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二)

天高云淡南飞雁

何为徐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江苏是中国少有的一个省份,古所列九州,江苏有二,徐州、扬州。虽然如今的设区市建制,与古代相比已完全不同,但能留下两个古九州的地名并沿用,确实少见,也足见在人文地理上的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州,徐州,何为徐州,何谓徐州,徐州在哪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尚书·禹贡》说道:海岱及淮惟徐州。也就是西起济水,东到海边,北自泰山,南到淮河这个区域是徐州。从字面理解,禹贡很可能就是大禹实现治理权中心化后,分封权力网格而形成的进贡目录及文书表达。仔细推导三四千年来地理变化,河流消涨的情况看,分九州大致是按照山川水系隔离与联系的原则展开,那么一州之内必形成近似文脉,类似物产,同根同源也是自然。这样就解答了上篇里,关于我所写徐州,概不是局限于当今徐州市辖区所限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较为熟悉的《史记》中,多次涉及徐州,如《齐世家》、《鲁世家》等,但那时的徐州基本所指都在如今的山东省内,鲁中南地区。春秋战国后,中国进入了反复的中心化统一与去中心化分治交替阶段,持续了两千多年。但徐州这个建制,基本延续,只是治所一个区域范围里变化,总体上没有偏离很远。历史上东、西、南、北徐州和徐州都存在过,如南朝刘宋,因衣冠南渡,刘裕老家徐州成了南北对抗的边城,于是侨置徐州到了京口以为南徐州,北边的改名北徐州,不久又改回徐州,这大概与战事焦灼和势力范围变化有关。又如,后秦的徐州治所在今天河南东部,后燕的徐州治所在今天山东南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处要提一人,高长恭,史载四大美男之一,兰陵郡王,传《兰陵王破阵曲》于今。这哥们的职务全称是:北齐徐州兰陵郡王。只是,这哥们好像从未真正占领和稳定治理过这片土地,流传于世的“破阵”之战也是在如今徐州西边的芒砀山突围而来。从秦开始建立的国、州、郡、县、邑、里制度,后面几千年基本没有打破,只是管理幅度与层级划分和名称略有变化。我是把几个时期大概的建制名称合并列出了,不准确,但基本差不多,后面的内容会用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面所说内容,看起来并不很有条理,这个问题祖宗们也遇到了,于是清同治年间《徐州府志》给予了系统性定论:历史上的徐州,“或为国名,或为地名,或以统辖,或以侨置,错综移徙”。但从古至今,徐州辖区内有两个地方实实在在没怎么变过,一是彭城,一是下邳。彭城便是今天的徐州市市区所在,下邳是如今徐州代管县级邳州市南部及睢宁县北部。早期,下邳是徐州的治所所在,应该是曹魏时,治所改到了彭城。也就有了延续至今彭城=徐州。</span></p> 汴泗交汇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我家下楼,顺着今天的黄河故道(也叫废黄河)走不远,河北岸有“汴泗交汇”碑一通,河南岸有“五省通衢”牌坊一座,并在附近配有张良墓道碑一通,渡口禁碑一通,铁牛和铜牛各一头。</span></p> <p class="ql-block">  想了一周,想把关于徐州这道水的问题一次说彻底,很难很难,我没这本事。索性就想到哪写到哪,能说多少是多少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年孔教员说这句话,被学生们记下时,他们是站在那条河边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泗水。泗水曾是条很长的河流,从今天的山东发源,流到今天的苏中北地区入淮河,再入海。一说当年的泗水时,那时的淮河还不入长江,是直接入海的,那片海还不叫黄海,而叫东海,后来黄河摆动,把如今长江口以北的海域染黄了,名字也叫变了。二说当年泗水时,淮河还没这么憋屈,泗水也很汹涌,四渎之江、河、淮、济,八流之渭、洛、汉、沔、颖、汝、泗、沂,泗水和淮河均列其中。三说当年的泗水时,泗水边出过不少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教员当年带着学生,在自己老家附近溜达,应该算是社会实践吧,看到泗水在如今吕梁洪处奔涌下泻,发出了流传至今的人生感慨。这感慨,应算作为数不多,只言片语便把自然、人生、社会、价值统一在一起的名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徐州城北,运河上有桥名秦虹桥,实则由来于“秦洪,秦梁洪”。说是当年始皇帝组织队伍在此构筑石坝拦水捞周鼎。汉画像石馆里有一具画像石便说的是:始皇因获悉九鼎之一落泗水,遂于秦梁洪捞鼎,出蛟龙咬断绳索,鼎复落而遗的故事。泗水在徐州境内有三个有名的暗坝河滩,都是水流湍急之处,古语就叫洪。我认为,这三处其实也是很容易出现河道淤塞而决口的位置,所以叫洪。徐州洪、秦梁洪、吕梁洪,并称古泗三洪。如今三洪,前两处早已淹没于运河和故黄河河道,吕梁洪却变成了低矮丘陵的山坡,可见山川形势之巨变和难变,逝者如斯莫过于此。徐州洪差不多是今天离我家不远处的“显红岛”位置,与苏家两兄弟有关系,后面说到苏与徐州时说。吕梁洪变成了风景区,水道已干,唯有水库。从京沪高铁线路正经过吕梁洪,提前准备,可以远望见,黄河故道就在线路之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面说着泗水,突然提到了运河以及黄河故道,别急,此处一段话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泗水自北向南流入淮河,淮河直接入海。后有一次黄河的大改道(东北向改东南向),直接占了古泗水的河道,进而把淮河河道也占了,也就是有名的黄河夺淮。从这次后,泗水基本就不存在了,剩下一小段,在徐州北面残喘。进而,在后来的京杭运河开挖工程中,黄河以南的运河河道很多都与古泗水河道相关,京杭运河前的隋唐运河之南半部分也基本跟古泗水密切相关,那时的泗水是流量很大,直流众多,且构成淮河主要水源直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您可以稍不准确地记下:如今黄河以南的运河体系,基本就是当年的古泗水及淮河遗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回泗水,因为对于说徐州太重要了。泗水在徐州西北的上游段上有个大湖沼,就是如今的微山湖,当年微山湖边有个派出所,叫泗水亭,某一任所长也就是亭长姓刘名邦😀。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便在泗水畔,也因泗水兴,也因泗水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几个与古泗水有关,如今依然存在的地名吧。山东的泗水,是个县,曲阜隔壁,其实是孔教员和孟教员真正的老家。安徽泗县,江苏泗洪县,泗阳县。看看地名分布和历史由来,也就知道古泗水的流域范围及存在时间了。同样的,前面说到的四渎八流,如今中国很多地名都跟这十二条古河流有关,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以此推导即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汴水。东京汴梁,这汴梁之名何来?“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汴州之名何来?均来自一条由西向东,从今天河南东部流入江苏西北部的河流,叫汴河。汴河在如今徐州城内偏北的地方注入泗水,构成了当时中原与江南地区的水运干线。“当时”是何时?大概在东汉之前。先秦战国时,有人挖了条沟,北起黄河,南到汴河,因为汴水当时离黄河很近,几十公里的距离吧,这样黄河水就补给了汴河,汴河水涨,直通泗水,泗水入淮河,中国人第一次沟通两条东西向水系的工程就如此起了效果,东西向线性治理开发国土行为也开始拓展为东西南北四向的面性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是,黄河水入汴水有利有弊,随着气候的阶段性变化,黄河带来的泥沙把汴水上游给堵了,不光堵了汴河,还通过地上河决口的方式多次占了汴河河道,最终在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使得汴河基本废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隋 又一次统一的国土,国家工程再次上马,利用淤塞的汴河旧河道,以及如今皖北苏北地区一些旧时遗留的黄河淮河旧支流,大运河成型了。隋唐大运河没有经过如今的徐州城,是从城西南–南部经过直接去了盱眙方向。但旧汴河在徐州城北与泗水交汇的地方一直起着作用,上溯到安徽境内的汴河下游也还畅通,使得徐州围绕着汴泗交汇形成的南北通达,东西交通的便利资源逐步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也必然成为军事上的重要节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在唐能写下这句,可以推导出,隋唐时期汴泗交汇于徐州,对于黄淮区域,进而是河以北,江以南区域产生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利用水的历史应该跟人自己的历史等长,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利用水系特别是黄河的历史也很长。黄河是母亲河,也是野兽河,时不时决口一下。更甚是人自己扒黄河,造决口的不止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构在河南商丘接手炸药包的第二年,有人在开封东边扒开了黄河大堤。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顺着汴河故道,一路而下,从此徐州的汴泗交汇就只剩下一个名字了。那年的徐州城也彻底没了,现在的徐州城是城上城,之间便是黄河的泥沙。黄河水从徐州西北入泗水河道,在徐州城东北角拐了弯向南出城。这一流就是七百多年年,直到1855年改道回山东入海,而南宋扒口子改道是112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七百多年间,徐州周围的土地、地形、水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很多历史进程,不存在好与坏,但很客观地造就了今日之一部分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内容属于黄泛区范畴,要单开一篇说。徐州也是黄泛区,徐州周围都是黄泛区,淮河中下游也是黄泛区,黄泛区里五条河,淮河、泗河、沂河、沭河、汴河。汴河没了,彻底没了,听说又有考虑准备再疏通。剩下淮河是干流,泗河曾经是一级支流,沂河和沭河是二级支流。正是因为黄河的黄泛问题,造成淮–沂沭泗水系出了大毛病,在苏北平原上搞出了一系列地上湖沼,如如今的微山湖南四湖、洪泽湖、骆马湖等。近一千年来,短点说近五百年,再短点近一百年,这片区域上的人们其实一直在与黄河的负面影响作斗争。疏通淤塞河道,开挖排水入海河道,治理地上悬河悬湖,挑河筑坝,换地搬家,可歌可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水利部在安徽蚌埠设有淮河水利委员会,在徐州设有淮委之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管着这片土地上的流域水利治理。</span></p> 五省通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河四省加陕西,五省通衢。牌坊立在曾经的徐州城北门外,面城写“五省通衢”,背城写“大河前横”。确实牌坊下就是故黄河,立牌坊时黄河还没改道回山东,只有“大河前横”四个字,后来黄河改回山东入海,徐州段的京杭运河也因此缺水断航,才有了“五省通衢”四个字,所以并不是说水路,而是陆路通达的意思。事实上,徐州确实处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域,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在徐州十字交叉,如今高铁修成了网,徐州通达的地区更多,好像网络上有人统计过,非省会和直辖市里,徐州是高铁直通城市最多的,这个我没有研究过,但非主要城市想买直达徐州的高铁票是选择不少,很难买到的状态,也因此,离开南京后我也很少买火车票回徐州。</span></p> 一些零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补充几个跟今天内容有关的小内容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泗河流过徐州向南十几公里,河边就有片小山坡,那地方出石头,打成片可以做乐器,叫磬石,禹之“泗滨浮磬”指的就是这。山叫磬云山,有兴趣自己研究,自古有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磬云山所在地叫灵璧县,灵璧的花石头也很有名,地里刨出来很难,但刨出来就很美,北宋徽宗搞,寿山艮岳就用到一部分灵璧石,所以花石纲里有灵璧石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磬云山下有条河叫鱼沟,其实是淮河另一支流的支流,这条支流叫濉河,濉河曾经与徐州的护城河奎河相通,也因黄泛而基本没有了。安徽宿州的濉溪县,江苏徐州的睢宁县都因此河得名。河间有女叫虞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徐州绕城的水系不止一个,主要的是泗水在城北城东,次要的是濉奎水系在城南,影响不深远,这集就没说。此外,濉奎水系以前直通淮河,淮河北黄河淤塞后,入不了海就堵成了洪泽湖,所以濉奎水系属于洪泽湖系统,与沂沭泗水系相对独立,但这种独立是因为黄河泛滥造成的。我小时候,徐州为主挖了一条新河,借着当时江苏“江水北调”的战略,把泗水水系也就是京杭运河和洪泽湖间搞了一条新河道,很大程度解决了徐州地面上黄泛引起的雨季涝,旱季干问题。后来这河道成了南水北调的东线主路,北京五环内的人喝的三分之二的水就从这条河走,所以现在北京城里烧水时水碱很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徐州代管了一个新沂市,名起一条河的开挖,也是因为黄泛问题,原来入泗水的沂河、沭河也断了,河水潴留形成水患,建国后第一大事就是搞水利,恢复农业生产,解决吃饭问题。苏北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淮水粮仓,排黄河水头等重要,于是给截断的沂河和沭河挖了新的入海通道叫新沂河,挑河工竟然挑出了一座新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张图,不算清晰,看个大概,本集结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