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之旅,摩洛哥篇

zjp(拒私聊,拒送花)

最美旧村落——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p class="ql-block">昨晚从马拉喀什不眠广场来到酒店,奔波游览了一天,实在太累了,赶紧休息。第二天一早去餐厅才发现,这是一家很上档次的酒店,餐厅宽敞明亮,西餐自助餐品种繁多,品味也不错。从餐厅台阶走下去是一座漂亮的泳池。</p> <p class="ql-block">游泳池里的水清澈见底,泛着蓝光,周边的设施一应俱全,住宿酒店的客人都可以随意享用。</p><p class="ql-block"> 望着这一池清亮的水,令人感慨万千。马拉喀什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低于蒸发量,应该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但是在马拉喀什游玩期间,随处可见的棕榈树林,遍布街头巷尾的花草绿植,今天在酒店里看到的游泳池,……让人根本感觉不到这是一座缺水的沙漠城市。当然这都源于当地政府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1.对坎儿井供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大大提高水利用率。2.使用智慧灌溉系统。3.建设节水建筑,采用高效用水设施。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缺水的国内城市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呢。</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客房楼,精致的赭红色两层楼房,绿茵茵的草坪环绕周边,草坪上点缀着一丛丛鲜花,种植着各种热带树木。置身此地,很难将其与“沙漠”、“非洲”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摩洛哥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旅游业是摩洛哥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在旅游业的投入在此也可见一斑。在摩洛哥境内游玩了近10天,旅游城市干净、整洁,餐饮、住宿条件、旅游景点都令人满意。</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整理行装,前往下一站——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地处瓦尔扎扎特。瓦尔扎扎特是摩洛哥中部的一个小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以南,是柏柏尔人古老的家园和聚居地,也是进入撒哈拉沙漠的门户,被称为“沙漠之门”。因柏柏尔人建筑的独特风貌和独特的沙漠景观,这里也成为好莱坞大片青睐的外景拍摄地,在瓦尔扎扎特还建有电影城,被誉为“非洲的好莱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北侧的马拉喀什前往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的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必须翻越阿特拉斯山,大巴车驶离马拉喀什不久就进入了山区。沿途地貌像戈壁,但又不似那般荒凉,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在石缝和沙砾中顽强地生长。</p> <p class="ql-block">马拉喀什距离阿伊特本哈杜村约200公里,一路行驶在阿特拉斯山谷之中,沿途自然风光变幻无穷。路过一个被称为玫瑰谷的地方,车行至一段山谷高处,放眼望去,山上光秃秃的,一片荒凉。而谷底的植被却生长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当然,这都得益于谷底河流的常年滋养。水是生命之源,人人皆知,但只有到了缺水的荒漠之地,才会令人有切肤之感。</p> <p class="ql-block">一片片热带花卉迎着阳光灿烂绽放,铺满山坡,蔓延到谷底。</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山头向下俯瞰,谷底的植被宛如一条绿色的河流,蜿蜒流向远方,给这片荒芜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机,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一处休息点,柏柏尔人在公路边上摆放着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售卖。这个木雕座椅靠背上雕刻着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可是摩洛哥境内并没有野生大象呀?这个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呢?或者这件作品来自何方?</p> <p class="ql-block">蜗牛石雕。摩洛哥曾是法国殖民地,饮食文化深受法国影响。<span style="font-size:18px;">蜗牛在摩洛哥也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家常美食,尤其在夜市和街头摊位上,蜗牛汤是常见的平民料理。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被大众视为美味佳肴的蜗牛,变身为艺术品,一点都不奇怪了。</span></p> <p class="ql-block">哈哈,手工制作的塔吉锅,大大小小的,摆满了架子。这种传统菜肴在摩洛哥深受大众喜爱,塔吉锅也成家家必备的厨具啰。</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继续前行,公路下方出现了一片绿洲,周围被荒芜的戈壁山丘环绕,高处还有残缺的城墙遗址,后来才知道,柏柏尔人在去往撒哈拉沙漠沿途都建有村落。</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在公路边搭建的简易棚屋,周边摆放着待售的小商品。</p> <p class="ql-block">手工制作的瓷器,就这样“简单、粗暴”的摆放在地面上,仔细欣赏一下,这些碗盏碟盘上的花纹设计带有浓郁的摩洛哥传统风情,色彩鲜艳,作为旅游纪念品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阿伊特本哈杜村。村庄建在河谷旁的山丘上,赤红色的瓦尔扎扎特河从山脚流过,形成环绕城墙的天然护城河。一座大桥横跨在河上,将阿伊特本哈杜村与外界相连。</p> <p class="ql-block">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由柏柏尔人始建于公元8世纪,筑垒村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功能设计。整个村落由红土和石块夯筑而成,采用当地红土加麦秸混合后制成坚硬的泥砖构建,外墙使用黏土涂层,起到防水和加固的作用,外观呈现统一的红色堡垒状。由六座卡斯巴斯建筑群为核心,构建出完整的防御性城堡群落。沿河谷一侧建有高高的城墙,城墙上设有兼具军事功能的瞭望塔、箭楼等防御设施。整个村落的构建,展现了柏柏尔人传统建筑智慧。几个世纪以来,这座防御性的村落在阿特拉斯群山中,一直默默守卫着一条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商道,是摩洛哥南部撒哈拉地区筑垒式村寨的典型代表,<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阿伊特本哈杜村前面是裹挟着红色泥沙的瓦尔扎扎特河,后面就是撒哈拉沙漠,骆驼是他们的传统饲养动物。骆驼既是交通工具,也用于运输和生存需求。不时有柏柏尔人牵着骆驼从桥上走过,这些高大、看似温顺的骆驼吸引着游客好奇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古村落里现在只居住着少数人家,大多数的人都搬到河对岸生活条件更好的新住宅区了。古村落的神秘和美丽,使其成为摩洛哥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子,狭窄的道路两边地上摆放着柏柏尔人制作的陶器、珠宝首饰和各种各样的木雕,墙上挂满了柏柏尔人自制的地毯、手工艺品和服饰,如果时间充裕,慢慢欣赏,这些手工艺品和饰品还是很有特色的,或许能淘到一些心仪的小玩意呢。</p> <p class="ql-block">这些地毯上编织着奇特的花纹,仔细看看,每一张地毯上的花纹都不一样。对柏柏尔人来说,编织地毯是一项专属女性的活动,地毯上编织的图案如同一种语言符号,表达了地毯编织人的愿望。当然只有她们才能看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一样,在这里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地毯,所有的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沿着曲曲弯弯,坡坡坎坎的小道前行,周边都是高耸的山墙和房屋。石块铺设的道路中间已经凹陷,仿佛在无声述说久远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主体建筑通常分为三层,底层是马厩,二层是粮仓,三层是住宅。墙体采用当地红土和麦秸混合建造,具有很好的保暖隔热效果。这种独特的建筑被称为“卡斯巴斯”。</p><p class="ql-block"> 柏柏尔人天性彪悍,他们在与恶劣的大自然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充满智慧,特别适合沙漠地区居住的卡斯巴斯建筑,而且还兼具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从敞开的大门走进去一探究竟,内部空间真是高大,从炎炎烈日下走进这里,顿时感觉到凉爽宜人。建筑没有窗户,室内依靠屋顶上方的小孔透进的阳光采光。右边的门通往马厩?正面的门通向楼上?门都是关上的,没法去探寻了。</p> <p class="ql-block">屋顶也很有特色,站在高处向下看,房顶上只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建材,在沙漠边缘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这样的屋顶是不是显得太“单薄”了?</p><p class="ql-block">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屋顶,屋顶是由带有苦味的本地柳木条编织而成,这种材料具有天然防虫防腐特性,并且轻便透气,还能有效隔热,非常适合沙漠边缘干旱少雨的气候。屋顶建材的选材和建造,乃至整体建筑的建造,都是就地取材,充分显示出柏柏尔人的建筑智慧。他们采用这样简陋的材料,却建造出如此独具魅力、流传千年的古村庄。</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墙上半部分,一般都刻有花纹和几何图案,这些花纹和图案展示出柏柏尔人古老的传统艺术。</p> <p class="ql-block">岁月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很多建筑外墙已经斑驳脱落,有些房屋已经坍塌。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穿行,仿佛时间的流逝也变缓慢了。从古老的建筑遗迹中,用心感受千百年来柏柏尔人简单而淳朴的生活方式,他们以沙漠为伴,与自然和谐共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漫长的岁月中,以他们的聪明智慧,在阿特拉斯山脉中筑起了这座集防御性和居住功能完美结合的村落,使他们得以在此繁衍生息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道路错综复杂,蜿蜒曲折,如同迷宫。在断壁残垣中穿行,狭窄的巷道,高耸的建筑,若是来犯之敌,也是插翅难逃,只能成瓮中之鳖,束手被擒吧。</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一扇门后,每一个角落似乎都蕴藏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千百年的历史都凝固在这些红墙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里似乎隐藏着不少艺术家,古老的土墙上到处都挂着待售的画作。这些画作题材包罗万象,展示出摩洛哥的风土人情,世间百态。</p> <p class="ql-block">阿伊特本哈杜村是撒哈拉沙漠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筑垒村,红色建筑群层层叠叠,屹立于山丘之上。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柏柏尔人为抵御外敌精心建造的防御性居所,从建材到结构,无不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以及柏柏尔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在这里还可以完美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所以被誉为摩洛哥“最美的古村落”。也被好莱坞大片所青睐,成为许多好莱坞大片的的外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阿伊特本哈杜村走过的这些城墙、城堡,这些充满沧桑感的建筑,或许是好莱坞某部大片的取景地,或许登上过银幕呢。这里独特的卡斯巴斯建筑群和荒漠景观,吸引了众多剧组来此拍摄:《角斗士》、《埃及艳后》、《情陷撒哈拉》、《阿拉伯的劳伦斯》、《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木乃伊》等大片都曾在此取景,登上过二十多部电影屏幕。</p> <p class="ql-block">沿着坡道继续向山顶攀登,山顶设有瞭望塔和箭塔,是村落的防御中心,可俯瞰整个村落。在山顶还筑有围墙和箭孔,用于观察敌情和射击。这大概是敌人攻入村庄后,当地人最后的一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沧桑的城墙没能抵御住岁月的侵蚀,出现了一个大洞。古老的城墙现在成了游人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山顶,站在这里可以向下眺望整个村落。河谷旁,瞭望塔、箭楼、高大厚重的城墙一览无余。城墙已残缺不全,重新修复过的瞭望塔、箭楼和城门重新焕发出昔日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山顶上的瞭望塔还屹立在此,忠实守护着千年的古村。</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什么?红色石块垒起的堡坎还那样鲜活,高大的围墙依然屹立,可是里面却成了一片废墟。这片红色废墟里埋藏了多少历史故事和秘密?如今已成游客们与遥远的过去对话、留念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瓦尔扎扎特河对岸是新城,大桥将阿伊特本哈杜老村落与新城连接。随着时代的变迁,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的防御功能已消失,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古老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更方便和舒适的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但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这个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赤土奇迹,公元8世纪柏柏尔人用他们的智慧筑就的红土城堡,一直是非洲大地上最杰出的建筑精品之一,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以其独特的风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将永远被世人所瞩目。</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5.4.27,</p><p class="ql-block">完稿于2025.8.15</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感谢你的到访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