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马

鹿鹿

<p class="ql-block">九年跑步经历,参加过40余场半马及以上距离的正规赛事,有的赛事刷的是地标,有的赛事是看风景,有的赛事是为了刷PB,有的赛事是图个名气,增加报名的分母。参加云南牛人家庭马拉松(也称马哥马)跑的是情怀。我从2016年开始跑步,马哥马共7次报名,跑过5次,其中两次报名没有参赛,一次是疫情期间,一次是与其他难中赛事的时间冲突;没有报名的两次,一次是疫情期间,另一次是2024年因不想在彝海公园绕圈而放弃。</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是情怀?因为敬重马亮武先生(马哥)。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坚持跑步40年,跑出了楚雄、跑出了云南、跑出了国门,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一群人跑热了一座城。40年跑步经历,20年跑马历程,一个一个梦想逐步实现。马哥的第200场马拉松赛事放在今年第十二届牛人家庭马拉松比赛,主题是“选择在出发地重新定义起点”。马哥在“云南牛人马拉松赛公众号”上致跑友的家书中说“200年200场,这是一场悲壮的跑马历程”。</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刻必须见证。</p> <p class="ql-block">5次参赛,5次不同的心情、5次不一样的经历、4条不同的线路。第一次是2017年8月6日第四届,我的第二场全马,与海鸥跑团一众人马随着几百号跑者浩浩荡荡从青山湖小广场出发,逆时针穿过大坝,下坡,沿着从楚雄城进青山湖的公路相反方向行进约2.5公里,折头,顺227国道北上,约10公里处左转沿湖乡道向西,至青山湖坝尾,至此结束约26公里的柏油路面,顺青山湖南岸回到起终点,16公里+土石路面。第一次跑马哥马,很兴奋,因为刚刚进入跑马的兴奋期,因为之前听说了马哥的传奇故事;也很谨慎,因为传说中的英雄坡的难度。最后以比前两周完成的首马(六马)快近20分钟的成绩4:48:57完赛。</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参赛是2018年第五届,线路调整到彝海公园。依然是海鸥跑团一众人马,热闹非凡,参加了赛前一晚的马哥分享会,像跑者过节一样。这一届晓华勇夺女子冠军,我以4:25:01完赛。这一届印象最深的是绕彝海公园6圈,与高手迎面相遇多次,志愿者小哥哥手持纸巾盒在赛道旁一站就是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参赛是2019年第六届,线路再次回到青山湖,与2017年一模一样。这一次我与晓莉同行,相同的牛牛团服,相同的完赛成绩(4:44:55),她获得35岁以下年龄组奖,我没有,足以说明跑马的人群以中年为主力。很荣幸摄影师风11抓拍的这张照片上了他的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第四次参赛是2020年8与23日,疫情第一年,这是一次具有破冰历史意义的赛事。我独自出行。线路依然是经过青山湖英雄坡,但起终点改在彝风文旅小镇,在青山湖南岸土石路往返约20公里。这一届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前34公里我一路“狂奔”,超越无数跑者,最难的英雄坡往返我几乎都没有步行,位于女子前20左右,相对成绩应该名列前茅(这一届马哥设了相对成绩名次奖)。但就在此时,约35公里的样子身体状况突然发生变化,跑不动了,跑跑走走2、3公里,前面被我超过的选手又一个一个超过我,38公里后出现恶心想吐的感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法支撑继续跑步前进,</span>只想坐下甚至躺下。坐在路边被赛道医疗救护志愿(四妹)发现,搀扶着走到39公里补给点,笑姐检查了我的情况,补给、休息之后我的身体恢复了大半,四妹和笑姐仍然不让我继续跑,四妹仍然搀扶着我陪我走完最后的3公里,以步行的姿态通过终点。用时5:12:27,创造了我的PW。复盘,大概是因为自己<span style="font-size:18px;">错误估计了身体能量的消耗,在大坝上的补给点喝了粥,以为可以支持到终点,大</span>坝下来第一个补给点(约33公里多)只补了水,没有补能量,导致出现低血糖现象。也是从这以后我参加了AHA培训,希望既能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p> <p class="ql-block">今年,有幸成为云南牛人家庭马拉松赛的赛道救护志愿者。赛前心理还是很紧张的,赛前培训的时候老想多动几次手多练习几下,认真听笑姐讲赛道常见情况的处理。睡前脑海中反复回忆几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贻误了救护时机或错误地处理。当自己最后通过终点,以及整个赛事结束笑姐在宣布“今天集体失业”的时候,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做赛道救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1、时间把控不准,报了4:30段(按平时全马赛事平均时间3小时50分左右加40分测算),结果4:47完赛。2、对身边跑者观察还不够、关注还不够、帮助还不够。开头几公里对几位小跑者进行了下坡提示,途中陪脚略有伤的台湾跑者一段路程大约10几K,但没有坚持帮助他停下来处理。3、急救意识没有始终如一贯彻到底,比赛日天气阴,我跑的时间段仅有1个小时左右有太阳(9点-10点左右在柏油路面时段),但那时的阳光还不强烈,返程时时有凉风吹来。再上英雄坡前的补给站我特意拿了大半瓶矿泉水在手,降温备用,40公里后没有用上被我喝掉,事后想可能最容易出现状况的是最后几公里,还是应该继续拿到终点才对。</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赛道重回青山湖,再战英雄坡,分全马、半马、1314三个组别,满足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跑者。难度比前几次大,全马31K+的土石路,总爬升593米、总下降557米,半马和1314组均往返英雄坡,且仅几百米水泥路面。今年在赛道上遇见了很多熟面孔、老朋友,又结识一些新跑友,遇见了一些小跑者,牛人家庭马拉松这个家越来越壮大,真正体现了“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跑热一座城”理念。</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我充分总结了之前赛事的经验,吸取了2020年马哥马参赛的教训,特别注意身体能量的消耗和补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履行好赛道急救跑者的职责,对其他跑友负责,对组委会负责,每个补给站都进去,或喝水、或吃个小面包、或喝杯稀饭、半杯米禄、或吃块西瓜🍉、一块块梨、半截香蕉,还消耗了自带的两条胶和补给站的一条胶,<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一个补给点仍然喝了水吃了个小面包。凡</span>是组委会准备的补给这一次都尝过了,要说最棒的补给当属稀饭和米禄,既补水又补能量。所以,这一次,除了大腿肌肉的劳累酸痛之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状态。</p> <p class="ql-block">期待明年第十三届马哥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