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田野摄制</p> <p class="ql-block">▼邢台市好南关是邢州古城南部的历史文化街区,自古为商贸重镇,以8条特色街道为核心,融合明清建筑与现代业态,现为国家级AAA景区和文旅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好南关街景</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4日晚,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皮影戏在邢台好南关展演。沙河市下解村的皮影戏,源自元代传入的古顺德府南关老戏皮影分支,明代随晋冀豫三地商贸往来兴盛,逐渐形成老怀调、西调等班社体系。据清代《沙河县志》记载,当地有“以牛皮刻影,张灯作戏,以娱神祈愿”的民俗活动。现存最早的工尺谱抄本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口传剧本保留《杨家将》《西游记》等传统剧目。1949年后,解村戏班等团体通过整理改编使表演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 ▼搭建布景</p> <p class="ql-block">▼表演时采用三根竹签操控影人,配合马号、梆子、胡弦等乐器演奏,其中马号吹奏技法为冀南地区独有。唱腔以四句腔、甩腔为核心结构,融入山西梆子高亢腔调与本地小调婉转特色,方言念白保留“得劲儿”“晌午头”等俚语词汇。影人造型借鉴邢台开元寺等古寺庙雕塑风格,武将形象多采用凤翅盔、鱼鳞甲等装饰元素。</p> <p class="ql-block">▼影人制作选用邢台南关特有的熟牛皮处理工艺,经刮皮、脱水、阴干等24道工序制成半透明皮质。雕刻时运用阳刻线条表现文官服饰花纹,阴刻技法勾勒武将面部轮廓,着色使用槐黄、靛蓝等植物染料。成品影人高度在33厘米至50厘米之间,关节活动部位用线绳串联,头部可单独更换以适应不同剧目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