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编者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宝云兄避暑峨眉,惊闻黄亮同学驾鹤远去,情不自禁,倚马成文,第一时间微我。余读之,潸然,奋然,深度共鸣,建议本号刊布。宝云回我,发乎情,成于文,寄托哀思,告知师友一二,可矣。适才,宝云君终摔杯为号,同意公诸于众。本号旋刊,以慰两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晨,从同学群惊闻黄亮同学逝世,十分意外。黄亮同学喜欢锻炼,钟爱高尔夫运动,身体雄健。作为一个成功商人,早已实现财富自由,长居枫国,生活优渥。儿孙满堂,学业优秀,黄亮曾驱车千里送孩子从枫国到米国入读常春藤大学。黄亮常在同学群晒其运动与美食图片,生活滋润,甚为高调。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成功人士,生命却戛然而止,永远定格在63岁!或许,在黄亮的人生历程中,确有夏花之绚烂,但难言秋叶之静美。他是被病魔摧折而去,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和医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63岁的生命历程,显然太过短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黄亮在高尔夫球场</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君小平同学是黄亮挚友,在其悼念文字中动情而伤感地写道:“呜呼!莫非虎兄虎弟们人生的这一场宴席进入了下半场,进入了尾声,今儿一个明儿一个地就这么散场?”我与唐黄二君同年属虎,当年入读大学之时16岁,算是小同学。唐君这番感怀,颇为戳心;对年龄更长的师兄师姐,岂不更具打击力量?莫非,真有一天,我们要无可挽回地、不可避免地彼此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今天,我要向黄亮同学致敬!我相信,对黄亮这样具有乐观豁达、开拓进取的生命强者人生观的人来说,无需低回的哀乐,只要献上燃情岁月般的大地之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是要致敬黄亮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这段话出自一个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山西商人口中,着实令人惊叹。这番论述不仅点明了经商的不二法则,也道出了为官与为人的基本遵循。在王现等晋商看来,不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按照这一法则为人处世、入仕经商,必定会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了解黄亮是如何创办企业,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是如何发家致富的,是否有着一般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血腥;不了解他是否已然达到王现所谓“善商者”的境界,“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是要致敬黄亮作为一个川师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同为川师大中文系79级同学,他三班,我四班,四年时间,除了英语与体育,我们都同在一起上课,彼此熟识。因为唐君小平的缘故,毕业前夕,他还和我们寝室诸君在学校“熊猫馆”前合影留念。但我们之间交往不多,毕业之后天各一方,更是相忘于江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983年夏毕业前夕,川师中文系79级三班四班几位同学在“熊猫馆”(留学生楼)合影,左二为作者向宝云,右二为黄亮</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3年,中文系79级举办盛大而隆重的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黄亮同学慷慨解囊,为此番盛事赞助10万元,自此得知他遨游商海,取得巨大成功。对于他的善举,同学们都心存感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毕业40周年前夕,我不自量力,和唐君小平策划了一个以出版中文系79级同学高质量代表作系列丛书为核心内容的纪念活动方案,以唐志诚老师和高思嘉老师为总顾问,四个班各选几位同学进入编委会。虽然他远在枫国,但希望得到他的资金支持,也把他列入编委名单。但在后来的磋商过程中,因为理念不同,分歧难以弥合,加之工程浩大,需要考量和整合的因素太多,美好的愿望最终未能变成美好的现实,只是很小一部分实现为我班编印的《四十不惑》纪念文集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亮回成都回母校,与之小范围聚餐不过一二,次数十分有限。我真正对他有更多了解与理解,始于他创立“重回狮子山”(后更名“狮子山夜话”)校友群。其热心与热情,其坚定与坚韧,可谓不屈不饶,黄求恩精神令人感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1, 100, 250);">2021年5月黄亮在江油参观李白故里做铁杵磨针状</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狮子山夜话”设立初衷,只是中文系79级畅叙同学友情、分享人生感悟、致敬岁月伟力的平台,只谈风月,不关风云,人数有限。后来,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中文系79级,不仅中文系,人数已然上百。随着规模的扩大,内容早已逸出夜话的私密范畴。我算是第一批老群员,却是一个深度潜水者,偶尔一瞥,从未发声。夜话群有过几次重建,群主黄求恩都将我打捞起来,进入新社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亮身在国外,却关心国内时事,常为夜话群带来一些新的讯息和新的视角。当今中国社会的撕裂,也不折不扣地反应在同学之间,群中也不乏同学间的各种辩难,对某些严重“脑残”的言论,他甚至可以不顾情面大声呵斥。这让人颇有几分敬佩,我是既无应有的思维与辩才,也无应有的勇毅与耐心。人们常引用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尽管此言并非伏尔泰原话,但的确符合伏尔泰的思想。我的认识很简单,道不同,不相为谋。理性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价值观不在一个层面,如何辩论?语言可能并不能普渡我们抵达真理的彼岸,相反,语言的吊诡可能让我们深陷语词暴政之中。所谓说话的权利,是法律给予人的自由;但在文化价值观层面,应该还是有是非之分,美丑之别的。“五四”时期,为提倡白话文,陈独秀不是大声疾呼,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吗?!维特根斯坦曾言,对不可言者,可沉默以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奠定了我们一代人的人生底色。然而,这样的文化启蒙并不彻底,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下,并未完成理性与价值观的新启蒙,并未建构“新三届”的价值群体。每念及此,有时难免意绪复杂。同时代的学子,如今已是分化剧烈,实难言都为同道中人。其中固有既得利者以套话假话虚与委蛇,更不乏或蠢或坏的可怜之人与可恨之人,这不仅是其认知缺陷所致,更是其人性缺陷所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白嫖者与辜负者,其年龄与经历,只是证明他们在那个年代出现过,他们从来不属于那个时代。他们不是时代之子,他们只是年代之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我们终究是愧负了那个时代,都不配时代之子,我们只是年代之人,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亮同学,一个成功的商人,依然葆有那个时代天降雨露般赐予的人生底色,依然葆有那个时代精神哺育的独立思想与自由意志,难得。为此,我向其致敬,也是向那个时代致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向宝云,2025年8月12日于七里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