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济南大明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闻名,而点缀其间的众多桥梁,不仅是连接各景点的通道,更是构成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景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桥造型各异,各具特色,为游览增添了不少雅趣。</p><p class="ql-block"> 这次暑假期间,我带着镜头,从大明湖东岸起步,沿着南岸往西环绕一圈,把沿途撞见的桥,一一收进了画面里。虽未穷尽54座全貌,却也算把绝大多数美丽的桥的身姿,都刻进了快门声里。</p><p class="ql-block"> 以下便是这一路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鹊华桥</p><p class="ql-block">鹊华桥是大明湖景区内最大的一座桥梁,位于风景如画的鹊华居北侧。这座桥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因能远眺济南北郊的鹊山和华山而得名。传说中,乾隆皇帝曾在此桥上即兴赋诗三首,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回味着宫中珍藏的“鹊华秋色图”。2007年大明湖扩建时,鹊华桥得以重修,展现出更加雄伟壮观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芙蓉桥</p><p class="ql-block">芙蓉桥是济南大明湖扩建工程仿苏州园林新建项目,名为《七桥风月》,这是其中一桥。</p><p class="ql-block"> 芙蓉桥,芙蓉桥体态修长,为一座五孔非对称石桥,五个孔洞皆为方形,像大小不一的几扇门并列排开。 ▼</p> <p class="ql-block">秋柳桥 </p><p class="ql-block">位于正谊桥东面,在桥上即可看到彼此,桥北边是秋柳人家,南面是齐音桥。清顺治14年(1657年)秋,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王士禛在大明湖北渚亭写出成名作《秋柳诗四首》,后世为纪念这位大诗人而将桥、园都命名为“秋柳”。 ▼</p> <p class="ql-block">水西桥</p><p class="ql-block">因“水西”方位得名,与历下亭相对,位于大明湖的西侧区域。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曾巩任济州(现在的济南)知州时(1073年左右),在 大明湖建造了七座拱桥,水西桥即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百花桥</p><p class="ql-block">曾堤的最南端。曾堤原名百花堤,大明湖南岸有百花洲,桥亦取名百花。桥有三孔,洞孔呈方形,中孔可行画舫,南孔可走行人。 ▼</p> <p class="ql-block">北池桥</p><p class="ql-block">北池桥一个起拱度较高的单孔石桥,犹如一道彩虹横跨河面。清代王士禛仿效白居易筑书屋“池北书库”,著有笔记小说集《池北偶谈》。▼</p> <p class="ql-block">湖西桥 </p><p class="ql-block">湖西桥是济南大明湖 景区内一座重要的景观桥。湖西桥作为核心景观之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 。 始建于元代,曾是“ 七桥风月 ”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巩在诗中多次提及此桥。▼</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最著名的“七桥风月”景观中的七座桥。</p><p class="ql-block">北渚桥</p><p class="ql-block">北边的水中小块陆地;桥恰好在大明湖湖东最北边,又契合杜甫在济南写的诗“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于是命名为“北渚桥”。形状有赵州桥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竹港桥</p><p class="ql-block">紧邻北渚桥之南,一座简约而不失雅致的平板石桥横跨水面,这就是竹港桥。其桥身低矮,两侧雕刻着精美的石栏,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这里正是“竹港清风”景色的绝佳观景点,路桥相接,景色通透,绿荫环绕,小径蜿蜒。当凉风习习吹过,令人心旷神怡,尽享这份宁静与惬意。而翠竹掩映之间,一座别致的“一竿亭”静静伫立,亭侧的楹联“杏花含露团香雪,竹影侵云拂暮烟”由清末民初书法家华世奎所书,生动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竹林暮景图,为游客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南丰桥</p><p class="ql-block">坐落于曾堤的南端,桥旁“曾堤萦水”四个字绿意盎然,显得分外醒目。桥身精雕细刻,青石板栏杆古朴典雅,路面平坦宽敞。这座桥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一段历史紧密相连。当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担任齐州(今济南)知州,他为了抵御水患,新建了大明湖北水门,并修筑了百花堤,巧妙地引湖水入小清河,从而确保了湖水的水位常年稳定。此外,他还沿湖修建了众多亭台堤桥,为济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无数景致。曾巩是江西南丰人,因此济南人民尊称他为南丰先生,并将这座桥命名为南丰桥,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藕香桥</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南丰桥的东侧,超然楼的北侧,是一座别致的单孔石拱桥。漫步桥上,可以尽享荷花绽放的绚烂与芬芳,仿佛踏入了一片藕花盛开的胜境。夏日里,荷花盛开如雪,荷叶青翠欲滴,湖水清澈透明,浮云轻飘,这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而藕,作为水中的珍品,不仅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疗功效,更被誉为“清暑藕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湖出产的白莲藕,是济南的知名特产,其肉质细嫩、水分充足、口感甘淡,深受人们喜爱。藕香桥因其位于荷塘之中而得名,每每提起,人们便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藕香。 ▼</p> <p class="ql-block">芦花桥 </p><p class="ql-block">位于藕香桥的南边,桥东北方向可见超然楼。桥南是小湖。这里原是小东湖旧址,曾长满芦苇,秋天“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秋容芦雪”代表大明湖秋天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桥栏颇为精致,漫步桥上,极易联想起一句诗:“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p> <p class="ql-block">竹韵桥</p><p class="ql-block">竹韵桥坐落于南丰桥之南,是一座别致的石拱桥。其造型与西侧正对的兰青桥颇为相似,仿佛一对姊妹桥。在唐人许浑的诗句“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中,竹韵被描绘为风吹竹子所发出的独特声响。漫步于竹韵桥上,青竹的悠扬之声伴随着淡淡的清香,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薄雾氤氲的幽深竹林之中,感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水居桥——精细桥以南偏东处,是水街的西端起点,上架小拱桥,叫水居桥,桥栏以砖填实,不同于一般的透孔模式。</p><p class="ql-block">湖居桥——是水居桥的姊妹桥。桥南是宽阔的河道,碧波荡漾。著名的“七桥风月”景观就在此区域。 ▼</p> <p class="ql-block">精细桥</p><p class="ql-block">大明湖扩建时筑有一家饭店叫“润泽缘”,饭店西边开渠引湖,设3座小桥;南边毗邻的两座景观桥为水居桥、湖居桥,北边单孔平板石桥供宾客通行,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意,命名“精细桥”。▼</p> <p class="ql-block">凝雪桥</p><p class="ql-block">凝雪桥,坐落于百花桥之北,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方孔拱桥,与大明湖冬景的“冬泛冰天”景观相得益彰。每当雪花飘落,四周银装素裹,唯有湖面上的雾气轻轻弥漫。静立于桥上,仿佛触手可及云端之上的飘渺。元末明初的大画家王冕,曾在《题凝雪水仙图》中描绘并赞美道:“出门大江横,银涛数千顷。仙子御轻飚,环佩摇虚影。”他将凝雪桥的景象比作仙子的轻飚与环佩,摇曳生姿,可见此桥之诗意与魅力。 ▼</p> <p class="ql-block">梅溪桥</p><p class="ql-block">位于秋柳桥东面,南面是二郎庙,北面与芙蓉桥呈90度排列。梅溪桥是大明湖景区唯一一座带廊的桥,廊位于桥面西侧,卷棚顶四柱三开间,内有长椅供游客休憩。 ▼</p> <p class="ql-block">曾家桥</p><p class="ql-block">隔水与柳茗居相望,为单孔石板桥,桥栏有四孔。有史料记载,清代光绪年间一个叫曾子安的人在此居住,建有住宅、花园、桥梁等。▼</p> <p class="ql-block">齐音桥 </p><p class="ql-block">位于正谊桥与秋柳桥之间的南边,齐音桥北是柳烟桥。济南古称齐州,明代诗人王象春曾寓居济南,著诗集《齐音》,吟咏济南的山泉湖河、名胜古迹等等,“齐音”遂成为济南风物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桥所邻近的明湖居,是专门演出山东大鼓、快书、相声等的曲艺场,这些曲艺形式都用当地方言,也叫齐音即济南话、山东话。有道是”妙曲乡情何处寻?齐音桥上赏齐音!” ▼</p> <p class="ql-block">柳烟桥 </p><p class="ql-block">柳焑桥位于齐音桥的北边,北望瑶榭和秋柳园。柳烟桥为平面桥,桥下有九洞,桥面铺七行条石,无桥栏。融于周围环境中,别有一番滋味。其借用大明湖春天的代表景观“春色杨烟”,又契合“秋柳含烟”的景致,其周边杨柳众多,春天恰逢海棠、紫藤开花的季节,此桥此景名符其实。 ▼</p> <p class="ql-block">汇泉桥</p><p class="ql-block">汇泉桥坐落于藕香桥之西,因临近古街巷汇泉寺街而得名。这座石桥展现出平坦而大气的风貌,其周边景色同样令人陶醉。一侧是散发着清新荷香的荷塘,另一侧则是绿柳环绕的碧波,共同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汇泉寺街以民居为主,环境清幽恬静,从南到北,古韵气息扑面而来,各式宅院在街巷间错落有致地分布。汇泉桥的雅致与街巷的古韵和谐相融,为人们带来一份难以忘怀的体验。 ▼</p> <p class="ql-block">兰青桥</p><p class="ql-block">兰青桥坐落于竹韵桥的西侧,两者相互映衬,宛如一对默契的伴侣。桥畔,高大的柳树与低矮的桥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桥下碧波荡漾,与各色繁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这里曾经是冰窖的所在地,见证了大明湖每年三个月左右的冰封期。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会采集湖面的厚冰,并在夏日里使用,以消暑降温。如今,遥望兰青桥,两侧的垂柳自然拱形,仿佛向心而生,为桥增添了几分自然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正谊桥</p><p class="ql-block">秋柳园西南,有一座石阶陡峭、规模宏大的拱桥叫正谊桥。1913年,教育家鞠思敏在此创建私立学校——“正谊中学”。大明湖扩建时,旧址建桥而取名正谊。▼</p> <p class="ql-block">北石板桥</p><p class="ql-block">北石板桥桥下三洞,桥栏低矮、六孔。 ▼</p> <p class="ql-block">濯(zhuó拙)锦桥</p><p class="ql-block">“濯”是洗的意思,“锦”是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濯锦”形容水之清澈洁净,能洗涤精美华贵的彩绸。唐代文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中有一段描写济南的文字:“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还有一说:明代末年在府学文庙以北的临湖处,建有一亭名濯锦,后废弃。这大概就是桥名的历史来头。 ▼</p> <p class="ql-block">南门双桥之西桥</p><p class="ql-block">自曾家桥沿湖岸西行,直到南门,东西相对有两个模式相同的石板短桥,称南门双桥,曲水河、百花洲的水经此北注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遐东桥</p><p class="ql-block">南门双桥的西桥,导水北流再西折,流向遐园,园东有一小桥,称遐东桥。 ▼</p> <p class="ql-block">遐东廊桥</p><p class="ql-block">遐东桥下的流水,西北流经一长廊入遐园,廊下有桥,称遐东廊桥▼</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p><p class="ql-block">南门双桥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小岛,因有五棵垂柳、一株龙爪柳而名为“翠柳屏”。岛与湖之间架有石桥,桥起三拱,弧形若玉饰的袋子,名为玉带桥。桥南是一大片密集的莲,“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是“夏挹荷浪”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九曲桥</p><p class="ql-block">玉带桥之西,遐园的西北,有九曲桥。说是九曲,其实只有六曲,“九”表示多的意思。九曲桥连同桥上的亭子,曾经多次重建、维修。▼</p> <p class="ql-block">玉涵桥:</p><p class="ql-block">玉涵桥是一座连接大明湖景区内不同区域的桥梁,其名称寓意着如玉般温润的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通行之路。 ▼</p> <p class="ql-block">廊榭曲桥</p><p class="ql-block">从大明湖西南门入园,东侧湖岸第一座桥,因其连接花架廊和藕香榭,桥形曲折,故称“廊榭曲桥”。它由石板、石栏构成,石板略高与水面似分非分,石栏低矮空间上似隔非隔,乃是园林中特有的景观桥式。倚桥南望,夏则莲叶田田、秋则芦花飞雪,“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观光摄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柳岸桥</p><p class="ql-block">自廊榭曲桥沿湖岸北行不远,龙泉池东邻,即柳岸桥。桥呈拱形,小巧玲珑。“四面荷花三面柳”,桥名柳岸,名副其实,又暗含“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 ▼</p> <p class="ql-block">焑波桥</p><p class="ql-block">焑波桥东是宽阔的湖面,呈现出烟波浩渺的景致,给人以清爽之感。从景观角度看,当人们站在桥上,视野较为开阔,能欣赏到大明湖广阔的水面风光 ,若是在清晨或者傍晚时分,水面上烟雾缭绕,配合周边葱郁的树木等,颇有诗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沧浪桥</p><p class="ql-block">过烟波桥往北,再折向东行,好长一段路皆平地,无桥。直到小沧浪园,也就是题写明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方,那里有一小片荷塘,一座平板石桥纵贯塘上,将池塘分为东西两片,这边是小沧浪桥。据说它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概是大明湖现存最古老的桥。▼</p> <p class="ql-block">铁公祠石洞桥</p><p class="ql-block">这是与铁公祠双桥配套而建的桥。双桥开闸放水,水北流遇路阻挡,便在路下开凿一洞,架设石拱桥导流入北护城河。桥仅起泄洪作用,不是交通要道,桥东上又堆置了一些钟乳石像个小假山,树木掩映,不易被发现。 ▼</p> <p class="ql-block">铁公祠双桥</p><p class="ql-block">小沧浪桥以东为铁公祠,祠东有双排的四孔石板桥,即铁公祠双桥。位于大明湖北岸中部,桥下有闸,可调节水位。桥畔垂柳茂密,柳丝弄碧,可体味“柳拂桥栏双虹卧”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北门桥</p><p class="ql-block">铁公祠以东、奇石馆以西、北门楼以北,有北门桥。它虽然是大明湖北部的唯一出入口,但非交通要道,所以桥修得窄小。大明湖公园共有4个门,按客流量排,次序是西南门、南门、东门、北门;西南门、东门无桥,南门(免费出入)、北门有桥。▼</p> <p class="ql-block">月下桥</p><p class="ql-block">过铁公祠双桥继续东行,奇石馆东、北极庙西,有一小池,池上有亭,亭南北辄自色花肖岩小桥,桥南接湖岸、北连厅堂,因亭叫“月下亭”,桥亦名月下桥。荷花盛开之时,桥上步月,端的是“花前月下”为赏月胜地。▼</p> <p class="ql-block">汇波桥</p><p class="ql-block">月下桥往东,南丰祠东北角、汇波楼北水门之南,是汇波桥。看老照片资料,它原是雕栏的石拱桥,毁坏后,原址改建为长5米、宽4朱的水泥预制板平桥,南北两侧加有简陋的铁栏杆。别看它貌不起眼,却担负着调节大明湖水位的重任。后又经改造,回复了一些传统石桥的风貌。 ▼</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大明湖的一座座桥,就像读了一段段藏在水波里的故事。有的桥连着亭台,把晨光和柳影框成画;有的桥跨着曲水,让脚步跟着涟漪轻轻晃。青石板上的纹路是岁月磨出的韵脚,栏杆边的风声藏着济南人慢悠悠的日常。这些桥不长,却把湖光山色串成了线;故事不复杂,却让每次回望都带着温暖。原来最美的不是桥本身,是走过桥时,心头泛起的那点松弛与喜欢。</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观赏!</p>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8月</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济南大明湖公园</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李莹/雨落听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