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矿区里的钢钉》曲艺名家李刚写真

作家鲁一夫

<p class="ql-block">中国煤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正认识李刚是在2017年12月天津的一个傍晚,那天,渤海的夜空星光灿烂明月高悬,群星灿烂。著名的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我的恩师张志宽先生喜收高徒,为李派快板艺术开枝散叶添丁加瓦。人到中年的李刚文绉绉的戴着一副眼睛携着太行山风和浑身散发的华北平原故土的质感走进了我的视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师父百余名弟子和入门比他晚的我来说,李刚是陌生的,他可能也不知道我的姓字名谁,管他呢,亲不亲,一家人嘛。都曾是太行山的娃,经人介绍反正就认识了,一阵握手寒暄,距离缩短到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人都有自己那些属于过去的胶片和现在的镜头,那些存在于心底的回忆,在那个晚上开始沁透融化。我们对快板艺术的追求,对恩师张志宽的爱和敬仰,对彼此的了解大概就是此刻铺平垫稳,心灵相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出生的他,比我小19岁,我曾戏谑过他:“76年你出生时要是会说话了,应该叫我解放军叔叔”。因为那年,我已参军,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文艺战士。但他拜师比我早,按照曲艺门儿里的规矩,我坚定不移的管他叫师哥。</b></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李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认识近十年了,至今令我费解的是他的网名怎么叫“邯郸小地主”?是他家庭曾经是剥削阶级地主出身?疑惑本人长像圆圆乎乎的酷似地主老财?还是他在本地呼风唤雨前呼后拥极尽霸主地位?其实都不是,这是我师父张志宽先生携弟子全国巡演莅临邯郸站时,玩笑中送他的雅号“邯郸小地主”,因此而得名。师父起的不做探究,爱谁谁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李刚呱呱坠地在邯郸市一个叫峰峰矿区的第四煤矿生活区。这块土地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西邻太行山,东为华北平原,区划形状犹如一条船。中部有一条太行山系的支脉,构成了峰峰地理上的中脊,北部有青兰高速高傲的张扬穿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刚说“家里很劳动人民,父亲是相邻通二矿机电科压风机房的修理工,母亲在和村镇一家国企餐饮行业当会计。父母上班工作忙,顾不上照顾他,他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当时的生活区就有一条主街道,卖菜卖肉卖烟酒的总共就十几家,繁华区域不超过40米。我就在家门口上小学,学校也就几排瓦房和一个不大的小操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哦,敢情李刚不是地主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矿区的家庭,总带着一股与煤尘交织的烟火气,简单却扎实,像井下的煤层一样,藏着沉默而厚重的温暖。李刚的寥寥几句,勾起了我对矿区生活历历在目的过往烟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的春天,我作为军械技师曾到过河北的鹰手营子矿区为我驻守部队检修武器。矿区的清晨,是被机器的轰鸣声唤醒的。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厚重的云层,井口旁的风镐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大地的脉搏,与矿工们的心跳同频共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矿工们,头戴安全帽,匆匆走向矿井。他们的脸上,带着几分未消的睡意,却又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路旁的早餐摊前,升腾着袅袅热气,油条在油锅里翻滚,豆浆散发着醇厚的香气。矿工们买上一份早餐,一边吃着,一边谈论着当天的工作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矿区的建筑,大多朴实无华。一排排斑驳的平房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扇窗户里,都藏着一个家庭的故事。阳台上,晾晒着色彩各异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是一面面飘扬的旗帜,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温馨。沿着矿区的主干道前行,便能看到热闹的集市。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新鲜的蔬菜水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招揽着顾客。五金店里,摆放着各种工具和零件,矿工们在这里挑选着工作所需的物品。还有那小小的杂货店,虽然店面不大,却应有尽有,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孩子们喜爱的零食玩具,满足着居民们的各种需求。集市上,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矿区的家庭,没有精致的摆设,却有着最实在的牵挂。孩子们放学回来,书包一扔就窜到巷子里疯跑,灰头土脸地玩到天黑,直到家里传来“吃饭了”的吆喝,才恋恋不舍地跑回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被母亲拉到水龙头下,用肥皂搓掉手上脸上的黑灰,洗出一盆浑浊的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矿区岁月,烟火长歌,李刚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贫下中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李刚坚韧不拔,后来李刚孜孜以求,后来李刚“腕儿”了,成了当地的人物: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快板协会副会长、邯郸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冀中能源曲艺家协会会员、峰峰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艺快板书传承人、高级快板书教师资格,现任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宝峰矿业有限公司九龙矿后勤服务部工会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历史档案梳理他的履历,我发现:大浪里的人,有的奋力挣扎,有的咬咬牙坚持,也有的只会随浪浮沉。这个“小地主”少年便怀揣“鸿鹄之志”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曲艺节目,每天下午按时按点守在收音机旁听《每日相声》,主持人是河北的袁冀民老师,节目里的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深深吸引着他。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打扫卫生,无意中从床下角落里找到了一支横笛和一个快板的小节子,李刚非常兴奋,问他爸爸怎么打快板,父亲说,他小时候在学校就会吹笛子,快板也是爱好,想学没学会,爸爸也教不了,李刚感到很失望。一天,父亲的一个朋友去家里做客,看到他拿着快板小节子呱唧呱唧的玩弄在手,就对他说,他会打一点,可以教你简单的打法。并给李刚写了一个快板小段儿叫《带脏字》,适合这个年纪演。李刚得到启蒙,欣喜若狂。家里不大的房间里开始了他天天的躁动。呱唧呱唧的练习下,“小地主”很快掌握了小节子的单点和简单的板词合一练习。那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演出,李刚踊跃报名上台表演,没想到台下掌声一片,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盛赞。成功的喜悦让他更加热爱了曲艺,兴趣也愈发浓厚,到了爱不释手,走火入魔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刚到处打听寻找教快板相声的老师。只要听到一些消息,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就主动去找老师学习。向山东快书名家张小会先生学习山东快书艺术,向相声名家祁建国先生学习快板和相声艺术。几年间,他又先后找到王金东、盖矿红、申子莲、王新强、董新平等先生学习快板。就冲他这股热爱劲儿,老师们都愿意教给他,从一开始的小节子简单打法到双手合板,唱词表演加动作,基本功也一天一天熟练扎实起来,让他受益颇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拜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鸿民先生和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先生为师。多次参加全国曲艺创作高研班,得到了许多名家大师的指点和帮助。2012年,在黑龙江“第四届全国中煤艺术节”获得曲艺小品二等奖;同年,在西安第三届全国职工曲艺小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14年在北京获全国首届“高元钧”杯山东快书优秀演员奖。2012年02月01日由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审批取得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资格。2014年01月26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审批取得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资格。2017年08月18日,担任河北省快板委员会副会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11月,获得峰峰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快板项目。2017年12月,由中国文化部全国文化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审批取得高级快板教师资格。2021年,担任邯郸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你看看,“邯郸小地主”就凭这些沉甸甸的成绩怎不令我对他刮目相看,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5年7月,19岁的李刚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新三矿,工作是下井看守运煤皮带。对井下工人来说,这是一个危险枯燥单调寂寞的活儿。当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曲艺的时候,九龙矿的矿工会主席找到了他。九龙矿是91年新开采的煤矿,成立了一个文工团,缺少曲艺演员,矿工会主席打听到李刚从小喜欢曲艺,且一直在学习和演出,就想把他调到九龙矿。当满脸都是黑煤面的李刚升井后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跳了起来,多少年梦寐以求的职业和愿望终于要实现了,他非常爽快的答应下来。1998年3月,正式调入九龙矿工会文工团,一干就是二十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钢用在刀刃上”。从一名基层的文工团小演员到矿工会宣传部长,李刚凤凰涅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大显身手尽情发挥,先后为企业写下了百十余段多种形式的曲艺节目,创作的群口音乐快板《安全生产大如天》、山东快书小品《支书赞》、豫剧快板《劳模标兵赞》、天津快板《九龙巾帼展风采》等多次在邯郸市、峰峰集团获奖。2018年他下基层到后勤服务部担任车间工会主席,期间创作了快板《九龙明天更辉煌》、《职工宿舍亮点多》等多段脍炙人口的节目,受到了职工的高度赞扬,就像一根钢钉深深地镶嵌在家乡广袤的沃土里,成了矿区名副其实收获最大的“地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日子里,总有人用不寻常的勇气,守护着自己前行的路。学艺四十年来,他的曲艺圈子越来越大,结识的曲艺老师越来越多,也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指点和传授,特别是李立山先生、刘西雨先生、宋德全先生。2013年3月他在山西太原正式拜师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鸿民先生,2015年9月在天津正式拜师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人生走到这一步,是不是低调,能不能圆满,李刚觉得突然没那么重要了。哪什么对他是重要的呢?他说“历史从不只有胜负与排名,好多人和事,终归留下一个名字,我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拜在师父张志宽的门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故事,就好,我洗耳恭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刚初次和张志宽见面,是在2008年的平顶山。峰峰矿区让李刚去参加全国煤炭行业曲艺培训学习班。在那里,他见到了很多大腕级的曲艺表演艺术家,但印象最深的是张志宽的授课。他说“我当时看到他的时候,很激动,觉得这辈子能有机缘,能这么近距离的和张先生接触真的是太难得了,他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板式,讲的都非常细致,他那平易近人的话语,出神入化的表演,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我想,如果有一天能拜在张先生的门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性格比较内向的我始终都没有敢张开口,机缘就这么错过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漫长的等待,到了2014年8月在北京首届“高元钧杯”山东快书大赛上,李刚又和张志宽不期而遇。然而,在心里酝酿了好几次的他始终都没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转眼到了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向他山东快书师父李鸿民先生说出了想法,李鸿民说:“我可以帮你推荐一下,看看张先生愿不愿意收下你。”一个小时后李鸿民电话打了过来说:“张先生已经同意收下你作为徒弟了,也希望你好好学习快板艺术,这是张先生的电话,你可以跟他联系一下。”看着记录下来的电话号码,“小地主”激动万分,拿起手机拨了过去,一个亲切而久违的声音:“喂!李刚吗?李先生已经和我说了,说你也很热爱快板艺术,希望你多学多练,正好两个月以后我去邯郸办点事情,如果能见个面更好,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我帮助的,你可以提出来,我们相互学习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喜从天降,这是哪个祖上烧了高香,激动万分的他开始掐着指头算日子,等待着和大师重逢的那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天气很热,我在车站接上先生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吃过饭,安排好住宿,已经是夜里11点半。到了房间,我给张先生冲了一杯茶,张先生说:“来吧,你先给我唱一段。”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唱的是《三打》,刚唱了一段,张先生就喊停,说这里边的人物应该怎么把握,手应该怎么做,步子应该怎么迈,眼应该往哪看,句头怎么唱,都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叫我继续往下唱,就这样,一段一段的唱,一段一段的教,直到凌晨1点半才把这段教完,张先生连连的打着哈欠,说就到这里吧,回头你慢慢消化,说完躺在床上倒头就睡着了,看着睡熟的张先生,我心里特别的感动,小心翼翼的给他盖上了夏凉被,又给他倒上一杯水放在了床头,这才关灯睡觉。第二天的早晨,6点多钟张先生就醒了,我也赶紧起来,邀请张先生出去吃些早点,张先生摆摆手说:“我这次来,时间太紧张了,上午还得去办点事情,早餐就不吃了,咱们继续聊活。”说着话,我们又聊起了《武松打店》。刚聊了个开头,张先生说要先上个洗手间,往马桶上一坐,接着话题往下聊,我一边听,一边在屋里做动作练习,他突然说:“你刚才的方向整错了,人物的出场,从哪里出,到这儿的位置还得在哪,方向该往哪指,还得往哪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另外,动作也不对。”就这样,从他对段子的体会和理解,对人物的把握,表情的刻画,场面的布置,站位的角度,语言的层次,声音的高低,眼神的摆放等等,一一说给我听,说到激烈的时候,他还坐在马桶上给我示范,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等把节目讲完了,张先生这才想起来,我还在洗手间那,关上门,让我先解决解决,你再把段子好好琢磨琢磨。我是又想乐又感动,想乐的是,这老爷子一聊起快板来,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能忘我”。李刚如是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让李刚感动的是,张志宽对快板艺术的这种热爱,这种不懈执着追求的精神,快板就是他的生命,他希望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为快板事业多做贡献,让快板艺术发扬光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9月,秋日的阳光稀碎了一地,在渤海之滨的天津卫,李刚正式拜师张志宽先生,成为了李派张门正式弟子,赐名艺泰,那一刻他永志不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入门后,因离师父较远,就经常在微信上向师父求教,有不懂的就问,动作该怎么做,句头该怎么唱,该怎么用感情。在师父的指导下,艺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他和师兄弟们也联系颇多,经常在微信里向师兄弟们聊聊天、请教一些曲艺相关的问题,也能从中汲取很多的知识和养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师恩如灯,照吾前行。作为徒弟或许他从未当着师父的面说过感恩的话,但他是懂得感恩的人。那些师父陪他走过的晨昏,那些师父为他拂去的尘埃,早已成李刚心里最柔软的角落。他感谢师父用时光作引,以匠心为墨,在他人生的画卷上,渲染下最温暖的注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和我聊起我们共同的恩师张志宽时,他又断断续续唠唠叨叨的谈起他和另一个山东快书师父李鸿民先生的十次相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鸿民是邯郸曲周县人和李刚算是邯郸老乡,2011年第一次见面是在的连云港,中国曲协举办曲艺创作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先生映入了李刚的眼帘,因为他是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学员。当时我还很纳闷,也很惊讶,年龄这么大了还需要学吗?后来才得知他就是著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鸿民先生。一位七旬多的老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本应该躺在功劳簿上沉浸在荣誉里,但他还在为了山东快书艺术不断的创作和学习颠覆了李刚的认知。“笨鸟先飞,而且要不停的飞!”这是李鸿民先生的座右铭,也是那时让他感受到了李先生对山东快书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李先生叮嘱李刚在邯郸还要多练山东快书并可以收他为徒。通过不断的电话往来,2013年的3月30日在山西省京剧院隆重举行了拜师仪式,随后观看演出,听师父讲课,当时的激动无以言表。同年11月,里鸿民回到邯郸老家办事,李刚就把师父接到了家里,就开始教他山东快书。一板一眼,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从对人物的分析理解、到肢体的语言、声音的处理等等,钻进去,退出来,择得清,分得细,退的稳,接的紧,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讲解和示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8月,首届“高元均”杯山东快书大赛,他带着学生在北京又见到了师父,聊了好几个晚上。2020年6月12日里鸿民因病去世,噩耗传来,李刚万分悲痛,立马坐上火车直奔太原,为师父吊唁守灵并和其它弟子亲属筹办丧事。</b></p> <p class="ql-block">李刚快板书师父张志宽</p> <p class="ql-block">李刚山东快书师父李鸿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曲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也是中国文化的魂,继承发扬是包括李刚在内的每一个曲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快板书李派艺字辈传人,太行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名于斯的地方,是他永远都会留下足迹的传播之地。为弘扬传承快板书艺术,自2019年7月至今,李刚已将六名弟子收入帐下,为邯郸曲艺事业夯实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品德,做新时代的曲艺人”,他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这种信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道酬勤,李刚学艺四十年来,投名师,访名友,聆听名师教诲和传授。经常深入生活之中,步入百姓中间,汲取生动的语言,写作身边鲜活的事例。在创作上紧跟时代的节奏,用诙谐幽默的说、学、逗、唱以及肢体语言等表演手法出现在舞台上,真实的表演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耕耘不辍,力求创新,韵味上力求合辙押韵、抑扬顿挫,将理论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观察生活,取材生活,随时想出一小段,听见一些话,都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有时就用手机记录写下,发给朋友共享即兴创作的快乐,也为企业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你的脚,被你的鞋磨出了泡,让你日夜疼痛,你却还舍不得丢掉,那说明你喜欢。你会觉得,会有好的一天。突然有一天,泡破了,脚好了,你才会发现,这样的坚持,是多么的值得。</b></p> <p class="ql-block">李刚和师兄弟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凭借着自己对曲艺艺术的痴迷和爱好,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努力,蕴藏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演出经验,表演风格幽默风趣,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节奏明快,表演细腻到位,善于运用唱句口语化表现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情变化真实传神,善于和观众交流,出色的把节目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舞台上,并长期在邯郸市峰峰矿区进行快板书、山东快书、相声教学,带出一大批优秀学员,多次在全国、省市地区获奖,大力发扬、传承、创新了中国曲艺艺术这一传统形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偌大的中国,名李刚者成千上万,然此李刚非彼李刚。查阅字典,“刚”作为形容词:指坚硬、不柔软,如“钢铁,刚强,刚硬”;也可形容人的性格坚强、刚毅,如“他性格刚直”“刚正不阿”。作为名词:在古代指一种兵器,即“戈”,也泛指兵器。把李刚比作劈开太行,播下曲艺种子的一把桀骜顽强,刚硬不挠的利剑恰如其分并不夸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风都有莲花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不能再少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实际上,人到中年的他,人生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高潮,甚至结尾我都不知如何收场。但我知道,作为人民艺术家张志宽先生的高徒,这个小我19岁的师哥李刚在铿锵竹韵的韵律中,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华北一个叫峰峰矿区的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劳作耕耘奉献毕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8月15日于天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