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战前风云与敌我布防</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军偷袭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战争。美军为反击,策划轰炸日本本土,任务由陆军航空队中校杜立特肩负。</p> <p class="ql-block">图为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杜立特</p> <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18日8时20分,杜立特驾驶一号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甲板起飞,随后15架B-25轰炸机相继升空,突袭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因燃油耗尽,各机组未能按计划降落在衢州机场,除1架飞抵苏联、2架坠于敌占区,其余13架的机组人员迫降或跳伞后,获中国军民救助——64人脱险(1人牺牲),其中51人辗转至衢州南郊汪村的空军第13总站集中,休整后转赴重庆,此即“杜立特行动”。</p> <p class="ql-block">图为被营救的美军机组人员在衢州南郊汪村防空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杜立特行动震动日本朝野,为摧毁衢州、丽水等机场以消除本土威胁,日军决意发动“浙赣战役”。4月21日至30日,日本大本营连续向驻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下达命令,要求击溃浙境中国军队、摧毁航空基地。4月21日,6架日机轰炸衢州机场,成为侵犯前兆。</p>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日军抽调约20万兵力组成浙赣兵团:日寇第十三军自杭州向西进,第十一军从南昌向东进,企图东西对进、南北夹攻,摧毁衢州机场、打通浙赣铁路,实现“以战养战”。千年衢州瞬间沦为风暴中心,一场关乎存亡的保卫战就此打响。</p> <p class="ql-block"> 针对日军企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会战的指导方针:在浙赣线正面避让,逐步抵抗、逐次后撤,诱敌至衢州地区后,以一部坚守衢州城,主力在外围两侧布防,形成合围之势歼灭敌人。第三战区调集第七、第二十三、第二十五、第三十二集团军所属11个军约30万兵力迎战,长官司令部从上饶转移至福建建阳,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武夷山设指挥所。</p><p class="ql-block"> 详见《浙赣会战要图》</p> <p class="ql-block"> 衢州作为浙赣铁路沿线军事重镇,城墙高10米、宽5米,外侧环绕深阔护城河,素有“铁衢州”之称。蒋介石命嫡系第八十六军担任城防,以第十六师、第六十七师守城,第七十九师在浙赣线正面牵制敌人。其布防形如口袋:第八十六军驻守袋内各险要关隘,第四十六团谢士炎任城防司令为核心;外围环山埋伏的军队,南面有第74军3个师、第49军105师和预备第5师,北面有第26师、第26军3个师、第25军3个师,西面有第50军145师、第21军3个师;另有驻守寿昌的独立第33旅、上方的第一游击纵队、济源的奋勇队等不在正面迎敌之列。</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蒋介石向第八十六军发布命令:“此次金衢会战,关于党国之存亡者甚大,该军守卫衢州,责任最重,务希重申连坐法,督率所部,上下一致,誓与衢城共存亡……”22日,八十六军第十六师中尉通讯员张昌棋又收到通报,委员长令八十六军死守衢州。第八十六军备足一个月的弹药粮草,官兵同仇敌忾,加紧修筑工事,誓与敌人决一死战。</p> <p class="ql-block"> 5月下旬,第八十六军通过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和衢县政府下令,限3天内全城百姓、物资撤离至40里之外。4万多居民肩背行李、手提布包、担箱挑笼、扶老携幼,离城逃难,日军飞机却不断狂轰滥炸,衢州城火光四起、断垣残壁,更添凄凉。</p>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起,日军第十三军分别从杭州、萧山、富阳等地沿浙赣铁路两侧向衢州进攻:16日占嵊县、诸暨,20日陷东阳、义乌,21日清晨,24架敌机轰炸衢县,同日夺永康,27日破衢州东部屏障龙游,28日、29日下兰溪、金华,30日取衢州北部的寿昌县(今属建德)。期间,北路敌人5月23日从浦江赴兰溪,28日沿龙游北部趋峡口,我军稍作抵抗后撤退;南路敌人23日从武义赴汤溪,28日从草鞋岭赴尚论岗,守军顽强抵抗,双方互有死伤。</p> <p class="ql-block"> 5月29日,日军对衢州形成半包围,形势危急。当日下午5时,第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以去航埠收容第十六师残部为由离城,军部直属部队相继撤离,导致城内秩序大乱、军心动摇。副军长兼第六十七师师长陈颐鼎回城后及时制止混乱,稳定了军心。</p><p class="ql-block"> 30日,敌人大量涌至,北乡尽遭蹂躏,西路进抵滂川并在上童村设兵站,日军己完成进攻衢州的准备。我军奋力抵抗,炮声如雷、弹如雨下,第三层、第四层要塞先后被攻破。</p> <p class="ql-block">二、壮烈的衢州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6月1日,日军对衢州城发起进攻,第八十六军官兵奋起反击,战斗异常激烈。南路第三层要塞、北路第二层要塞战况胶着,埋伏在山上的我军虽从高处轰炸,却未能命中目标。</p><p class="ql-block"> 日军第二十二师团主力猛攻城东外围徐八垅阵地,集中大量炮火掩护步兵前进,同时出动10多架飞机全天轮番轰炸。经三次失而复得,徐八垅阵地仍牢牢掌握在八十六军手中,日军遭较大伤亡,我军亦伤亡1200多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月2日,北路姜家坞、杨家岭、赤山等地被敌人攻陷;南路前锋抵樟潭镇,第六十七师凭东迹江抵抗,使敌人未能得逞。</p> <p class="ql-block"> 6月3日,日军多路人马逼近:第22师团已在前沿,第116师团进至城北衢江北岸,第32师团抵城北5公里的姜家坞附近,第15师团到乌溪江东岸且一部渡至西岸,河野混成旅团进樟树潭并向西南铁路线进攻。各路日军联合发起全面进攻,八十六军浴血激战,打退多路进攻。</p><p class="ql-block"> 敌第15师团先以大批飞机狂轰大南门一带,炸毁我军野战工事、炮兵阵地及军部3架无线电收发报机,导致对外联系完全中断。</p> <p class="ql-block"> 3日下午,日军组织两股约100余人的突击队,在炮空火力掩护下冲进城内。防守核心阵地的第十六师四十六团团长谢士炎立即组织反击,击退一股;另一股冲到大南门指挥所附近,第六十七师特务连连长高远举一马当先,手握刺刀,率全连官兵在瓮城与敌展开肉搏、拼刺刀,这一战,守军伤亡200多人,全歼入城日军100多人。大南门指挥所保住了,但高连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 高连长率全连官兵在瓮城与敌展开肉搏战。</p> <p class="ql-block"> 6月3日夜起,接连3天3夜倾盆大雨,山洪暴发,衢城西侧、北侧、东侧的衢江、乌溪江水位猛涨,日军三面进攻受阻,遂集中优势兵力向南进攻。八十六军凭高大城墙和坚固阵地顽强抵抗,却终因日军飞机猛烈轰炸,要塞被攻陷。敌人袭击浮石潭北岸各堡垒及第十六师师部,我军被迫跳入涨水的江中,士兵随波逐流,能到南岸者不到十分之一二,死亡逾千人。</p> <p class="ql-block"> 同日,南路敌人围攻大洲、东岳山要塞,要塞失守,团长石补天牺牲。</p><p class="ql-block"> 图为大洲东岳山庙</p> <p class="ql-block"> 敌人继而西赴烂柯山,攻下石埠,强渡东迹江进入寺前,从赤姑山出,与北路芥山之敌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6月4日,敌人分股西侵后溪镇、北攻城南车站;北路敌人越过石梁溪,夺白云山炮垒,渡金溪袭航埠、占雨灵山。当时江水大涨,田野成水乡泽国,敌军抢夺难民蓑衣、斗笠向西追击,我军因不知情而伤亡惨重。</p><p class="ql-block"> 南北山上的我军纷纷撤退,连日狂奔,仅剩城防军固守阵地。北路敌人架桥渡江未果,却以大炮持续轰击城内,还丧心病狂使用毒瓦斯弹。当时守军没戴防毒面具,遭毒气袭击,部分官兵丧失了战斗力。一批官兵倒下,后续部队马上跟进,如此前赴后继,中国军队最终守住了阵地。</p> <p class="ql-block"> 因前日守城的第八十六军无线电台被毁,通信断绝。至6月5日夜,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请熟悉水性的船工乔大年,在夜幕大雨掩护下泅水过衢江,将蜡纸字条交给副军长陈颐鼎,字条写道:“又新:速设法前来,我在凤林街等你。平。”(“又新”为陈颐鼎别号,“平”为王敬久别号),暗示突围。</p> <p class="ql-block"> 陈颐鼎等指挥官虽困惑——最高统帅原决策决战衢州,现敌军已被拖住,正是围歼良机,为何撤军?且敌军四面包围,突围能否成功?数百名重伤员怎么办?又联想到近几天孤军作战,外围4个军友军为何不参战?但念及王敬久危难中派人送信已属不易,不按指示办似属抗命,遂决定突围,令第十六师四十六团团长谢士炎率所部留下牵制敌人,其余部队丢掉重武器、骡马、车辆和不能行走的重伤员,于5日午夜1时兵分两路向东南方向突围。</p> <p class="ql-block"> 是夜大雨如注,伸手不见五指,突围部队冒充日军,以懂日语者在前开路,遇敌哨兵盘问便以日语应答。官兵身穿雨衣,使日军难分真假,竟一枪未放,奇迹般闯出重围。 </p><p class="ql-block"> 留守的四十六团第二营奉命坚守南面新城门,骁勇善战的宋汉武营长临危受命,毅然表示:“人在城在,我宋某决与阵地共存亡,誓死保卫衢州,绝不损爱国军人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6月6日拂晓,信号弹划破天空,日军向城南衢州火车站猛攻。四十六团二营依坚固工事英勇抵抗,伤亡惨重。下午,日军先以飞机轮番轰炸,再集中炮火轰击,又施放毒瓦斯弹,二营阵地多被摧毁。宋汉武营长指挥全营顽强抵抗,不幸中弹,临终前对彭副营长说:"我不行了……请你继续指挥战斗……誓死保卫衢州……"说完壮烈殉国。官兵们悲感交集、同仇敌忾,坚守至当日,四十六团官兵大多阵亡,完成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 此时,敌人凭城墙射击,我军伤亡惨重、尸积如山,只有西城守军仍与北路敌人隔江对射。</p><p class="ql-block"> 6日夜,多处负伤的谢士炎团长率幸存少数官兵撤离。虽然中国军队异常顽强,但由于多种原因,6月7日,衢州城还是被日军占领了。衢州保卫战历时六天六夜,中国军队伤亡3500多人,日军伤亡1800多人。</p> <p class="ql-block">请看短视频衢州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这场决战之所以虎头蛇尾,源于蒋介石的决策变更:“日军抽调最大兵力,进攻衢州机场,势在必得,若我与之决战,不仅无甚意义,而且徒耗兵力,又不易补充给养。不如放弃决战,使其扑空,不能达成其击破我主力之目的,而且保全我实力,犹可屏障赣湘也。”6月9日,陈颐鼎在江山凤林街与王敬久见面后才知此情:因盟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反对,蒋介石于6月1日晚改变决心,放弃4日决战计划,集团军3日晚才接统帅部“避免衢州决战”的命令,主力奉命撤出防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为盟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p> <p class="ql-block">三、战后浩劫与军民风骨 </p><p class="ql-block"> 衢州沦陷后,有些军民不幸被俘,城乡人民惨遭83天的空前浩劫。</p><p class="ql-block"> 日军沿常山港两岸西进:一路赴五十都入常山东案、芳村,一路赴招贤入马车、溪口,6月9日合兵窜犯常山,县城陷落。南路敌人沿江山港赴江山,越过大溪滩、双塔岭险要,10日进入江山城。随后,江山、常山之敌分赴广丰、玉山,沿途贺村、渎口、球川、草坪及开化华埠等地,尽遭屠杀、掠夺与焚烧。</p> <p class="ql-block"> 6月13日,两路敌人窜犯上饶,休整三天后沿浙赣铁路趋横峰。我军南路撤退者经铅山入福建崇安,北路撤退者突破敌哨卡后与之会合,未能越过险要者则溃散躲避,幸存百姓更不得安宁。</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第五行政区的衢州、龙游、江山、常山四县及开化一部分,连同金华、处州属地及赣东附近各县,尽落敌手。日军在衢州城设总部,沿铁路、公路及水陆交通要点设防守堡垒,分驻日冠兵数十至数百不等;利用我方机场停放飞机80多架,扣留江中船只运载搜刮的物资,日夜向东运送不停。</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江水暴涨至60年来未有的水位,衢州机场水深一丈,停放的飞机漂至坟墓间,敌兵游泳打捞,三天才聚集起来。水退后物资给养断绝,敌人加紧搜刮,衢州城三十里内一日可往返之地,米、盐、牛、牲畜、日用品被掠一空;稍有不满便烧毁全村,杀人如麻。 </p><p class="ql-block"> 起初,敌人还架桥设渡维护据点交通,多方寻找知识阶层,引诱百姓进城,却始终无人响应。七月中旬,敌人知衢州难守,实施彻底毁灭暴行:城郊大火整月不熄,参天古木与小树皆被炮轰斧砍,无一幸存。他们掳掠数万百姓当挑夫、几千被俘士兵,用枪押着、绳子拴着赶至飞机场挖掘壕沟,直至撤退才停止。被抓者饥渴交加,在日晒水蒸中被迫劳动,稍不如意即遭鞭打,生病者被杀死,每日死亡数百人,尸体横陈、臭味难闻。而躲避山谷的百姓,或遇匪患,或遭兵扰,呼吁无门、进退两难,颠沛流离之苦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八月中旬,日军自横峰经上饶、玉山等县向东撤退,十二路兵马五日五夜不绝。酷暑里日行二三十里,沿途掠杀奸淫、焚烧掳掠,残暴至极。廿六、廿七日,30余架敌机分批轰炸衢州城乡,五十都、石梁等村镇及疑似军事目标的村落尽遭蹂躏;江山县部分乡村更遭“三光”,烟火蔽天,尸横田野,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一九四二年浙赣战役.</p> <p class="ql-block"> 暴行未灭民心。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衢州民众奋起抗争:救亡团体遍地,自卫队、游击队星罗棋布,百姓持羊角刀、锄头诸物,以血肉之躯伏击敌寇。</p> <p class="ql-block"> 衢县樟树潭渔民趁为日军摆渡之机,掀翻渡船溺毙16名日军;龙游农民挥锄击毙强令带路的敌兵;尖竹桥村百余民众追打施暴者,毙一驱一。华墅乡刘坂村联合邻村300余人,于坞口垅全歼14名日本兵。</p> <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11日,日军侵占江山。此后75天,当地民众参战92次(含30次攻城):大溪滩乡自卫队在江谷扇门毙敌十余人;大陈乡队伍合围日军,毙六伤五;贺村教师王廷瑞等围歼4名作恶敌兵。七都村民佯笑诱敌,将2人击昏沉塘;坛石乡老妇王梅芳,为报家仇持菜刀砍伤敌兵,而后投水。据不完全统计,此期间共毙敌824人、伤298人、俘2人,缴获枪械弹药若干。</p> <p class="ql-block"> 期间,江山人民缴获日军机枪1挺、步枪21支、指挥刀4把及大量彈药。</p> <p class="ql-block">图为江山县大陈乡大陈村</p> <p class="ql-block"> 8月28日,盘踞衢州城及机场的敌人全部撤退,两翼部队仍络绎不绝。日军起初西侵时,约有一万骑兵、十万步兵及辎重兵;撤退时,因道路被毁、天气闷热,马队跌倒病死过半,强征的民夫却比之前多了一倍。</p><p class="ql-block"> 九月初,龙游之敌撤离,仅留部分兵力占据兰溪、金华、武义、永康、义乌、浦江等县,主力直趋杭州。日军撤退时沿铁路撒播细菌,屠杀25万平民,妄图制造“无人区”,这段历史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极其悲壮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8月底,少数军民回城探望,只见瓦砾遍地、杂草丛生、血肉模糊,既不能居,又无食可寻,只得在村庄、废墟与山野间徘徊。南街、新桥街、上下街、坊门街等大街小巷和府山等地几乎全被烧毁,仅城西水亭街留存房屋较多。县政府、县党部、地方法院、至圣家庙等公共建筑只剩框架,衢州中学、衢州师范、专员公署、平民工厂损毁尤重。</p><p class="ql-block"> 城外清献书院、沙湾、乌溪桥、楼底、戚家、魏家等村庄全被烧毁;樟潭至下张的数十个村庄|烧毁过半。当时“十无”民谣道尽惨状:“集市无人、田里无谷、山上无树、村庄无屋、吃的无粮、穿的无衣、生病无药、死亡无棺、家中无成年男子、家中无贞洁女子。”</p> <p class="ql-block"> 此后,第二十一军踵敌东进进入衢县,县长柳一弥率属进城收拾残局,发布告示安抚百姓,民众才陆续返乡。因田地绝收,柳县长劝导补种荞麦。第三战区派邓文仪等人安抚,本省党政部门派姜卿云等人携款救济,衢州各县各获不等救济。十月间,百姓稍得喘息,却遇粮荒价涨、供应艰难,入冬后霜灾又至,荞麦未熟,幸存民众愈发困苦。</p> <p class="ql-block"> 一年之内,寇灾、战灾、匪灾、兵灾、火灾、水灾、旱灾、霜灾、疫灾接踵而至,百姓无以为生,亘古罕见。仅衢县一县,士兵阵亡逾万人,民众被杀害两万余人、被掳掠而失踪三万余人,房屋烧毁10余万家,耕牛被杀17000余头,猪119000余只,被抢劫粮食5820余吨,其他物品的损失也与此相当。江山、龙游、常山、开化的华埠等地也惨遭焚烧抢劫,至于因日寇蹂躏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计算。</p> <p class="ql-block"> 正如衢州先贤、史学家、文学家徐映璞先生在《壬午衢州抗战记》结语所述,“自从日本侵犯我国,中国军民抱着抗战的决心,奋勇杀敌,平津战役、淞沪战役、徐州战役、武汉战役、长沙战役、沪宁战役,没有一次不是枕戈待旦、浴血奋战,战绩震惊一时。而衢州战役,持续了十多天,敌人用各种方法寻找士绅,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但衢州百姓忍受饥饿、冒着酷暑,受尽艰难困苦,始终没有一个人投降敌人、依附敌人、屈服于敌人为他们出谋划策、跑腿效劳的。军民意志之坚强,是前所未有的。”这是衢州人忠孝勇毅,爱国爱家民族性格的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 这份在烽火中淬炼的骨气,不仅是刻在古城血脉里的记忆,更化作今日衢州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底气——就像衢江的水,既载着往昔的烽烟,也奔涌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土地上始终回响。</p> <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1942年衢州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在衢州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军民!</p><p class="ql-block"> 图片 摄自衢州保卫战遗址与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地</p><p class="ql-block">视频剪辑:徐志花</p><p class="ql-block">文字编写:江国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江国华</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5日于浙江衢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