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时,黄家的当家人黄来森约36岁,妻子瑶花约33岁。他们的大儿子建章约12岁,女儿建文约10岁,小儿子约8岁。</p><p class="ql-block"> 黄家与阿旺家的渊源较深,因为黄来森的母亲姓曹,她与阿旺父亲是表姐弟关系,她是阿旺父亲二舅的女儿。阿旺家之所以搬到见仁里来居住,也是因为父亲表姐介绍,担保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黄家老母的块头较大,人称“大块头奶奶”。她的体型肥胖,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在脑后盘着一个发髻。她的脸庞较圆,慈眉善目,平时阿旺见到她总是笑意盈盈。每当她看到阿旺时,阿旺总会称呼她“二姑”,如果她手上有零食时,总会分给阿旺吃。或一把炒豆,瓜子,花生,甚至两颗糖,让阿旺倍感亲切。大块头奶奶颇有来头,她的丈夫解放前是青帮的小头目,在社会上有点势力。</p> <p class="ql-block"> 青帮”又称“清帮”,是清代漕运(运输“皇粮”)水手的一种行会秘密结社,约建于清雍正初年,为清王室沿运河护粮,被称为“安清”,所以“青帮”是讹传,应称为“清帮”。 青帮的始祖是罗匡,年轻时做过两湖游勇把总,为人仗义疏财,广交各地好汉,只要义气相投无不结为金兰。后来皈依道教,在杭州灵隐修道,有三个结义兄弟前来拜他为师,先被他拒绝,这三人求师心坚,跪在门外,三昼夜不进饮食,结果感动罗匡,终于收他们为徒。这三人是:翁岩(另说是翁诚嘉);钱坚(另说是钱德正);潘清(另说是潘德林)。 </p><p class="ql-block"> 二姑的丈夫拜在潘德林的名下。潘清按三十六天罡之数收36名。三人共收徒72人。下立三堂:翁佑堂、潘安堂、钱保堂。三堂之下,另设六部,即“引见部”、“传道部”、“掌布部”、“用印部”、“司礼部”和“监视部”。以后,徒弟又收徒弟,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当时在下城区屏风街口的一家茶馆,其中就有他的股份。他也常在茶馆内处理帮内事务,或为人排解纠纷,从中渔利。大块头奶奶在她的丈夫死后,她又改嫁小叔,俗称”大衣裳改为小衣裳“,以前,杭州民间有这个风俗。她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p><p class="ql-block"> 黄来森是菜场经理,在社会上交际广阔。他能平价搞到优质蔬菜,或副食品。他老婆瑶花也在菜场工作。他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总能吃到新鲜优质的蔬菜。有时,我家遇到大事要买紧俏的菜也会托他帮忙代买。毕竟,我们有一层亲戚关系。那时我常去光顾黄经理所在的孩儿巷菜场,我有什么买菜的困难就去找他帮忙解决。但父亲总是叫我不要去打扰他,宁肯自己家没吃的也不要去麻烦人家。 </p><p class="ql-block"> 他站在菜场入口处,晨光斜斜地掠过他的鬓角,把他深蓝色工装照得发亮。作为经营了十多年菜场的“老江湖”,他的目光扫过摊位间蜿蜒的青石路,就像船长巡视自己的甲板。这个承载着方圆十里烟火气的菜场,早已融入他的生命血脉。那时候因为蔬菜供应紧张,黄经理看着空荡荡的铁皮货架,心里满是不甘。常带着采购员深入郊区蔬菜生产队落实蔬菜的供应。他揣着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拉着几位老同事,扛着竹篾、油布,搭起了最初的菜场简易棚子。</p><p class="ql-block"> 菜场的头几个月,摊位冷清,顾客寥寥,可他没打退堂鼓。他挨家挨户拜访菜农,用真诚和耐心谈合作。在蔬菜旺季供过于求时,他又骑着骑着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吆喝揽客,推销蔬菜。那些年,菜场经历过无数风雨。</p><p class="ql-block"> 有一回,暴雨突袭,菜场积水严重,不少摊位被淹,商户们心急如焚。黄经理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带着工作人员疏通排水口,帮商户转移货物。雨不停地下,他在雨里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嗓子都哑了,可看到商户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他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黄经理是菜场秩序的守护者,也是商户和顾客间的“调解员”。遇到缺斤少两的纠纷,他会亲自用公平秤复核,铁面无私地处理;看到老年顾客拎着重物,他主动帮忙送到家门口。商户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找他商量。有位卖鱼的王大姐,家里突发变故,黄经理带头组织捐款,还帮忙协调摊位转租,帮她渡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在黄经理的努力下,菜场不断升级。从前的简易棚换成了明亮的钢架大棚,脏乱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还引入了智能电子秤,方便顾客买菜。但无论怎么变,菜场里那股浓浓的烟火气始终没变。清晨,他依然会早早来到菜场,检查菜品质量,和熟悉的商户、顾客打着招呼。</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光阴,菜场见证了黄经理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沉稳的中年人,而他也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守护着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角落。对他来说,菜场不仅是谋生的地方,更是承载着无数人生活记忆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黄来森的儿子建章,托他爸爸的关系,进了杭州乘风电扇厂工作。那时,该厂是优质的厂家,待遇好,工资高。后来建章在工厂式微时离职,后来他改行做了物业公司经理,收入不菲。</p> <p class="ql-block"> 来森的妹妹金凤看见阿旺父亲都会叫一声“娘舅”。金凤姑娘像她母亲也是个圆脸矮胖的体型。她的舌头似乎短一截,说话含混不清。她后来嫁了丈夫老吴,他是塘栖的退伍军人,复员后在杭州木材厂工作。老吴是个模范丈夫,买菜,洗衣,做饭样样精通。老吴口才较好,平时聊天,能逗邻居们开心,颇有人缘。他俩育有两个儿子,都长得相貌堂堂,帅气俊朗,邻居常夸老吴好福气。</p><p class="ql-block"> 黄来森另有大姐金花,哥来荣均在上海。他的哥姐在上海条件较好,他们姐弟来杭州看望老母亲,常从上海带来杭州紧俏的物资,慰劳老母亲,让邻居很是羡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