州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顾我们的旅游历程,曾经去过我国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甘南旅游时意外的发现甘南还有一座很低调却是我国最旱开凿的石窟。炳灵寺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位于临夏永靖县以西50公里处黄河北岸积石山中,炳灵寺石窟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3日上午,我们从兰州中川饭店出发,驾车约80公里前往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上午10点左右到达炳灵寺旅游区服务中心停车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个很大的生态停车场,放眼望去,全是来旅游的汽车。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把整个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一丝空隙。车牌就像它们的身份标识,有北京的“京”字牌,甘肃的“甘”字牌,广东的“粤”字牌,还有四川的“川”字牌等等。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车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汽车阵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从停车场出来跟随游客群穿过广场前往游客服务中心大楼。踏入炳灵寺游客中心,宛如置身于一片喧嚣而又充满活力的海洋。游客们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厅内呈现出一片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繁忙景象。入口处,游客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进入大厅。各个服务窗口前都围满了人。票务窗口前,人们排起了长龙,等待着购票。咨询台前也被围得水泄不通,游客们纷纷向工作人员询问关于炳灵寺的游览路线、景点介绍等信息。工作人员们站在柜台后,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声音洪亮而清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咱家的年轻人在游客服务大厅里,查看了《炳灵5A景区导游图》。炳灵寺由炳灵寺石窟、炳灵石林、炳灵湖三大片区组成。我们选择乘坐景区的游船前往炳灵寺石窟,与黄河水面来一场亲密接触,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破浪前进,沿途观赏黄河两岸形态各异的石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湖总面积约150平方千米。从游船码头乘坐游船到炳灵寺石窟需要1小时40分钟;乘坐快艇也要1小时。我们选择乘坐快艇,而且先到达炳灵龙谷景点然后坐快艇去炳灵寺石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乘坐的快艇缓缓离开了码头,带起层层洁白的浪花飞驰前进,我们的探索之旅的正式开启。极目远眺,炳灵湖如同一条碧绿的丝带,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又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快艇破浪前进,迎面而来的浪击声带来湖水的清凉与湿润,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这轻柔的风一扫而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快艇在炳灵湖飞速前行,黄河两岸的石林逐渐映入眼帘。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仿佛是时间与岁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石林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般直插云霄;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湖边顾影自怜;有的似威风凛凛的将军,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它们有孤峰独立,也有群峰簇拥,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黄河两岸,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快艇在水中穿梭,两岸的石林仿佛也在移动,如同一场动态的视觉盛宴。不知不觉中,快艇已渐渐靠近炳灵龙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恐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物,当快艇刚靠码头,小朋友站在码头上,发丝被微风轻轻拂动,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好奇。当她踏入景区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远古的恐龙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龙谷地质公园是炳灵AAAAA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2025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是集地质科普、恐龙探秘、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国内首个户外恐龙“活化”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龙谷嵌入丹霞地貌,这里两侧是红色山体,游客乘坐观光车沿着路线前行,形态各异的石壁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布达拉山打卡处峭壁耸立,与蓝天白云、葱茏草木相互映衬,仿佛能聆听到亿万年前的地质回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外孙女迅速的往前走去看到一只仿真的雷龙静静地伫立在一片翠绿的草丛中,它缓缓地抬起长长的脖子,就像一座移动的高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它的身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她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眼中满是惊叹,仿佛看到了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只会动的仿真恐龙都像是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过来的精灵,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吼叫,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故事。小朋友在恐龙之间穿梭,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仿佛在这片充满奇幻色彩的土地上,她就是那个勇敢的探险家,正在揭开恐龙世界的神秘面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龙谷》有一百多只植入AI芯片的仿生恐龙。它们拥有着逼真的外形和灵动的动作,每一次的咆哮都能震撼你的灵魂,每一次的追逐都能让你感受到肾上腺素的飙升。你会看到霸王龙张开血盆大口,向你发起猛烈的攻击;迅猛龙群则像一群敏捷的猎手,在你身边穿梭而过,让你防不胜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龙谷有几公里长,我们乘坐景区的摆渡车进入,驾驶员很热情每个景点都会停车介绍,并停留10分钟左右让我们下车拍照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谷中,茂密的仿真植物郁郁葱葱,弥漫着远古的气息。形态各异的仿生恐龙隐藏其中,它们或昂首咆哮,仿佛在向天空宣告着曾经的霸主地位;或低头觅食,展现出生活的悠然惬意。当你靠近,还能感受到它们的呼吸,听到它们的低吟,仿佛真的与远古巨兽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龙谷》就像一个巨大的自然课堂。当孩子们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看到仿真恐龙,他们的眼睛里会闪烁着好奇的光芒。那层层叠叠的红色岩石,就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地球的演变。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触摸古老的岩层,感受岁月的痕迹,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游完炳灵龙谷后,又乘游艇赶往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宛如一颗隐匿在积石山深处的明珠,它静静地伫立在临夏永靖县以西5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积石山中,滔滔黄河水千年不息地从它脚下奔腾而过,仿佛是岁月的车轮,见证着这座石窟的兴衰荣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走上游船码头跟隨游客群沿着炳灵湖游步道往前走,看到了竖立在炳灵的《姐妹峰》。走近仔细观察两根石柱临河拔起,酷似二人两根石柱紧紧相连,相依相偎,一副永不分离的样子,宛如二根通天巨柱,又像一对温柔含羞的少女,亭亭玉立、脉脉含情。它矗立在炳灵寺沟口,成为了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旅游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丹霞峰丛由距今1.2 - 1.4亿年前的下白垩系河口群紫红色砂砾岩、砂岩、细砂岩、泥岩组成。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区域强烈间歇性上升,沿古老的断裂面强烈下切,又经流水侵蚀、崩塌后退及热力风化、溶蚀、风蚀等外力作用,逐渐塑造而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峰顶有的尖锐如剑,直插云霄;有的则较为圆润,宛如仙人的馒头;还有的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仿佛是大自然随意雕刻的艺术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继续往前走,经过一段路程到达炳灵寺石窟的山门。该山门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特色。其整体结构坚实稳固,采用传统的砖石材质构建而成。山门的外观历经岁月的雕琢,虽有部分痕迹显示出时间的沧桑,但无损其庄重威严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门额上《炳灵寺》的题字,字体雄浑大气,彰显着深厚的书法艺术底蕴,为山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两侧的石狮造型逼真,雕刻工艺精湛,它们姿态端正,气势雄浑,展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这对石狮不仅是艺术的象征,更承担着守护山门的职责,体现了宗教文化中辟邪镇宅的传统寓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寺石窟》名称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寺在北魏之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宋代始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崖壁上,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冲,紧临黄河,水陆并行。历史上东晋高僧法显、唐代名将李靖和金城公主都曾从此路过,石窟的选址是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也为石增添了一份神秘而险峻的色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这里曾经还有一座修建于西秦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桥梁,不过在1967年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这座桥梁遗址被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寺石窟宛如一颗隐匿在积石山深处的明珠,其历史可追溯到西晋初年(约3世纪)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石窟保存窟龛216座,佛像雕塑800余尊,壁画1000余平方米。据考证由于地处河西,中国的僧人西行求法途经此地,窟中往往留有求法僧的遗迹。传说当年东晋法显大师曾西行取经途经,就曾在石崖上的石窟内留有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进入炳灵寺石窟寺石窟,发现炳灵寺石窟与其他石窟不同,宛如一颗历经沧桑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又深沉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寺石窟的窟龛显得较为袖珍。集中散布在下寺。虽然小巧玲珑,但却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记忆。这些窟龛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每一个都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工匠们的巧思与心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窟龛内的造像同样精致小巧,它们或坐或立,或喜或忧,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神态和表情。有的佛像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传递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有的菩萨眉眼低垂,宛如沉浸在静谧的冥想之中。这些小小的造像,以其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表现,展现出了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历史的长河里岁月无情,炳灵寺石窟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风化问题较为严重。那些曾经色彩斑斓的壁画,如今已变得斑驳陆离,色彩渐渐褪去,只留下模糊的轮廓,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时光的沧桑。窟龛的石壁上,也出现了一道道裂痕和剥落的痕迹,原本光滑的表面变得粗糙不平。造像的面部和肢体也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的五官已经模糊不清,有的肢体残缺不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如此,炳灵寺石窟依然以它顽强的姿态,坚守着历史的尊严和文化的传承。它就像一部活着的史书,虽然书页已经泛黄、字迹开始模糊,但每一页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信仰。每一处风化的痕迹,都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它们见证了炳灵寺石窟从辉煌到沧桑的变迁,也吸引着无数的学者、艺术家和游客前来探寻、研究和感受这份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炳灵寺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现在只开放下寺的石窟(其中有许多特窟也不开放),炳灵寺石窟以下寺最为壮观。下寺的石窟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这里保存有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窟龛,大小石雕像近800尊,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站在游步道上远眺:看到了炳灵寺最大的弥勒大佛(171佛龛),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为泥塑,高达27米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弥勒大佛是未来佛,在藏传佛教中的弥勒佛与汉传佛教中大肚弥勒佛形态不同。仰视中的弥勒佛,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意为将随时起身,接过教化众生的重任。这尊大佛始建唐代,历代修缮,传承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外孙女告诉我,站在大桥上观赏弥勒大佛是最佳位置。它宛如一位庄严的守护者,以雄浑壮阔的姿态,傲立在岁月的长河中。其高大的身躯与精湛的塑造工艺,令人心生敬畏,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繁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跨过大桥来到炳灵寺石窟东岸的睡佛殿内,遇见一尊卧佛。这是我国现存北魏时期的唯一一尊卧佛,长8.6米,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尊卧佛静静安卧,其神态安详平和,仿佛沉浸于永恒的禅定之中,向每一位观者传递着佛法的宁静与慈悲。它的造型、服饰等细节保留着北魏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观念,是我国现存石窟像中极为珍贵的一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从卧佛殿出来,沿着炳灵寺石窟东岸的游步道返回,这是一条狭窄的悬崖栈道,经过了早期白垩纪红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崖壁的颜色鲜艳夺目,红褐交织的色调仿佛是大自然用浓墨重彩描绘出的画卷,崖壁的形态鬼斧神工,有的地方如刀削斧劈般笔直陡峭,似要直插云霄,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有的地方则呈现出波浪状的起伏,仿佛凝固的海浪,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岩石的纹理清晰可见,那是时光刻下的痕迹,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行走在游步道上,近距离感受着这劈山石、悬崖峭壁的磅礴气势,会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同时,也能感受到炳灵寺石窟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相互交融的独特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从炳灵寺石窟出来己是傍晚时光,还要乘坐快艇回刘家峡大坝码头,然后驾车前往临夏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再见了,炳灵寺石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