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沂蒙老区费县兼职工作七八年,常和青年教师们讨论红色文化传承与基地建设问题,但还没能到现场好好看看。最近总算安排转了转,感触果然很不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奉命进驻山东。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带领下,自39年3月到12月,115师主力分路进入鲁西、鲁南地区,开辟了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扩大到平邑县天宝山地区,师部也迁至桃峪村。当年9月,115师会同朱瑞领导的山东分局在桃峪村召开了为期三周的高级干部会议,研讨解决对敌斗争策略、整肃纪律、军地协调配合等重大紧迫问题,为根据地发展奠定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9年11月初,中央决定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1300多人的抗大一分校干部和学员队伍,翻越太行,越过雪山,历时四十余天,于1940年1月到达沂南县高庄、张庄一带,开始了蒙山脚下,大青山周围的军政教学。数月之后的春暖花开之季,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主创人员有感于当地的山川秀水和对敌斗争需要,在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创作了流传至今的“沂蒙山小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但在反击日寇1941年11月的大扫荡中,抗大一分校、山东分局、省战时工委和115师机关各一部等5000多人被5.3万日军包围于大青山一带。面对强敌,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果断提出突围方案,从容指挥,以阵亡近千人的惨烈代价,取得成功突围的空前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15师主力于1941年3月移往莒南之后,曾长期盘踞天宝山地区,流窜为害华北一带的巨匪刘黑七卷土重来,大肆屠杀抗日军民。罗荣桓挥师费县,将其所部歼灭大半之后,刘黑七又先后投靠国民党顽固派李仙洲和日寇。八路军忍无可忍,1943年7月发起“柱子山”战役,一举击毙刘黑七,在费县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抗战胜利时,山东八路军的规模已达27万人,地方武装50万,根据地人口1700万,成为华东地区坚不可摧的堡垒。此后,山东八路军的一批精兵强将挺进东北,成为 “四野” 骨干,留下的则与新四军合并成为华东野战军主力。两支野战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再立丰碑,为新中国成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 —天蒙山怪石</p> <p class="ql-block">天蒙山望海楼</p> <p class="ql-block"> 蒙山,地处山东临沂市西北、沂蒙山腹地,为泰沂山脉分支。千米以上山峰有14座,知名的有龟蒙顶、玉皇顶、望海楼、玉柱峰、孟良崮、五彩山、大青山等,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p><p class="ql-block"> 天蒙旅游风景区位于蒙山之阳,景区内的望海楼海拔1001.2米。</p> <p class="ql-block">天蒙山人行索桥</p><p class="ql-block"> 双塔单跨吊悬索桥,中跨长度420米,中间有60米玻璃桥面,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玻璃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索桥南头为玉皇顶,海拔935米。</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小调”诞生地</p><p class="ql-block">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于1940年春,在驻地白石屋村创作了沂蒙山小调。阮若珊作词,李林根据当地花鼓调灵感谱曲。最初歌名叫“反对黄沙会”,用于揭露反动组织黄沙会破坏抗日的宣传,后改名沂蒙山小调,并修改了歌词。</p><p class="ql-block"> 这个文工团成员中,还有大名鼎鼎<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作《铁道游击队》的刘</span>知侠。</p> <p class="ql-block"> 阮若珊99年题字石刻:“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东蒙望海楼下的白石屋村</p> <p class="ql-block">最美费县大田庄</p><p class="ql-block"> 1941年8月到11月,抗大一分校在大田庄、五圣堂村一带驻扎近三个月,其中司令部就驻大田庄。</p> <p class="ql-block">115师桃峪高干会议茅草屋</p><p class="ql-block"> 位于桃峪村东面山坡,背依吴王崮,前望观音山,视野开阔,环境封闭,适合隐藏和保密。</p> <p class="ql-block">路在脚下—115师桃峪高干会议场景群雕。</p> <p class="ql-block">茅草屋内场景与遗物陈设</p> <p class="ql-block">屋内卧室一角</p> <p class="ql-block">茅草屋一侧的展览馆内场景</p> <p class="ql-block">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碑—迟浩田题写碑文</p> <p class="ql-block">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右上可见蒙山望海楼。</p> <p class="ql-block">抗大一分校大青山教学群雕</p><p class="ql-block"> 抗大一分校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1938年12月创办于陕北延长县,40年1月奉命迁至沂蒙山根据地。到1945年10随主力挺进东北时,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培养了1.4万余名党政军群干部,为山东根据地的巩固和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场景</p> <p class="ql-block"> 曾在抗大一分校工作学习的部分高级将领。耳熟能详的有周纯全、韦国清、杨德志、迟浩田、杨德中、曾国华、梁必业、孙继先、聂凤智等。</p> <p class="ql-block">虎视眈眈柱子山</p><p class="ql-block"> 柱子山位于费县县城南24km,座落于许家崖水库一侧,环境优美,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有故事的柱子山</p><p class="ql-block"> 1943年7月,鲁南八路军一举捣毁刘黑七据点南锅泉,刘黑七带领残兵败将1500人跑到柱子山构筑工事,负隅顽抗,11月15日晚被八路军击溃团灭,刘黑七逃跑中被击毙。</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主体由三块刺刀状灰色花岗石构成,象征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武装力量,碑高30米,鎏金大字"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由胡耀邦题写。碑体东、西两侧分别刻有陈毅、粟裕等将帅题词。</p><p class="ql-block"> 击毙张灵甫的山洞就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纪念碑下部台阶的右侧。</span></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与沂南西北交界处,蒙山山系,主峰536米。1947年5月,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王牌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3.2万人,这是解放战争中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决定性战役胜利。</p> <p class="ql-block">老区支前手推车</p><p class="ql-block"> 需要纠正的是,当时用的手推车应为木轮,比这种胶轮车笨重。</p> <p class="ql-block">锁蛟龙—孟良崮上山奇石</p> <p class="ql-block">降妖洞</p><p class="ql-block"> 张灵甫毙命于此,该洞现已大部坍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