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民国26年(1937)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简称抗战)全面爆发。</p><p class="ql-block"> 8月,石门镇建立防空警报台,若基督教堂屋顶的大钟敲响,即表示有敌机入侵,居民避入防空设施。</p><p class="ql-block"> 11月6日,7架日机空袭石门湾,投弹数十枚,并低空机枪扫射,2小时内,平民死亡100余人,老一辈石门人称之谓“十月初四掼炸弹”。</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张发奎部79师470团3营某连奉命进驻石门镇。日军一路由杭善公路侵入桐乡县城,一路沿运河进犯石门湾。</p><p class="ql-block"> 11月23日,日军头目柴田率领日军从嘉兴出发,进犯崇德县石门镇。在石门镇北侯尚桥(现和尚桥),遭到国民政府军28军79师3营某连的阻击,战斗十分激烈。国民政府军终因寡不敌众,100余名士兵全部阵亡。日军进入镇内,大肆屠杀,尸体乱抛,一群群野狗吃了尸体后,狂吠追人,烧毁民房180余间,日军在石门镇拆毁老当当铺、邵源顺烟行、益大米行、益茂酱园等4家商店,丰子恺的缘缘堂及振华女校等均遭火焚毁。</p><p class="ql-block"> 日军占领石门镇后,汉奸沈克明(字桂馨),石门湾东市街人,早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参加过同盟会,因吸毒而堕落,自任维持会长,出面与日军联络,并随日军进攻崇德城。县城沦陷,沈克明出任崇德县维持会会长。</p><p class="ql-block"> 民国27年(1938)1月中旬,国民党79师越京杭国道至崇德县石门农村一带开展游击抗日,委派吴良玉为挺进二支队队长,并组织抗日游击队,攻打被日军占领的崇德县城。</p><p class="ql-block"> 18日晚,挺进二支队吴良玉部又袭击石门湾日军。日军连夜退至崇德县城。石门湾附近一带,成为游击区。</p><p class="ql-block"> 2月,由石门镇青年中医师周敬前与夏联章发起成立桐乡县战地青年服务队,依附游击区桐乡县自卫队。服务队的基本任务为抗日救国。主要活动内容是张贴抗日标语,侦察日军情况,向游击队报告。国民党游击队在石门处决日伪桐乡县县长金启云。</p><p class="ql-block"> 3月18日下午2时许,张玉如部乘船只迂回到离乌镇五六里的白马塘,恰与从乌镇开往炉头方向七艘汽艇上的200多名日军遭遇,双方激战。刘参部、朱希部乘虚克复乌镇后,迅速发兵增援张部。新市刘开江部也闻讯赶来助战。鏖战至晚,日军死伤惨重,狼狈地向石湾、崇德方向逃窜。</p><p class="ql-block"> 4月,羔羊河藤桥人张汉英以崇德抗敌自卫县政办事处名义,起草宣言及制订规程,秘密联合八泉村人蔡家骏共商抗敌大计。并于4月15日在西圣埭华光庙正式成立抗敌自卫县政办事处,各乡志士80—90人参加成立大会,为建立游击区崇德县抗日政权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是月,第三战区第三游击区司令刘参部队进驻。青年服务队改名为第三战区第三游击区青年服务团石门分队(简称三三青年服务队),在西竺庵第三小学召开成立大会,会后由许月娥、丰桂、诸琴等三位女青年上街,到各商店募捐,并由孙燕影等女队员缝制成绣花布袋,进行义卖,将募来和义卖的钱慰问过路游击队伤兵。</p><p class="ql-block"> 6月,国民党委派沈明才为游击区崇德县县长。并兼任战时政治工作队队长。其任务为“宣传抗日,动员民众,协助驻军,打击敌伪。”8月,沈明才在绍兴组建崇德县政府办事处。9月,挺进崇德,过石门镇,在五河泾华台村建立游击区县政府,指导全县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6月至民国28年(1939)9月,沈明才主持县政时期,划崇德全县为洲泉、石湾、梵山三区,下辖31个乡镇399保,设立递步哨,县政府设总哨站,乡、保设分哨,组织人员日夜轮班,担负公文信件传递、做向导、接送带路等工作。石门区的递步哨的起点为仰家兜,中间为五河泾、西圣埭,最后经石门镇南观音堂过运河至五社庙。</p><p class="ql-block"> 民国28年(1939)1月20日,日军集长安、临平、海宁等地日军至石门湾进行扫荡,烧毁马家弄、殷家弄民房240余间,第二次进驻石门湾,但经常遭到小股游击队的袭击,不久就退回崇德县城内。</p><p class="ql-block"> 2月,第三战区28军62师经过整训返回崇桐两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师部设于河山、八泉乡一带。先行剿匪,收缴杂牌军武器,以巩固抗日基地。</p><p class="ql-block"> 4月初,游击队发动群众在运河小羔羊塘筑坝,拦截在运河活动之日军汽轮。</p><p class="ql-block"> 4月17日,日军200余人,从崇德县城出发,窜扰小羔羊一带,62师368团以一营兵力在周家坟拦击获胜,日军死亡50余人,最后出动飞机轰炸,用轮船拖回日军尸体,在县城总部焚烧。</p><p class="ql-block"> 5月15日上午,62师在石门湾召开攻克桐乡县城的祝捷大会,并将俘获的沈怡如(日伪警察局长)及2名伪警、1名翻译公开处决。</p><p class="ql-block"> 5月20日晚上,日军200余名趁黑夜侵入石门湾。62师师长陶柳以三个团兵力围攻石门湾入侵日军,激战一昼夜,歼日军菅原部队70余人,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至天亮发现日军增援部队从嘉兴乘4艘兵船袭来,沿途发炮示威,为避其锋芒,62师主动撤离。</p><p class="ql-block"> 5月,368团少校营长阙文轩(无锡荡口人,中央军校第十一期步兵第3队)率30余名士兵围攻盘踞羔羊庙之日军,因被汉奸出卖,反遭围困,七次突围未果,阙营长与全体士兵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民国28年(1939)5月20日晚上,日军管原部200余人趁黑夜侵入石门镇,驻扎于市中心接待寺及许顺大、王恒泰米行内,并在东高桥、南高桥、新桥布岗哨。</p><p class="ql-block"> 7月27日至8月4日,日机连续轰炸石门湾,死伤市民30多人。</p><p class="ql-block"> 7月下旬,28军军长陶广进入路东敌后,在石湾区墅王庙邹宅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商议协作抗日战略。与会者有62师师长陶柳、30师师长张銮基等,重庆国民党中央战地党政会视察员温麟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 9月,日伪军100多人,从崇福镇出发,沿运河塘进行“扫荡”并进驻石门湾,后又从石门湾出发至白马双桥时,遭受62师某部阻击,日伪军被歼20多人,其余逃回石门湾。</p><p class="ql-block"> 民国29年(1940)3月上旬开始,日军以1个师团(第22师团)2个旅团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向28军军部、62师师部所在地练市附近进逼,逐渐缩小包围圈。62师化整为零,展开游击战。余坚忍营奉命在桐乡、乌镇、练市、石湾地区牵制敌人达3昼夜,顺利完成掩护军、师部安全转移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民国30年(l941)3月,日伪成立石门镇武装密探组,以配合日军守卫石门镇。</p><p class="ql-block"> 10月,再次组建日伪石门镇自卫队。在这一阶段中,游击队与县级机关返回游击区县境内,在敌伪无力控制的农村开辟游击区,在河山、八泉一带驻有平湖、海盐、桐乡、崇德四县游击县政府和自卫队。游击队忠义救国军也经常活动。这一阶段战事的主要特点就是“扫荡”与“反扫荡”,“清乡”与“反清乡”的反复较量。在战斗中,挫败了敌人妄图控制两县全境的阴谋。</p><p class="ql-block"> 6月,石门镇铁匠蒋金达在镇郊洪济桥边,徒手勒死日军一名。</p><p class="ql-block"> 同年冬,桐乡县政府恢复玉溪区署(辖五乡一镇:杨园乡、青南乡、正安乡、延泽乡、乐墅乡及石湾镇),张昌祥、程仲篪、王祖荣及张涤生等人赴王溪组建玉溪区署工作,任命张昌祥为区长,程仲箎为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民国31年(1942年)初夏,区署巡官张某叛变,引敌包围区署,全员被捕。审讯时无一人屈服,最终被活埋于玉溪郊外。(《浙江省海宁八年抗战史略》)</p><p class="ql-block"> 民国32年(1943),日军“清乡”开始,石门镇沿运河塘筑有竹篱笆,汪伪第—方面军第—师第三团进驻石门镇,团长李建勋,副团长李福民,团部设在许家厅。10月调走。同月,日伪保安大队三中队第—排进驻石门镇,排长侯清峰,排部设在南市张家厅。</p><p class="ql-block"> 5月18日,崇德县游击队自卫队进攻石湾日伪军,日伪军遭受重大伤亡。</p><p class="ql-block"> 11月22日。游击区国民党海盐县县长汪锡康,平湖县大队长谢友生、黄百器(即双枪黄八妹),自后方到达石门湾附近,至西圣埭与日军遭遇发生激战。</p><p class="ql-block"> 民国33年4月,驻五河泾之崇德伪保安大队第四中队长刘栋率士兵35名,携轻机枪一挺,步枪16支,弃暗投明参加抗日。</p><p class="ql-block"> 是年冬天,早期共产党员张兰被日伪军石门自卫队枪杀于东高桥外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民国34年(1945)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民众欢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汪伪军集中县城缴投降,两县委派石门两镇镇长先后到达石门镇接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