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8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标志性日子。</p><p class="ql-block">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60年前的今天,那是我正在参加“第一届中日青年大联欢”活动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篇小文是我10年前写的,这里重贴,以追溯往事。</p> <p class="ql-block">花了一个上午,终于把别在箱底一条围巾上的一枚纪念章找到了,并且拍成了上面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此刻,我正舒了一口气,开始在电脑前写日志。</p><p class="ql-block">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且引发了特大海啸袭击,这是日本从1923年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也是地球上有案可稽的第3大地震,视频画面惨不忍睹,遇难和失踪的人数超过2万,经济损失惨重。</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出,引发网上许多支援、慰问和同情。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一些评论不但不表示同情,反而幸灾乐祸,拍手叫好;更有甚者,巴不得日本就此从地球上消失。读着那些评论让人痛心,看来中日的历史纠集在一些年轻人心中依然存在,还很强烈。</p><p class="ql-block">突然,一段早已经尘封多年的往事突然在我心中浮起,并渐渐清晰。。</p><p class="ql-block">那是在1965年春夏之交,我正在大学里读书,刚满19岁。</p><p class="ql-block">一天,我得到政治指导员W 的通知,要我和另一位同学S去学校团委参加一个会。</p><p class="ql-block">参加会的大约有10位同学,会议是由学校团委书记郑x主持。他说:“各位已经被校党委选上,将作为上海市的大学生代表,参加由党中央书记处发起,全国青联和学联组织的《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活动”。他说,这次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是党中央的一个重大决策,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就是让中日两国的年轻一代,冰释历史前嫌,达到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从而实现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最后他还说,从今天起,请大家不再叫我团委书记,叫我秘书长;我们是以‘学生联谊会’的名义参加这项活动的。</p><p class="ql-block">我的心情当然是欣喜若狂,能有机会参加党中央组织和发起的活动,那简直是莫大的荣耀!</p><p class="ql-block">那年,正好是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但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建交。为了让中日两国永远不再有战争,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由“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出面提出,并请日本共产党、日中友协等团体配合,在日本组织一批左翼青年来华,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和中国青年一起,共叙友谊、友好联欢:从年轻一代开始结交朋友、增进友谊、消除隔阂、和平相处,以保证中日两国的永久和平。</p><p class="ql-block">党中央对这次联欢活动非常重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接见了来华参加联欢活动的全部日本客人(毛主席接见日本青年的讲话附在本文最后一段)。</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活动是从8月中旬开始的,大概有2~3周的样子,大多数还是听领导做形势报告和动员会。最记得清楚的是:活动开始前,当时兼做着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的廖承志专程从北京来上海,给我们做了报告,告诉我们中日友好的意义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在战略上都是非常重大的,说这是我们国家和平发展、人民平安生活的重要保证。。。他回顾了中日两国的历史交往。他引用了周总理的话:“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我国达80年,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我们把这看作深仇大恨。然而这仇恨的80年,和中日友好的2000年历史比较起来,那是短暂的。”廖承志还说,参加这次活动,不但要注意外事活动的事项,更要学会与外国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p><p class="ql-block">后来,还有一些其他的来自团中央和上海市的领导,也分别来和我们交谈,告戒我们一定要做中日友好和和平的使者,为中日两国永远不再战,作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整个活动中,真正和日本青年一起近距离“联欢”的机会只有2~3次。因为语言不通和腼腆,还有政治纪律的约束,我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和他们说过,见到他们,点一下头,笑一笑,握一下手,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p><p class="ql-block">不过这次活动,除了让我认识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外,也让我见到了不少平时难得见到的中央领导同志和上海市的一些“社会名流”。譬如,在那次廖承志作报告的会议上,我见到了赵丹和白杨两位大明星。。还有一次,也是听报告,好像是在福州路云南路转角的天蟾舞台。那次会上,挨着我左边坐着的竟然是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祝希娟!她衣着朴素,两个短短的羊角辫子,个子小小、脸黄黄瘦瘦的,一动不动、一声不吭,“文静”得出奇。。。我侧目看了她好几眼,觉得她太平常了,和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灵动美丽的吴青华相比,判若两人。这让我很纳闷。。。我在想,她一定是在刻意低调,或许,已经受到了批判和冲击。因为那时候虽然文革还没有开始,但是在文艺界、知识界里极左思潮已经泛起:我们学校正在轰轰烈烈搞”设计革命”,批判苏联修正主义的“肥樑胖柱”和梁思成的“大屋顶”,许多著名的教授如朱膺、冯纪中等已经受到了批判;文艺界在大批“三名三高”,不少新老艺术家受到冲击。像祝希娟这样耀眼的明星,毋容置疑是在风口浪尖上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是在外滩黄埔江边上,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示威游行”。两国青年们紧紧地挽着手,一排排高喊着口号在大道上慢跑。那次参加的电影明星更多,杨茬葆、康泰、达式常等都参加了。</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每一位代表都得到了一枚纪念章,那也是我们参加活动的“出入证”,就是上面照片里的那个。40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你注意到没有:鲜花般的图案里包含着“中”和“日”两个汉字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已经从一个青涩小伙变成了一个老头了,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男女老少中国人,大家一起努力,展望将来,消除前嫌,理性看待历史问题,既要警惕右翼军国主义抬头,也要渐渐减少人民间的情绪敌对,更不要冤冤相报。为了让中日两国永远不再有战争,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努力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我们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根据《毛泽东年鉴》及相关权威的回忆材料,1965年8月26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接见了专程来中国参加“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的23个日本青年代表团全体成员及其他日本友人,共400余人。当时,毛主席身着白衬衫,操着湖南方言发表了重要讲话,其要点如下:</p><p class="ql-block">1. 热烈欢迎日本青年:毛主席首先对日本青年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称颂日本民族的伟大,指出“像日本这样伟大的民族,是不可能长期接受外国人统治的,日本的独立与自由是大有希望的”。</p><p class="ql-block">2. 回顾中国革命历程:他简明扼要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包括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和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p><p class="ql-block">3. 强调中日人民友谊:毛主席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如果成为朋友,在反对共同敌人方面就有了自信,强调两国青年间的友好交流对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4. 鼓励日本青年:他勉励日本青年肩负起建设各自国家和推进中日友好事业的历史重任,表达了对日本青年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成为推动中日世代友好的新生力量。</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讲话后,日方代表一度沉默,最后由日共中央书记砂间一良简短问候毛主席健康,毛主席幽默地以“马马虎虎”作答,引发全场笑声。随后,毛主席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日本青年合影留念,日本青年情绪高涨,场面热烈感人。</p><p class="ql-block">此次接见经《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报道,成为“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活动的高潮,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民间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