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讲老师/陌上花开</p><p class="ql-block">讲义原文/文平</p> <p class="ql-block">第七讲填词要点·《一剪梅》 </p><p class="ql-block">今天主要跟大家学习和交流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填词要点《词源》卷下附有杨守斋(缵)《作词五要》,为南宋格律派词学的重要论著。下面我们来作一下简单介绍。</p><p class="ql-block">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说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二泉映月》表达是忧愁、悲切;《喜洋洋》表达的是欢快、喜悦;《满江红》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等,反之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p><p class="ql-block">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宫为宜也。这个“律”就是指的词的宫调。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最早附刊于元杨朝英所编的散曲选《阳春白雪》卷一。他谈到宫调时说:“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仙吕调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大石风流蕴藉,小石旖旎妩媚,高平条畅晃漾,般涉拾掇(duō)坑堑(qiàn),歇指急并虚歇,商角悲伤宛转,双调健捷激枭,商调凄怆怨慕,角调鸣咽悠扬,宫调典雅沉重,越调陶写冷笑。”虽然有些表述后人还不能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但此观点在文学界亦有较大影响,而被后来许多学者所认可。总的来说,认为一定的感情内容和一定的宫调形式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这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或谓善歌者融化其字则无疵,殊不知详制转折,用或不当则失律,正、旁、偏、侧、凌犯他宫,非复本调矣。诗可以个别字不遵格式,然后在本句或下句用拗救来符合格律。词不同,词谱上标平、标仄处是不可通融、不可改变的。即便是标中(可平可仄)的地方,也要谨慎处理。</p><p class="ql-block">第四要随律押韵。如越调《水龙吟》,商调《二郎神》,皆合用平入声韵。古词俱押去声,所以转折怪异,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称赏之,是真可解颐而启齿也。词的押韵要符合规范,不能乱来,否则就会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第五要立新意。若用前人诗词意为之,则蹈袭无足奇者,须自作不经人道语。或翻前人意,便觉出奇;或只能炼字,诵才数过,便无精神,不可不知也。更须忌三重四同,始为俱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诗言志,词言情。因为词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诗有着明确的分工。词中,多表现的是离情别恨。要写情,首先要在作品中注入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惟有这样,方能成就有新意的作品。一首好的作品,是作者人格的写照,也是作者思想的彰显。其中更是满载着作者的精神和灵魂。那么,这些东西是如何进入作品中去的呢?当然在于作者对其作品所注入的情感是否真切了。如何去看待和品味词中的“情”呢?赋情于词,手法是次要的,用心才是首要的。“词婉于诗”。“婉”是指词可以更自然朴实地表达人之本性的真情实感。清浅道白,花前月下,不必介意你写的多么缠绵悱恻。只要是真情实感,而不是要虚情假意的堆砌强凑。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读、多写、多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创作出好的词作来。勤能补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二、学习词牌《一剪梅》</p><p class="ql-block">1、词牌简介《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此调以周邦彦词、吴文英的词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周词三平韵,吴词四平韵。区别在于第四句是不是押韵。</p><p class="ql-block">2、格式《一剪梅》,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周邦彦</p><p class="ql-block">一剪梅花万样娇。 斜插疏枝, 略点梅梢。</p><p class="ql-block">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中中中句 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轻盈微笑舞低回, 何事尊前, 拍手相招。</p><p class="ql-block"> 中平中仄仄平平句 中仄平平句 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夜渐寒深酒渐消。 袖里时闻, 玉钏轻敲 (钏chuàn四声)</p><p class="ql-block">中仄中平中仄平韵 中中平中句 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城头谁恁促残更。 银漏何如, 且慢明朝。</p><p class="ql-block"> 中平中仄仄平平句 中仄平平句 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吳文英 上下阕各四平韵《一剪梅》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吴文英 </p><p class="ql-block">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蛾鬟。</p><p class="ql-block">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p><p class="ql-block">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p><p class="ql-block"> 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p><p class="ql-block">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再看龙榆生式词谱,周邦彦格式</p><p class="ql-block">;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中,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中平中,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其中第二句:中中中中。说一下,这句平仄在正版《钦定词谱》是:⊙◎⊙⊙,⊙本仄可平;◎本平可仄。那么,为什么词谱标注的都是可平可仄呢?这是因为本词牌有许多作品可校对,这些作品的这个位置有的平,有的仄。但是,具体到一首词,它肯定是遵守平仄规律的,起码上下片2、4位置的字的平仄是相同的。我们填的时候,可不能不管平仄,不能填成: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也不能填成:仄平平平,平仄仄仄,等等。并且上下片最后一个字的平仄要相同。以后碰到其它词牌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分析一下正确的格式。因为我们填出来的作品,一首就是一首,一首词不可能是几首词的综合,没有什么互相校对的问题。一定要符合起码的平仄规律。这也是审词牌的一项重要工作。吴体只是第四句押韵,其余和周体相同。</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点要注意:吴体格式里没有可平可仄。</p><p class="ql-block">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我们填的时候非得严格按这个格式吗?不完全是。前面格式中标了可平可仄的地方,可以参照处理。有一些词牌正体的格式里也没有可平可仄,那是因为修订词谱的时候,本词牌没有其它作品可校对,仅此一首,或者几首平仄都一样,只能严格按它的平仄来填。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整句都是可平可仄,二是整首都没有可平可仄,第一种情况,不可以不管平仄,第二种情况,不是没有可平可仄,而是没有标出,我们可以参考本词牌的第一首处理。其它情况,可以参考我们上一讲的内容: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平仄标注“中”的时候,一定不要以为这些“中”字处可随便填,要查正版钦定词谱,看看这些“中”字处,本来应该是平是仄,以避免出现“平仄平平平平平”这样的句子,仍然不能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等,词没有这些专门的要求,但遇到“诗句”的时候,就尽量避免。</p><p class="ql-block">3、词例又一体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六平韵,蒋捷。</p><p class="ql-block">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p><p class="ql-block">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p><p class="ql-block">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p><p class="ql-block">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p><p class="ql-block">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我们看蒋捷的这首《一剪梅》句句带韵,这就是变格,上下阕六句六平韵。没有标出可平可仄的地方。那我们就可以参照周体也就是周邦彦的正格来处理。这个词牌变格很多,钦定词谱中以周词吴词为正格,也有的词谱以李清照词为正格。目前网络上以蒋捷的词为正格较常见!这次我们来讨论蒋捷这首: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本词第四句有两种版本:《钦定词谱》:秋娘容与泰娘娇。网上大多情况:秋娘渡与泰娘桥。蒋捷到底是写的什么?没有确定的结论。秋娘渡、泰娘桥,都是吴江的地名,一个是渡口,一个是桥。至于如何去理解这不同的两句,秋娘渡与泰娘桥,舟行经过的两个地方,当然这秋娘与泰娘两个形象使作者想起了家乡的妻子。秋娘容与泰娘娇,按字面意思,是说秋娘与泰娘长的一样的娇美,但联系到吴江,其实说的还是这两个地方的秋娘渡和泰娘桥,还是想起了家乡的妻子。</p><p class="ql-block">4、审词牌下面我们来分四步来审《一剪梅》这个词牌。</p><p class="ql-block">1)押韵现在大家继续看这首词的韵字: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请大家找出韵字:浇、摇、招、桥、飘、潇、袍、调、烧、抛、桃、蕉。《词林正韵》第八部平声 二萧三肴四豪 通用(上声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 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通用),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这里的“飘”“潇”同韵,都是韵字重叠使用,我们把这种韵字重叠使用,用韵方式叫做叠韵。叠韵分两种:一是叠字韵就像“风又飘飘”“雨又潇潇”,“飘飘”是叠字,在韵脚上就是叠字韵。二是叠韵母,比如“逍遥”是韵母相同,如果在韵脚上也视为叠韵。概括地说:同韵母的两个字同时出现在一个韵脚,就都属于叠韵。我们再看李清照这首词:</p><p class="ql-block">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p><p class="ql-block">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p><p class="ql-block">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p><p class="ql-block">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邻的两句连用两个“头”字作为韵字,这叫做重韵,凡是韵字重复使用的都叫做重韵,这种用韵方式在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在很多的词牌中,却是出彩的亮点,比如:《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如梦令》:知否、知否......争渡、争渡......《钗头凤》:错、错、错;莫、莫、莫等。还是举《长相思》的例子看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这个词牌不但有重韵还有叠韵,大家读一下,是不是很流畅的感觉。很多资料把重韵也归到叠韵里面,这个大家明白就好,这是审词牌必须注意的一点。</p><p class="ql-block">2)句式上下片都是7,4,4,7,4,4 ,先看里面的7字句,我们打出来,且注上平仄:</p><p class="ql-block">一片春愁待酒浇,中仄平平中仄平(韵)</p><p class="ql-block">秋娘渡与泰娘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何日归家洗客袍?中仄平平中仄平(韵)</p><p class="ql-block">流光容易把人抛,中平中仄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像不像一首的七绝?它只是第三句也用了韵--袍,如果我们把这个“袍”字改一下,比如改成“枕”就是:一片春愁待酒浇,秋娘渡与泰娘桥, 何日归家清客枕,流光容易把人抛,四个七言句,像极了一首七绝,而整首词看起来就是一首七绝每句后面加两个四字句相对。所以前人把词也叫做诗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诗馀,并不是说它是“诗之剩馀”,而是说它是在诗的基础上加字加句而成。加字加句是为了与旋律相协,同时,加了字句,形象会更加丰富,更加生动。</p><p class="ql-block">3)对偶和重字下面我们再看四字句有什么特点,每两个四字句都有对偶,这个特点,不管用谁的格式都一样的,每两个四字句对偶。有不对偶的吗?有!如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吴文英的“教问孤鸿,因甚先还、雪欲消时,泪不禁弹、春在西窗,灯火更阑”等等。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或时间空间的顺序关系,有人把这叫做“流水句”。“流水句”,不是流水对,流水对是对仗,而“流水句”不是对仗。“流水句”只是有因果关系或时间空间顺序关系的上下两个句子。但它是可以代替对仗或对偶的,所以,如果《一剪梅》此处没有对偶,就一定要用“流水句”。注意这个词牌对偶的特点:不但不拘平仄,而且有意用了重字:“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潇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里的“上、又、字、了” 每一个对偶句都有重字,而且都在同一位置,这显然是作者有意这样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语气,同时读起来有一种韵律回环的美感,这是这个词牌独有的特点。词中允许重字,但是重字都很有规律,无论对联、写诗、填词都把不规则重字视为硬伤。我们用时要用的好,要让人感觉比不重字更好。比如苏东坡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重复了好几个字,“墙”字用了四次,甚至“笑”作为韵字也重复到词里面,这在写诗中都是不允许的,但苏轼在词里用来却流畅自然,妙手天成,这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4)题材大家看以下的词例:一剪梅(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钏chuàn)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应该是感伤的情调。再看: 一剪梅·赠友人(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鬟huán)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这个好懂,第一句就说伤心了。</p><p class="ql-block">再看:一剪梅(李清照)</p><p class="ql-block">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p><p class="ql-block">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p><p class="ql-block">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p><p class="ql-block">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这个是什么情调?还是伤感。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剪梅 (蒋捷)</p><p class="ql-block">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p><p class="ql-block">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p><p class="ql-block">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p><p class="ql-block">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p><p class="ql-block">这个第一句一看就有愁了。综合以上四个最有名的词例,我们可以发现:《一剪梅》这个词牌,所填的内容都是略悲伤的,都有些愁苦,相思啊,送友啊,郁闷啊之类的,但是,都没有到死去活来的程度。所以我们填的内容也要略伤感一些、缠绵一些。</p> <p class="ql-block">本讲提纲:</p><p class="ql-block">一、作词要点</p><p class="ql-block">二、《一剪梅》 </p> <p class="ql-block">学号昵称:7005文平</p><p class="ql-block">词班第7讲作业</p><p class="ql-block">填《一剪梅》一首,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剪梅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周邦彦</p><p class="ql-block">词牌格式(词谱):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周邦彦</p><p class="ql-block">词谱:</p><p class="ql-block">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中中中句,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一剪梅花万样娇 斜插疏枝 略点梅梢</p><p class="ql-block">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 </p><p class="ql-block">轻盈微笑舞低回 何事尊前 拍手相招</p><p class="ql-block">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中平中句,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夜渐寒深酒渐消 袖里时闻 玉钏轻敲</p><p class="ql-block">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p><p class="ql-block">城头谁恁促残更 银漏何如 且慢明朝 </p><p class="ql-block">评阅要点:</p><p class="ql-block">1、平仄格式: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p><p class="ql-block">2、句式:744 744,744 744 ,吕调。</p><p class="ql-block">3、对偶:上下阕的第2 3句,第5 6句均要求对偶或者是流水,四字句:中中中中的地方要注意。</p><p class="ql-block">4、用韵:周邦彦体上阕六句三平韵,下阕六句三平韵。</p><p class="ql-block">5、这首词的格式要求,上下阙格式相同。</p><p class="ql-block">6、内容都是略悲伤的,都有些愁苦,相思啊,送友啊,郁闷啊之类的。</p><p class="ql-block">7、脉络是否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剪梅. 相见难</p><p class="ql-block">词/文平</p><p class="ql-block">灯火阑珊晓月残。醒也难安,卧也无眠。</p><p class="ql-block">悔将爱恋种心田。梦中承欢,梦外应怜。</p><p class="ql-block">慵坐妆台对镜看。两渊清潭,一袭幽兰。</p><p class="ql-block">与卿情愫付琴弦。爱起波澜,恨却缠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