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集印象——老大门

永昌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孙家集村,地处青州到羊口的交通要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老羊益公路穿村而过,大街两旁商铺林立。</p><p class="ql-block"> 在东西大街的中心,向北有一条又宽又直的胡同,村里人称为北胡同或后胡同。这里地势较高,南半段比西侧胡同以及南大街高出足有一米。老大门就矗立在胡同南头,宛如忠诚的卫士。门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虽已斑驳,却难掩往昔风采。五级石阶严整有序,条石经岁月打磨锃亮如镜。千斤石质门枕稳稳承托着两扇黝黑厚重的大门,铜制门钉排列整齐,似在默默诉说着家族的兴衰沉浮,每推动一次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门楣上方残存的彩绘依稀可见 ,更添几分神秘庄重之感,祥云瑞兽图案环绕着一块木质的长方形匾额,扁上字迹已无从辨认,据老人们说,以前只隐约可见是孙氏先祖孙梅所题。门后还有一扁,现在也只知道题字人是孙氏十四世祖孙淑东。</p> <p class="ql-block">  大门建于何年何月已无资料可考,从题字人所处的年代推测,距今至少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老大门最后一次整修是1957年(所用资金是马家庄西孙氏祖茔处理杨树所得),上面换成了红瓦,下面依旧是石头台子蓝砖墙,新旧结合,变了一副模样。 </p><p class="ql-block"> 老大门的兴建,起初承载着抵御匪盗、护佑家族安宁的使命。解放之后,社会祥和安定,它便悄然转变了角色,化作一方温馨的港湾,为人们遮风避雨,亦成闲暇时的欢聚之所。冬日暖阳下,老人们悠然相聚于此,闲话家常,尽享天伦之乐;盛夏时节,此处穿堂风拂面而来,格外清凉宜人,引得妇女们携针带线前来纳凉劳作。放学归家的小顽童们也不甘寂寞,纷纷涌来,在两侧光滑的条石上嬉戏追逐,笑声连连;而朝气蓬勃的男女青年们,则常在此欢聚一堂,或谈笑风生,对过往行人品头论足,或兴致高昂时引吭高歌,那悠扬的旋律随风飘散,回荡在整个街巷之中,为这古朴的老大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庄进行统一规划,老大门被拆除,门上的牌匾早在文革开始那年的夏天就被毁坏了。因为没有影像资料和文字记载,老大门的形象和在此发生的那些故事,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p> <p class="ql-block">  文字由族人孙子福回忆口述,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