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堪称大百科全书似的存在,他就是沈括。</p><p class="ql-block">沈括完全是工科、理科、医科、文科、艺术全部精通的全才,并且将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全部用应用于工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譬如他在数学方面提出隙积术、隙积术等几何解题新方法。沈括任职司天监时,制定了《奉元历》,在任职期间观测天体运行规律,绘制北极星运行轨迹等。</p> <p class="ql-block">在地理方面,沈括还曾绘制《天下郡县图》。</p> <p class="ql-block">在材料学方面,沈括还提出纯钢的锻造之法。他还很喜欢考证,譬如论证为何有些铜镜的花纹在光照下花纹能够投射到墙面等等。</p> <p class="ql-block">放在今天,可以成为跨多学科领域的教授专家,还能获得多项发明创造专利。</p><p class="ql-block">可惜那时候没有期刊可以投稿,于是这位博学的大学者只好自己将自己的成果分门别类的整理成一本书,名为《梦溪笔谈》,对古代科学知识感兴趣的小朋友一定要读读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但最让人折服的是,这位智商卓越,随意哪一个学科稍微用点心就能攻克疑难问题的大学者,还是位精通诗词、音律、绘画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在音乐方面</b></p><p class="ql-block">沈括写过《乐律》《乐伦》二本书籍,并且论证各种音调,如宫、商、角、徴、羽等等来源以及演变,并且研究各种乐器的构造形式。甚至于提出制作琴身的木材该如何选择,才能保证琴音的清凉,他提琴最好用多年生的桐木,需要的木的性质都丧失之后,声始发越。指出木坚如石,可以制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在绘画方面</b></p><p class="ql-block">沈括更是站在科学的角度去欣赏画作,分析画作的优劣。</p> <p class="ql-block">1、沈括第一个批评了很多收藏书画的人其实只是为了博取虚名,听到传言中的名流书画就争相购买,其实这些人并没有什么鉴赏力,不得不说言语尖锐,但观点在千年后仍然适用。其实沈括自己也是个收藏家,收藏了很多名人字画。</p> <p class="ql-block">2、沈括对绘画要求严谨。他从欧阳修得到 一幅《牡丹丛》推测画的牡丹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的。因为画面有只猫,二猫的眼睛是一条线,而推测图中画的牡丹是正午时分的牡丹,因为猫的眼睛在早上、晚上都是 圆形的,唯有到了正午才是一条线。可见沈括对艺术的要求也是科学而严谨的。</p> <p class="ql-block">3、沈括论证了绘画的透视原理。他评价李成的山水楼台,提到: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p><p class="ql-block">所以沈括认为如果画真山,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一座山,因为一座山就挡住了后面的群山,绝对不可能画出层层弟弟的山峦,更不可能山谷之间的溪水细节都 看的清清楚楚。因此,沈括认为李成不知道物体远近大小的透视原理。</p> <p class="ql-block">4、沈括对诗词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诗词更重要的是涵义,而不是一定要咬文嚼字讲究工整度。</p><p class="ql-block">他举例崔护《题城南诗》,其中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说是唐人觉得诗句不工整,意思不完整,于是改了:人面只今何处在。但世人觉得去年今日此门中,已经有今了,所以还是只记得前一句。</p><p class="ql-block">所以沈括觉得,做诗不必一味锤炼润色文字,诗的意境更为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所以,由此可见,沈括不但是一位文理工全才,还是一位很有个人观点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片由即梦Ai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