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一日游

河洛翁

【行走河洛,读懂中国】童行游系列<br>出游时间:2025年8月<br>制作时间:2025年8月<br>图/文:河洛翁,部分图片来自洛阳童行群友<br>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p class="ql-block">立秋次日,8月8日,随洛阳童行徒步群友,巩义一日游。</p><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我们的脚步走过:巩县兵工厂旧址→小洱海→祖师庙→常香玉故居→刘镇华庄园→伊洛河入黄处→巩县小长城。有自然风光,有历史人文;有历史陈迹,也有红色经典。行程多姿多彩。短短一天,我们也经历了水火两重天,老天爷变脸比川剧都快,忽而烈日炎炎似火烧,忽而暴雨如注似倾盆。我们沐浴了桑拿的汗流浃背,又享受了豫西窑洞的凉爽宜人。一日知春秋。</p> 第一站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大门 <p class="ql-block">巩县兵工厂即孝义兵工厂,是民国初期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1915年,北洋政府在巩县孝义镇创建巩县兵工厂,从创建伊始,各路军阀多次易手,厂名也多次变更,直到1930年蒋、冯战争后,蒋介石占了上风,巩县兵工厂才从属于“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工厂又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当年冬天南迁湖南株洲,后又因战事频仍辗转多地,最后于1949年底随国民党军败退台湾,并入高雄第六十工厂。巩县兵工厂在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工厂鼎盛时期占地1450亩,拥有员工1.2万人。工厂引进了德国技术顾问和设备,具备迫击炮弹、炮弹壳等武器生产能力,代表当时国内兵工制造业较高水平。 工厂为北洋军及后续国民政府军队提供了重要武器支持,其技术和管理模式对后续中国军事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928年,中共在兵工厂建立党支部。支部为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工人开展罢工,并最终取得罢工胜利。兵工厂党支部成为“河南工人运动的先驱”。</p><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巩县兵工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2020年被河南省文物局认定为第一批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巩县兵工厂与沈阳兵工厂 、 汉阳兵工厂 、 上海兵工厂齐名,是民国初期的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p> <p class="ql-block">巩县兵工厂1935年时的月产能:7.9毫米步枪3200支,75毫米轻榴弹、38式野炮开花弹、150毫米重榴弹9000发,82毫米迫击炮弹3000发,150毫米迫击炮弹1200发,木柄手榴弹8000枚。这在抗战前夕”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可是各派军事力量拼命争夺的王牌呀,也是中国军事工业当之无愧的先驱。</p>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主要包括天井院展示区和文化展示区两部分。文化展示区建有一座长数十米的展示墙,再现了巩县兵工厂从1914年筹备,到1937年11月奉命南迁,共23年的光辉历史。天井院展示区是巩县兵工厂的特色标识和兵工生活的缩影,既体现了民国“中西合璧”的工业建筑风格,也展现了传统窑洞的地域特色。 巩县兵工厂从1914年创建,到1937年南迁株洲,在巩县走过了二十三年历程。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的展示墙 1914年<div>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为统一兵器制造,决定在巩县创建一座以生产枪支弹药为主的兵工厂,1914年,巩县炮弹厂开始建设,8月底建成电机厂及水塔。</div><div>1915年</div><div>巩县兵工厂全面开工建设,在孝义设立火车站,修建铁路专线通往兵工厂内,造输煤炭、机器、原材料、成品等、同时在德国技术人员布虚的指导下建成制砖厂,人称“德国窑”。<br></div><div>1921年</div><div>1921年9月,陆军部撤消巩县兵工厂酬备处,正式定名为“巩县兵工厂”。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其正式命名为“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设有动力厂、制枪厂、炮弹厂和机器厂四大部分,各厂自成体系,工艺衔接,各具特色。<br></div><div>1931年</div><div>九一八事变后,巩县兵工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有俄式马克沁重机枪、花机关枪、中正式步枪、拨福斯钢炮弹,巩式手榴弹,为前线就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br></div><div>1937年</div><div>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巩县兵工厂及分厂被迫于当年11月奉命搬迁。1938年,迁至湖南长沙的巩县兵工厂改称为第十一工厂。其后该厂陆续辗转湖南烟溪、辰溪、孝坪、重庆鹅公岩、湖北武汉、湖南株洲、海南榆林等地。</div><div>1950年</div><div>1949年,第十一工厂大部分被解放军接受。1950年,剩余部分迁往台湾。</div>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的天井院展示区。因昨天的大暴雨,天井院的房间的积水未清理干净,暂停对公众开放,我们只能站在天井院上方观赏一下院子的布局。 兵工铜像 <p class="ql-block">水塔,中共巩县兵工厂党支部所在地。党支部多次组织工人运动,争取生存保障。</p> 兵工厂遗址公园还有几座特殊的纪念文物,一座是厂长黄璧先生的纪念塔,一座是副厂长张葆田先生的去思碑,一座是巩厂留守何汉忱先生的懿行碑,都是巩厂员工捐资,赞誉三位先生功德和气节,以及对工厂的特殊贡献,建立的永久纪念物。 黄璧先生纪念塔。黄璧,湖南省永兴人,中华民国时期的兵工专家。早年留学日本帝国大学,黄璧本着为国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兵器制造,未加入任何政治党派,独身与纷争之外。1930年秋,任巩县兵工厂厂长。到职初始,厂务繁杂,千头万绪,他殚精竭虑,既勤厥职,遂使厂务渐理。令人叹息的是,由于内部斗争,受人诬告,黄璧于1931年6月13日在巩县兵工厂内投缳自尽。一代杰出的兵工专家,一心报国,却抱恨而死,时年仅44岁。黄璧在担任巩县兵工厂厂长期间同情工人疾苦,关心基层生活,死后全厂工人集资为其购置坟地,并筑塔刻传,以示纪念。 张葆田先生去思碑和何汉忱先生懿行碑。<div>张保田,巩县兵工厂引信厂主任,非常体恤百姓的疾苦,被提升为副厂长经常站出来为工人说话。吴佩孚欠下工人三个月薪水弃厂而逃,张保田挺身而出,以副厂长的身份借周围群众的粮食、煤炭发给工人,给饥寒交迫的工人解决了燃眉之急。1928年冬天,巩县地区非常寒冷,巩县地下党组织与巩县兵工厂地下党组织联合发起一次抢煤运动,次日,厂方要挨家挨户搜查,最后不了了之,是张保田阻止不让去老百姓家搜查。他离开兵工厂时,当地群众和工人自愿出资在孝义车站附近为张保田树碑立传,碑中记录有他在抢煤事件中为群众说好话的恩情。<br></div><div>何汉忱,安徽宿迁人, 山东陆军测绘学校 毕业,同盟会员。1914年调任 巩县兵工厂主持厂址测绘,督建厂房及防空地道等工程;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留守主任,组织物资转移后方。他廉洁自律,拒绝私分资产,并利用迁厂余资创办“ 遗爱学校 ”,将厂中荒地分给贫民耕种,既保障学校基金又扶贫济困。<br></div><div>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对百姓好,百姓永远铭记他。历朝历代,不论政治信仰。</div> 巩县兵工厂文保标志碑 <p class="ql-block">童友在遗址公园的身影</p> 第二站 巩县小洱海+祖师庙 <p class="ql-block">小洱海,其实是伊洛河的一处水域比较宽阔的河滩。巩义人依托这片河滩建起了一座健康主题公园,并起了一个优雅的名字:小洱海。巩义人民又多了一处健身娱乐、踏青休闲的好去处。园内建有多处网红打卡标识建筑,一时名声鹊起。</p> 水月洛神。曹植笔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是河洛文化的璀璨明珠。洛水之滨是人们追思曹植和洛神甄宓的凄美故事的去处。 网红打卡地,背后是横跨伊洛河的洛神大桥。 浩瀚的伊洛河汨汨北去,汇入黄河。 小洱海对岸的山坡顶上,有一座红颜色的庙宇非常醒目。童友们结束小洱海的游览拍照后,群主又带领大家过河登顶,浏览一下庙宇。这是一座祖师庙。祖师庙中间主殿供奉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庙内左侧两个神殿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在庙内右侧供奉无极老母、灵官、财神。在祖师庙,“儒教”也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其标志是在庙内右侧第一个神殿供奉着孔子像。祖师庙外围另有三个神殿,分别是九龙圣母殿、地母殿和地藏王殿。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的神灵共享信众的香火的庙宇,前来拜谒祖师庙的信众以道教徒居多,也有礼拜孔子护佑学业顺利的学子、求生意兴隆拜“财神爷”关公的生意人、拜观音菩萨求子求平安的善男信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祖师爷生日,庙会盛况空前,香火鼎盛。 山坡顶上的祖师庙。庙门面向伊洛河,气势雄伟。 祖师庙正门有一副石刻对联:“善来此处心无愧,恶过此门胆自寒。”道尽儒释道三教劝人弃恶向善的价值观。 <p class="ql-block">祖师庙主殿供奉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p> 左侧两个神殿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在庙内右侧供奉无极老母、灵官、财神。一方小庙芸芸众生的拜膜神祗都有了,真是中国基层民众宗教信仰的缩影。 祖师庙的大门前,是观赏伊洛河美景的好去处。洛神大桥横跨大河之上,浩荡河水滚滚北去。登临此处,大好河山一览无余,顿觉豪情满怀,心旷神怡。 第三站 香玉故里 早就知道,豫剧泰斗,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老家在巩义,这次一日游能走进香玉故里,实在是缘份。原来的行程没有这个景点,去刘镇华庄园路过香玉故里,群主@老四决定临时停车,进去看一看。常香玉和刘镇华都是巩义河洛镇的,一个镇子里出了两个名人,河洛镇真是人杰地灵。 香玉故里在巩义河洛镇南河渡村董沟。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张茂堂是一位豫剧艺人,尽管家境贫寒,但张妙玲从小对戏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的学戏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当时社会对戏曲艺人的偏见,张家族长认为唱戏有辱门风。面对家族的反对,张福仙决定让女儿随义父改姓“常”,并改名为“香玉(项羽)”,以示与家族的决裂。 游客接待中心 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 纪念馆序厅。圆形穹顶上党徽鲜艳,古铜色墙壁的铜雕展示着常香玉不同时期的艺术形象。“奉献艺术,心系人民,爱党爱国,德艺双馨”是党和人民对艺术家最高的褒奖。 常香玉 常香玉的父母亲:张茂堂、魏彩荣。父亲为了让女儿摆脱“童养媳”的悲惨命运,力排众议让她学习唱戏,让常香玉此处踏上了“豫剧皇后”的艺术人生。<div>张茂堂让年幼的女儿张妙玲认拜把兄弟常会庆为义父,常老大在豫剧一行以扮演“项羽”出名,张茂堂就给女儿起名“常项羽”,为了图个好听,遂改称为谐音“常香玉。”<br></div> 艰辛学艺,逆境自强 初露锋芒,一战成名。1936年农历八月,年仅13岁的常香玉首次作为主演登台,一连主演三场《泗州城》,轰动河南省会开封,从此开启她戏曲生涯的黄金时期。 开创先河,成就典范。常香玉成名后,一直在探索新的唱法,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秦腔、京剧等唱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法流派,“常派”唱腔。 胸怀大义,支持抗战。作为一名戏剧演员,她虽然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但却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贡献。她演出的一部抗日戏剧《打土地》在各地受到热烈欢迎,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抗日的观念深入到民间。常香玉对日本侵略者十分痛恨,在表演穆桂英的戏曲中,常香玉愤慨地唱道:“取了大阪再平东京!” 人民艺术家的百姓情结。1942~1943年间,中原大地遭遇“水旱黄汤”四殃,河南的穷苦乡亲流落他乡,生计无援。在此危难之际,常香玉施以援手,尽力帮助受灾难民。1941年在洛阳演戏的常香玉闻讯家乡伊洛河水暴涨不断冲毁北岸,附近村民无路可走,毅然决定为家乡义演,捐资助建了“香玉坝”,至今仍发挥着作用。1942年常香玉在陕西宝鸡设立“难民营”,供河南难民居住,并用义演收入维持难民营运转。 常香玉1937年~1949年期间的义演(部分)线路图 1951年2月,常香玉剧社通过巡回义演,历时半年,行程万余里,先后演出共计182场,观众达到32万多人,收到捐款金额高达15.27亿元,完成了捐献一架战斗机的任务。常香玉的爱国义举轰动全国,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爱国捐款的热潮。据资料显示,截至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总计捐款55650.37亿元(旧币),可购买3710架战斗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香玉的义举永彪史册。 常香玉和“香玉号”战斗机(网络照片) 毛主席对常香玉的义举高度赞赏。1952年4月,毛主席在全国文艺汇演期间看完常香玉的演出后,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网络照片) 党和国家对常香玉的爱国义举给予高度褒奖。1952年她代表中国人民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获得荣誉和褒奖后,常香玉初心不改,依然以人民艺术家的风貌活跃舞台上,看着香玉大师在工厂、田野和军营的身影,就像邻里街坊朴实的老大妈,亲切可爱。这就是人民艺术家。 常香玉入党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5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到河南省考察工作,他得知常香玉的入党问题还没有解决后,严肃地对省里的领导说:“常香玉同志是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她的入党问题如果在河南不好解决,就让我做她的入党介绍人,由中央直接解决好了。” 常香玉的三个“三个月”:三个月在农村;三个月在工矿;三个月在军营。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有常香玉的身影。 常香玉一生不同时期的义举善行 2003年,80岁的常香玉重病住院,得知在北京奥运工地要为河南籍工人做一场慰问演出,她执意拔掉输液管,前往工地清唱了一段豫剧《柳河湾》,这成为了她舞台上的绝唱,最后一次践行了她“我的戏要跟着老百姓的脚印唱”的诺言。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1岁。2004年7月7日,国务院追授给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9月,常香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出纪念馆,我们又参观了香玉故居。故居始建于1923年,现存四孔窑洞、三间平房及古井等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建筑群采用豫西传统窑洞形制,包含堂窑、厢窑、诞生窑、磨道窑等空间,完整呈现了20世纪初豫西农家院落风貌 。 进入故居,第一眼就看见了“香玉剧社号”飞机。 香玉故居的老井 窑屋 <p class="ql-block">窑屋内景</p> 香玉剧社 脸谱墙 <p class="ql-block">香玉故里的童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香玉故里全景图</p> 香玉故里航拍图(网络照片) 第四站 刘镇华庄园+河洛汇流 离开香玉故里,我们又来到几公里外的刘镇华庄园。刘氏庄园位于&nbsp;河洛镇神北村。庄园建于民国时期,现存砌窑洞30孔,楼房201间,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刘镇华庄园在建筑上具有西方和民族建筑相结合的特点,且规模宏大,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民国初年的人文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3月,刘镇华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刘镇华,名茂业,字镇华,清朝末年人。早年曾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活动,后靠镇嵩军起家,任镇嵩军司令。北洋军阀时期,刘镇华一度追随袁世凯,后又投靠蒋介石,先后任陕西、安徽两省督军和省政府主席。刘镇华这一辈兄弟姐妹有十人,其中,七兄弟中出了两个省长,一个是长兄,就是刘镇华;另一个是老五,叫刘恩茂(刘茂恩庄园在巩义市区)。刘家七弟兄的其它人,或经商,或任教,或从政,或从军,都很有名气。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巩县,刘家煊赫的家势是没有人能与之相比的。新中国成立后,刘氏兄弟有的逃往台湾,有的定居海外,只留下一座空旷的庄园。刘氏家族在军阀混战年代的兴衰沉浮、是非功过,我们无意评说,就看看省长大人的豪宅吧。</p><p class="ql-block">庄园的建造整整历时八年,占地高达一万多平方米,并倚仗山势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建有寨上住宅区、寨下住宅区、刘家花园、祠堂区、厢房、窑洞、地堡、过厅、后厢房、大殿,甚至还在南院特设有专供自己办公的仿版重庆大厦(重庆大厦时为蒋介石官邸)。</p> 刘镇华庄园文保标志碑 刘氏庄园的高墙和排水道 从寨顶俯瞰刘镇华庄园 &lt;!----&gt;<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top">女神们的风采</div><div data-v-c8e22186=""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lt;img data-v-c8e22186="" src="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3650288/originaf3b22e25b792a7135dedad9807e4ad1mpand__jpg.heic~tplv-s1ctq42ewb-s3-cC-q:750:1400:0:0:q80.webp" data-src="https://ss-mpvolc.meipian.me/users/53650288/originaf3b22e25b792a7135dedad9807e4ad1mpand__jpg.heic~tplv-s1ctq42ewb-s3-cC-q:750:1400:0:0:q80.webp"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309.488px;"&gt;</div>&lt;!----&gt;</div>&lt;!----&gt; 庄园大门 下院中西合璧的洋楼 下院的窑洞院 下院和上院有楼梯相通,整个庄园均为砖石垒砌,历经上百年风雨洗礼,仍完好如初,固若金汤。 <p class="ql-block">从上院俯瞰洋楼天井,当年的富丽堂皇依然如故。在我所见过的民国时期民居中是最气派的。</p> 上院的石砌窑洞 窑洞内景 解放后,刘氏庄园一直被用作学校使用,还保留着一些时代印记。 仿重庆大厦的介绍 仿重庆大厦是刘镇华的办公楼,建于1936年,是请当时的上海知名设计师仿照国民党重庆总统府设计建造,上下(包括地下室)共计4层72间。是目前庄园保存下来最豪华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河南省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20世级二三十年代,具有西洋风格的楼房建筑。 仿重庆大厦侧影 <p class="ql-block">童友们在刘镇华庄园合影</p> 刘镇华庄园简介 刘镇华庄园文保标志碑 <p class="ql-block">刘镇华庄园所在的神北村北头,就是著名的地理标志,河洛汇流,即伊洛河入黄河处。洛阳人都知道,流经洛阳的洛河、伊河在偃师岳滩汇合成伊洛河,伊洛河再向东北,在巩义的河洛镇神北村汇入黄河。此地是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地标。黄河与伊洛河在此交汇,因洛河水清、黄河水浊而形成清浊分明的太极图状水系交汇现象,相传伏羲曾在此观河洛交汇创制八卦。因此被认定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水经注》记载此处古称"洛汭",黄帝、尧、舜等上古帝王曾在此祭祀。行走河洛,读懂中国,此地不能缺席。</p><p class="ql-block">离开刘氏庄园,向河洛汇流奔去。此时天空已经乌云密布,大家并不在意,直奔河洛汇流处。</p> 黄河堤岸的林荫大道 黄河堤岸一直延伸到河洛汇流处 <p class="ql-block">河洛汇流,清凌凌的伊洛河水与土黄色的黄河水,清浊分明。伏羲就是从这里两水系交汇的自然现象创制了八卦图。(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河洛汇流航拍图(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到的河洛汇流</p> 童友们站在河洛汇流处眺望大河东去 河洛汇流处上游的黄河大桥,河对岸是焦作的孟州。 我们在黄河大堤上刚立住脚,照几张风景照。瓢泼大雨骤从天降,狂风大作,兜头大雨雨伞 第五站 巩义小长城 <p class="ql-block">巩义小长城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新中镇岭沟村,是浮戏山八寨之一的冷沟寨遗址,全长约1000-2000米,由石块垒砌而成,兼具军事防御与自然景观价值,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现存烽火台、垛口等遗迹。小长城海拔约600米,城墙依山势蜿蜒,由天然青条石垒砌,保留有烽火台、垛口及城门楼等军事设施。因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已坍塌,但整体仍显坚固。</p><p class="ql-block">冷沟寨为浮戏山八寨之一,小长城是古代村民为抵御战乱或土匪而建。据《巩县志》记载,现存城墙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1861年)曾重修,门额石匾刻有相关字样。</p><p class="ql-block">小长城本是这次户外徒步的重头戏,大家都想在小长城上多拍几张漂亮的照片。不想天公不作美,在黄河岸边遭遇了大暴雨,小长城一带也下的不小。我们赶到长城脚下,雨虽然住了,山路却泥泞得一塌糊涂。我们只能穿越山间小路登临小长城了。</p> <p class="ql-block">仁里古寨牌坊</p> <p class="ql-block">岭沟村</p> <p class="ql-block">穿越山林</p> <p class="ql-block">无奈,由于山路湿滑,不少路段邻近悬崖,雨天攀援登临非常不安全,大家只能无功而返,悻悻而归。</p> 原路返回 下山来,身上的雨水、汗水和泥水搅腻的一塌糊涂,不用凉水冲冲,车都没法上。 巩义小长城就长这个样儿,以后有机会再来吧。(网络照片) <p class="ql-block">巩义一日,游览了五六个景点。行色匆匆,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巩县兵工厂让我们见证了民国时期的重要工业遗产,中国军工工业发展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常香玉故里让我们走进了豫剧大师辉煌的艺术人生,景仰了香玉的高风亮节。刘镇华庄园让我们对这个民国历史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两处民居建筑群也让我们对豫西民居有了更直观的了解。</p><p class="ql-block">巩义小洱海和小长城(未成行)两处小众景点,以及河洛汇流,让我们见证了河洛大地的美丽。</p><p class="ql-block">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美丽的故事待我聆听,都有动人的人文历史待我认知。</p><p class="ql-block">行走河洛,读懂中国。</p><p class="ql-block">乐在其中,其乐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