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四湖掠影

桂林老龙

<p class="ql-block">▲ 两江四湖景区坐落于桂林市中心,由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和木龙湖组成。</p> <p class="ql-block">▲ 每当华灯初上,市民们便踏着晚风而来,在流光溢彩的步道上留下闲适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帧都是生活,这里跳动着城市的脉搏,也流淌着温暖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日月双塔座落在杉湖中,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2001年重建的。日塔为铜塔,高41米,共9层,月塔为琉璃塔,高35米,共7层。</p> <p class="ql-block">▲灯影中日塔金碧辉煌、月塔银光闪闪,被游客称作金塔、银塔。两塔之间以1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相连。</p> <p class="ql-block">▲古南门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系舟处在榕湖北岸, 古南门前, 榕荫亭侧。崇宁二年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经过桂林, 遍览名山, 泊舟此岸。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p> <p class="ql-block">▲芙蓉亭在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高7米,长宽各5.45米,面积3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再次重建。九曲桥将湖心岛与古南门相连。</p> <p class="ql-block">▲ 榕湖湖心岛汉白玉龙船舫</p> <p class="ql-block">▲榕湖湖心岛月门,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高五点六米。</p> <p class="ql-block">▲木龙塔在木龙湖南侧与叠彩山之间。</p> <p class="ql-block">▲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七级浮屠,塔高45米。</p><p class="ql-block"> 两江四湖有各具特色的多座桥梁。桥连湖,湖中桥,百态千姿的桥梁,更是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座桥,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中山北路桥</p><p class="ql-block">位于桂林市区木龙湖与铁佛塘交界处的中山北路上,是沟通“两江四湖”水系中木龙湖和铁佛塘的重要枢纽。该桥为3孔连续拱桥,桥长47.5米,桥宽53米,设计参考了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p> <p class="ql-block">▲宝积桥位于桂林市区内的宝积山下的西清湖与铁佛塘交汇处,是新建的一座桥梁,长50米,宽24米。</p> <p class="ql-block">▲宝积桥的造型别具一格,桥两端有两座烽火台似的门楼,有小路从门楼下穿过,桥身看上去就像是用石块垒成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西清桥坐落在西清湖上,仿照英国伦敦剑河上的“数学桥”建筑而成,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构,所以此桥得名“数学桥”。</p> <p class="ql-block">▲桥身装修全部采用名贵红松木。其造型轻巧,宛如一件精湛的工艺品,是两江四湖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桥梁之一。它的奇特与轻巧,让人把玩不够和赞赏不已。</p> <p class="ql-block">▲宝贤桥位于桂湖上,始建于1970年,2000年重建桥型、装饰、仿自法国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p> <p class="ql-block">▲整个桥体采用汉白玉大理石材料,欧陆风格的64个“巴洛克花环”和人像石雕工艺品装饰。</p> <p class="ql-block">▲观漪桥,老桂林又称五一桥,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观漪桥参照意大利佛罗伦萨阿尔诺河上的“圣三位一体桥”建造,桥长115米,宽44米。</p> <p class="ql-block">▲观漪桥的桥头柱模仿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四尊桥头柱分别象征杉湖、榕湖、桂湖与木龙湖,柱体上刻有四个湖的历史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丽泽桥位于桂林市区丽君路东段。</p> <p class="ql-block">▲丽泽桥一座自锚式柔性钢衍粱悬索桥,共有8万多颗螺栓,通过两条直径175毫米的镀锌高强钢索承载桥梁。</p> <p class="ql-block">▲桥跨径为25米+70米+25米,全长120米,宽25.5米。两座主塔竖直耸立,塔高17米,该桥造型是参考了美国旧金山市的金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塔身和整体都呈红色,因此又被市民称为“红桥”。灯光装饰着主塔和整个桥身,丽泽桥的夜景尤为迷人。</p> <p class="ql-block">▲位于榕湖的迎宾桥,设计上参考了匈牙利“布达佩斯索桥”;法国巴黎的“凯旋门”,桥梁两侧则采用了我国古代城门的吊桥形式。</p> <p class="ql-block">▲桥长35.50米,宽6.50米。采用钢箱梁桥面。</p> <p class="ql-block">▲桥的门拱雕刻着七十五朵盛开的莲花栩栩如生,门顶则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迎宾桥与榕溪桥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榕溪桥位于榕湖北路,在丽泽湖与榕湖相交处。</p> <p class="ql-block">▲桥型仿我国著名石拱桥赵州桥,桥长26米,单孔净跨径22米,桥宽9米。</p> <p class="ql-block">▲古榕双桥在古南门南侧。</p> <p class="ql-block">▲古榕双桥设计参照了圆明园天宝坞玉带桥。为人行并列双桥,桥宽4米,桥长30米。</p> <p class="ql-block">▲北斗七星桥原叫九曲桥,连接古南门湖心亭。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p> <p class="ql-block">▲桥全长126.25米,汉白玉栏杆上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p> <p class="ql-block">▲玻璃桥位于榕湖。</p> <p class="ql-block">▲桥体采用工艺复杂的水晶玻璃建成的实用性桥梁,充分体现了现代玻璃工艺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桥型美观大方,桥体晶莹剔透。特别是夜晚,通过高科技夜景配光,更加斑斓绚烂。</p> <p class="ql-block">▲阳桥也叫青带桥;通济桥,是桂林古城南来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为阳桥。</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阳桥是20世纪末重建的,外观设计参考意大利罗马城内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相连、台伯河上的“埃马努尔二世桥”造型。</p><p class="ql-block"> 桥长37米,宽50米,桥形风格端庄大方,简练有致。阳桥的南北两个桥孔旱洞是地下过街通道,在北侧的地下过街通道,塑有表现黄庭坚、马君武、蒋翊武等历代著名文人义士在桂林活动的浮雕壁画;在南侧过街通道及桥底天面塑的则是桂林山水与桂林新建桥梁图案。</p> <p class="ql-block">▲信义桥位于春天湖少年宫处。桥下有两个带弧形的V字支撑,桥两边各有一道拱圈,有如彩虹般的滑出柔优的曲线,桥拱天面绘有想象丰富的儿童画。</p> <p class="ql-block">▲解放桥,唐代开始,已在此段建浮桥。固定桥梁始建于1939年,桥名“中正桥”。以后多次重建。1951年改名“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解放桥是1999年重建。新解放桥主桥长284米,宽45米。</p> <p class="ql-block">▲ 逍遥楼,始建于唐武德四年,由桂州大总管李靖最早修建。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登楼赋诗:“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后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楷书“逍遥楼”碑,浑厚端庄,楼阁生辉。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历经唐、宋、元、明、清、逍遥楼多次损毁又多次修建。逍遥楼最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p> <p class="ql-block">▲楼重建于2015年,楼依唐宋风格,二层三檐楼阁式景观建筑,简洁流畅通透古雅。高22.56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重建逍遥楼记》结尾:胜景既成,重阁飞檐耸入云霄;巍然特立,遐思先贤极目骋怀。千峰拱立,周遭亭阁环峙;一水束带,遥岑岚霞含辉。东望七星普陀青翠盈眼,尧山迤逦云雾飘渺;南眺訾洲碧玉飘浮,穿山塔影明净如洗,象山水月皎皎生光;北可酌伏波脉脉流水,掬叠彩山之花团锦绣,抚独秀峰之高标孤傲;西揖芦笛老人西山群峰,瞰山城街市栉比鳞次,绿瓦红墙,灯火万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