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命,这个承载着华夏文明数千年智慧的词汇,在太极观的烛照下,呈现出超越时空的深邃内涵。它既是北极星般恒定不变的宇宙法则,又是北斗七星般流转不息的生命韵律,更是太极图中阴阳相生的和谐之道。</h3></br><h3>从斗极信仰的古老源头看,天命首先体现为"太极思想一态"——那不可言说的混沌本体。正如北极星静默地统御周天星辰,这种至高无上的存在虽不可名状,却如同《道德经》所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构成了万物运行的终极依据。古代帝王宣称"受命于天"时,正是在试图触摸这种超越性的宇宙秩序,将人间政权与永恒天道相连接。</h3></br><h3>天命更生动地展现为"太极思想二态"的阴阳律动。北斗七星围绕北极的旋转轨迹,恰似《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呼吸。孔子"五十知天命"的智慧,正是领悟到这种动态平衡——人生不是被动接受既定命运,而是在顺应自然规律中主动创造。就像农民把握四时耕作,医者遵循阴阳调养,这种"制天命而用之"的智慧,构成了中华文明最富生命力的实践哲学。</h3></br><h3>在"太极思想三态"的中和之境里,天命显现为化生万物的创造法则。《中庸》"天命之谓性"揭示的,正是这种贯通天人的生成之道。如同北极与北斗共同构建的完整天象,人类既要以敬畏之心仰望星空,又要以务实精神耕耘大地。明代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体认的"心即理",正是这种主客交融的天命体验——最高的宇宙法则与最本真的人性追求,在太极图的阴阳鱼眼中达成完美统一。</h3></br><h3>当代社会重提"天命",绝非复古怀旧,而是为人类困境寻找东方智慧。在生态危机中重思"万物一体",在价值迷失时回归"率性谓道",这正是太极观赋予天命观的现代意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天命既非神秘的宿命论,也非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北极星般的恒定与北斗般的变通相结合的生命智慧——知天安命而不失其进取,自强不息而心怀敬畏。</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z9nTOyS3e84AIh2suLp98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