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革命前辈。</b></p> <p class="ql-block">杨国范(1918-2001)</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根据我的岳父杨国范1983年4月口述整理,此次发表作了局部删减。杨国范(1918-2001),江西瑞金合龙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1月加入红军,先后在少共国际师二团二营四连当战士,在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任侦察员,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任中央干部团通讯排通讯员、副班长。1941年参加了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任抗大总校一大队教导员,时年2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文版权归钱塘潮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 钱塘潮谨识 2025.8.12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侵华日军在“百团大战”中慘遭失败后,经过周密策划,日寇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秘密调动精锐师团,集中十多万兵力,幷纠集了一批伪军,从8月上旬开始向华北、太行山解放区发动所谓“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的大扫荡。敌人把这次罪恶行动称之为“百万大战”,殘酷地施行“三光政策”、“总力战”和“治安强化运动”,使用了毒气等化学武器,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敌人倚仗优势兵力,气焰十分嚣张,首先“扫荡”了晋察冀边区,接着步步紧逼晋冀豫抗日中心根据地。敌人分兵十三路进攻,企图将晋察冀军区的抗日主力包围在长城一侧,加以消灭。我军指挥部估计与敌人决战不利,便将主力及时地转移到敌人后方,而以少数游击队民兵袭扰、狙击敌人,敌人虽然侵入到了边区中心,但往往扑空,什么也捞不着。相反我军区部队不断寻找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与敌人作战八百多次,歼灭和俘虏敌伪八千多人。敌人的所谓“铁壁合围”沒有得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骄横的敌人不以此罢休,冈村宁次调遣日军主力扑向晋冀豫的中心根据地,把摧毁我军兵工厂作为重点进攻目标之一。总部和军区指挥部根据敌情判断,立即作了反“扫荡”的动员准备。守卫在黃崖洞兵工厂的总部特务团—部分和兵工厂全体员工接到动员令后,都紧急行动起來,做好了战斗准备,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1941年11月1日清晨,我奉命率抗大总校一大队一部从武乡县蟠龙镇出发驰援黄崖洞,经过一天急行军,当晚赶到了上赤峪村,配合总部特务团保卫兵工厂。</span></p> <p class="ql-block">黄崖洞兵工厂旧址</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地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崖洞地处黎城、辽县(今山西左权县)、武乡三县交界地区,此地四周都是高山峻岭,悬崖陡壁,当中只有一条长约兩华里的沟壑,是进出黄崖洞的唯一通道。沟口有一个小山村--上赤峪村,在这里设有我军当时在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它不仅能修理枪支、火炮,还能制造新式“五五式步枪”(编者注:1940年正值朱总司令55岁生日时研制成功)、“八一马步枪”,以及手榴弹、马尾弹、五零炮和各种地雷。黄崖洞兵工厂位于水窑山的山沟里,连着赤峪沟、左会山、桃花寨山,军械库设在黄崖洞内,是个天然的迷宫,易守难攻,十分隐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上级命令,我部负责配合兵工厂火速做好反“扫荡”准备,并组织兵工厂员工转移,保护兵工厂技术骨工。全厂几百人在徐厂长的指挥下,迅速分为两个队:一队由年青员工和比较有战斗经验的员工组成,由张司夫、向项干事领队。负責拆卸机器,疏散物資,坚壁清野。他们一面加強厂房伪裝,以防敌机空袭,一面迅速拆卸机器、归拢工具、原材料等物资,加紧裝箱捆包。二队由其他员工組成,负责清点枪支、弹药,除留下自用外,把大部分武器弹药运送给了特务团和民兵。同时,协助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工作,向群众宣传防奸防特和保密知识,动员群众做好反“扫荡”的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如何埋藏机器、工具和物资,员工们都积极出谋划策。由于时间紧,情况急,我们决定就地分散埋藏,并同步埋设地雷。经过两天两夜的紧张战斗,终于埋好了兵工厂的机器、工具和原材料等物资。同时又在沟里沟外、村里村外都布了雷,兵工厂的房门、窗戶、标语牌等也巧妙地裝上了炸弹,随时都能炸得敌人人仰马翻。这一切工作做完了,员工们立即武装起来,准备配合特务团粉碎敌人的“铁壁合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11月5日,员工们和家属开始转移,他们背着行李急行军,艰难地向武乡的左会、洪水挺进。当队伍接近洪水镇时,发现洪水镇附近沿河大路上尘土飞扬,枪炮声大作,敌人用炮火轰击我们,我命令大家隐蔽,不予还击。敌人打了一阵枪炮,就停了下来。由于敌人相距较远,战士和员工们又都穿着便衣,敌人很可能以为我们是老百姓,就未延续攻击,转而向南面的襄恆去了。根据敌情的变化,我们当即决定队伍原路返回,乘太阳西落之前,加快行军速度。但是由于有些年龄较大的员工缺少走山道的锻炼,加之饥饿口渴和几天来的劳累,所以行进步子快不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队伍转回到左会附近时,隐隐约约听见大山那边传来阵阵枪炮声,远远望去,还能看到断断续续有抬着伤員的担架向左会方向行进着。看来那边的友邻部队已经和敌人接上火了,战斗十分激烈,我们决定由太行山山腰向北突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降临了,队伍行进在山峦连绵起伏、山沟连着山沟的太行山上,四周杂草丛生,荆棘藤条遍地,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有的战士和员工脚磨出了血泡,衣裤挂破了,但谁也沒怨言,依然默默地借着闪烁的星光继续向前。直到第二天凌晨,队伍进入了辽县(今左权县)境內。这里有个山村,只有几户人家,大家把几个伤员和妇女同志安排在窑洞里住下,其他战士、员工就在挂滿雪花的小树林或草堆旁露营,有的同志实在睏极了,一坐下就打起盹睡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摆脫敌人,经过敌情侦察,我们决定天黑后队伍依然向北行进突围。我们派出一个先遺小组,找了一个老乡帶路,一边侦察敌情,一边摸清道路,这一夜队伍走了几十里地。第二天早上,派出去侦察的同志回来报告:太谷、榆社的敌伪出动了,向辽县、武乡方向奔来了。因此,我们商量决定当晚改为向东行进,翻越太行山,从辽县向和顺转移。为了防止员工掉队,大家在下山时互相拉着手行走。越过山顶下到半山腰,迎面遇到不少挑着、背着行李的群众,据他们说,敌人刚从东坡下的一个村子过去。我们虽然看不清山下的村庄,却能看见山下冲天的火光,这是敌人搞的“三光”政策,战士和员工们立即就地分散隐蔽,等敌人远去了,才迅速通过山下的大道,然后绕着山间小路,经过一天多的行军,来到了和顺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和顺地区,我们也是天天围绕着山沟打转,白天宿营,夜间行走;这里住一天,又转移到另一个山沟住一天,让敌人碰不着,找不到,硬不叫敌人的“铁壁合围”得逞。在这次反扫荡中,环境十分险恶、艰苦,我们整天同敌人兜圈子,全体员工无一伤亡,无一掉队,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反扫荡的彻底胜利做出了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黄崖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11月9日,日军在此前两次对黄崖洞地区“扫荡”无果后,派36师团和独立4旅共7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黄崖洞进犯。总部在战前对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黄崖洞的地理条件十分有利打山地防御战,其所处位置只有两个出口,南口通向东南方向的黎城,左会垭口通向西北方向的武乡。我军在崖顶修筑了环形工事,居高临下,正面视野非常开阔,便于观察敌情,并且建有断桥,不利于敌人特别是大部队通行。黄崖洞周围也用石块修建了防御工事,互为犄角,与崖顶的环形地堡形成了完整的立体防御体系。黄崖洞内储存了可供参战部队坚守十多天的武器弹药和食物。总部首长下令特务团立即进入阵地,反复强调部队作战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战术上要猛中求稳,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时间分配上,第一道防线顶住两天,第二道防线再顶两天,在山顶上打他一天。然后,外线部队对敌实施反包围,形成内外夹击的有利态势,力争再以三天时间,胜利地结束这场战斗。要始终把握住一个‘稳’字。”11月9日当天,特务团防守部队依托高地优势,用手榴弹、滚雷等武器击退日军10余次冲击,毙伤日军2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11日拂晓,日军偷袭我前哨阵地,遭到我军火力还击和地雷杀伤。敌人只好改变战术,想用群羊蹚雷开道,却不知我兵工厂员工在转移前埋的是大踏雷,只有人踩马踏才会爆炸。敌人进入雷区后接连踩雷,特务团在欧致富团长指挥下,用滚石雷配合前沿机枪阵地猛烈开火,打得敌人抬不起头,不到半个时辰,日军就被炸死打死了170多人,被迫退出了雷区。敌人转而扑向山垭口阵地,集中火炮进行持续猛轰,不顾一切地嗷嗷狂叫着涌向山垭口,我军用仅有的两门迫击炮还击,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敌人借助火力掩护冲到翁屹廊入口处时,我军立即撤掉了连接断桥的吊桥,用滚石雷再次将敌人阻挡在了黄崖洞外。敌军随后派出两队鬼子兵,企图从翁屹廊两侧强行攀爬十多米高的悬崖绝壁,八连副连长彭志海带领11名战士手榴弹齐发,顿时炸死炸伤了几十个鬼子。敌军指挥官孤注一掷,下令踩着自己人的尸体攀登山体,前沿陡崖阵地上特务团战士们看清敌人的意图,立刻冒着敌人炮火的袭击,将滚雷、手榴弹扔下崖去,挫败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一天下来,敌人没能踏进黄崖洞一步,只得灰溜溜地撤出了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后续几天的战斗中,在欧团长的指挥下,我们配合总部特务团,不怕流血牺牲,迎难而上,顽强抵住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14日,日军为消除侧翼的火力威胁,改变了进攻方向,对桃花寨二营四连阵地实施炮击,敌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冲上了山崖,占领了四连二排阵地,开始向水窖洞口阵地猛攻,但遭到我军的痛击,敌人被我毙伤一百多人后狼狈撤退。15日,日军采取迂回战术对水窖洞口发起袭击,并在南口采用搭人梯的方式企图攻占断桥,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据守在南口的特务团八连指战员以一当十,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守住了南口到断桥的通道和水窖洞口的阵地。16日,敌人利用我军射击死角避开正面火力,从侧翼发起了多次强攻,但均未能得逞。中午过后,敌人对水窖洞口核心工事发起攻势,先是组织力量压制我军支援火力,然后使用火焰喷射器、燃烧弹实施攻击。总部特务团12名战士扼守在一个断崖上,在大雪纷飞的寒冷日子里,他们面对数百敌人,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杀伤打死敌人二百多人。到了最后一天,形勢变得万分紧急,敌人攻占了断崖后面的阵地,把勇士们团团围住,并以密集的炮火轰击。这时他们已阵亡过半,剩下的五个人也都已中弹负伤。但每个人都抱着人在阵地在的坚强信念,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同敌人血战到底,12名壮士与敌拼杀全部壮烈牺牲,水窖洞口阵地落入敌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敌人新的攻势,我军经过对战场态势的分析研判,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主动炸毁主厂房和锅炉房,给敌人以兵工厂已被其炮火摧毁的假象,在周围密布地雷,并将敌人占领的水窖洞口主阵地全部用地雷封锁起来,所有人员撤到二线进行防御,把敌人引入工厂区后,我军再依托有利地形抓住战机消灭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18日清晨,敌人没有遇到阻力长驱直入,总算进入了黄崖洞兵工厂,但他们看到的只有十几座厂房倒塌在一片碎石瓦砾之中,见不到一个人影,也见不到一台设备,一无所获。敌人踩爆了埋在厂区周围的各种地雷,造成很大伤亡,有如惊弓之鸟,寸步难行,只能等待援军到来。敌援军到达后,企图捣毁我团指挥所,坚守在团指挥所高地的2连1排与敌人反复格斗拼杀,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战士温德胜、边清章将残敌引向指挥所东南面的悬崖,准备将敌人一网打尽,但因寡不敌众,被敌人逼至断崖时,从容跳崖,视死如归,壮烈牺牲。19日,特务团抓住敌人举棋不定、进退两难的战机,发起全面攻击,一举夺回了水窖洞口等所有被敌人占据的阵地。此时,日军已发现我军在山外有重兵埋伏,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只好仓皇逃走,最终被埋伏在三十亩、曹庄一带的129师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至此,敌人原定一个月的“扫荡”计划被彻底粉碎,被迫于11月20日夜退出了黎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崖洞保卫战从11月11日拂晓开始,到11月19日敌人狼狈逃窜,整整打了八天八夜。我军指战员发扬了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勇杀敌。二连排长王振喜,战士韩立合、李如坤,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共打死敌人六十余人,最后不幸陷入重围,敌人向他们打了两颗燃烧弹,在熊熊的烈火中,三位勇士壮烈牺性。在黄崖洞战斗中,还有一名智勇双全的机枪手。敌人发现了他,就用三门钢炮轰击他。炮声一响,这位勇士立即抱着机枪隐蔽起来。少数敌人冲上来,他就用步抢点鬼子的名;大队的敌人涌上来,他便端起机枪向敌人猛射。在敌人几次冲锋中,这个机枪手打死了五十多个敌人,战斗中他负了重伤,仍坚持同敌人战斗,直至接到撤出战斗的命令,他才背着另一名伤员回到部队。为了阻击敌人的攻击,在激烈的炮火中,兵工厂的员工不顾安危与战士们—起抗击日寇的进攻,奋勇抢救伤员,掩护伤员转移,有些员工献出了生命。我们抗大一大队的向尚同志,也在这次保卫战中牺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保卫黄崖洞战斗,创造了八路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我军以伤亡166人的代价,消灭了敌人1000多人,还保住了兵工厂的干部、员工和主要设备。这是我军指战员和兵工厂员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他们的英雄事迹,太行山区的人民将世世代代传颂下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