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南朝智永禅师作《真草字千文》开始,历代书家接续,纷纷以千字文形式进行草书创作,其中有唐代怀素和高闲,宋徽宗赵佶,明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和解缙等创作的草书千字文最为著名,为书法的草书创作开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也使千字文形式成为草书学习的经典教程。同时,由于草书形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给后世的草书学习带来了字形标准模糊和不易辨识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素有当代草圣之称的于右任先生(1879年—1964年),自1932年在上海成立“标准草书社”开始,通过收集大量的历代草书碑帖,从百余位书法家的千余种帖本中选字,通过疏理研究,确定了71个草书代表性字符,重新构建了一套草书形体系统,以“百纳本”的千字文形式,在1936年完成了《标准草书》一书的创作。该书帖共1027字,其中950字是取自历代书家,77字为自创写法。在此书出版后的三十余年间,于右任先生又先后十次修定,经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当代草书的标准范本,基本上完成了于右任先生为此书帖自定的四个原则:“曰易识,曰易写,曰准确,曰美丽。”通过为草书字形建立标准化的方法,解决了草书学习难学难识的困难,也为当代草书发展起到了继往圣而开新篇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时至夏末秋初,居家读于右任先生于1949年所作的修定本《标准草书》,并信笔临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