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1日下午从马翁飞【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p><p class="ql-block"> 航拍…</p> <p class="ql-block"> 一小时后平安到【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p><p class="ql-block"> 「温得和克」原是非洲科伊人和赫雷罗族牧民居住的地方,1890年被德国占领,成为德军驻地,1892年成为德国人的统治据点,并命名为温得和克。1915年南非以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为名,派兵占领纳米比亚,称之为西南非洲。</p><p class="ql-block"> 1990年3月21日,萨姆·努 乔马 宣告【纳米比亚】独立, 为非洲最后一个殖民解放的国家,温得和克成为首都。截止到2023年人口约为48.06万,四分之一是欧人后裔。温得和克地处干旱地区,由于周围有丘陵环绕,减弱了干风侵袭,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常年气候宜人。</p> <p class="ql-block"> 阿维斯水坝自然保护区- 这座水坝不仅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水源,更是一个当地人理想的休闲跑步和遛狗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南非灰蕉鸟”</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司机师傅</p> <p class="ql-block"> 22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先逛了下酒店街对面的地摊,主要是卖一些当地的手工艺品,还有“红泥族”的女人在等待你来付费拍照。过两天我们就去「红泥人村」游览,故没去拍照。</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酒店在独立大道上,是最繁华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母亲忙于工作娃娃就放在纸箱子里</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上坐着个“红泥人”</p> <p class="ql-block"> 「福音路德大教堂」也叫德国大教堂。1907年8月11日,牧师安兹为这座教堂奠基。政府建筑设计师格特列布·雷德克设计了这座建筑,并监督其施工。该教堂于1916年10月16日祝圣它是温得和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战前德国驻军阵亡者的安息教堂。教堂的风格是哥特复兴式,充斥着流行于十九世纪末欧美的新艺术主义风格这座路德教会教堂修建于上世纪初期,1886年前后,德国路德教会为了在纳米比亚更好地宣传教义,在城市中心砸重本建成这座教堂。听说石块都是从德国运过来,建筑极其精美。</p><p class="ql-block"> 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和国会山花园」曾经是南非殖民政府大楼的Tintenpalast。国会山花园种植着各种非洲花卉与芦荟、棕榈树等,色彩斑斓,时不时从花丛中出没的小蜥蜴等野生动物充满生机。其最亲民之处是没有领导人举办会议时,花园会对民众免费开放,因此周末常常能看到来到这里举办婚礼和拍摄婚纱照的纳米比亚人。</p> <p class="ql-block"> 这几个铜像人物,导游都很详细地介绍过,认真听完却都忘了😭</p> <p class="ql-block"> 「独立博物馆」与「福音路德大教堂」同处一个广场。主馆是三足鼎立的雄伟建筑,大厦前有纳米比亚国父“萨姆·努 乔马 ”的铜像。这个主馆由朝鲜承包建造,于2014年3月21日,即该国独立24周年之际,由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主持揭幕。该博物馆专门展出纳米比亚的反殖民抵抗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资料。它共有三个画廊向观众展示不同主题的纪念展品。</p> <p class="ql-block"> 纪念在1904年德国大屠杀中丧生的纳米比亚人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乘坐电梯上顶楼餐厅阳台俯瞰温得和克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坐下喝杯咖啡或果汁爽歪歪!</p> <p class="ql-block"> “广之旅”领队小李拍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午餐是在德国人开的烤肉店开吃……吃扒(猪牛羊)。</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6人吃了20斤肉,100 +刀。好酒好肉大快朵颐。</p> <p class="ql-block"> 一对毕业礼后来用餐的。</p> <p class="ql-block"> 途经“和平广场”。</p><p class="ql-block"> 开国总统努乔马托着孩子的雕像,寓意着他是和平使者,这个广场也被称为和平广场。</p> <p class="ql-block"> 途拍……</p> <p class="ql-block"> 「彭杜卡手工艺中心」这里聚集了贫穷的妇女、身体残疾的受害者,他们用手工、刺绣和创意,创造出品质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回到入住的酒店时,又碰上了参加完毕业典礼还在开心拍照的优秀学子。</p> <p class="ql-block"> 23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乘车前往达玛拉兰地(车程约 7 小时),游览「颓废方丹」。</p><p class="ql-block"> 大巴开出城就都是黑人区:贫困……</p><p class="ql-block"> 途拍~</p> <p class="ql-block"> 途中小镇午餐- 也是德国人开的餐馆,有服务生递毛巾哦~</p> <p class="ql-block"> 我们自己买的红酒,又是愉快的开餐。</p> <p class="ql-block"> 餐馆主人养的宠物鸟,具说那只鹦鹉很值钱的。我不懂。</p> <p class="ql-block"> 仙人掌结果红红的</p> <p class="ql-block"> 继续赶路- 后续的路都是沙土路,累人……</p><p class="ql-block"> 途拍~</p> <p class="ql-block"> 下午4:30时终于到达「颓废方丹」……</p><p class="ql-block"> 「颓废方丹」的岩刻画创作始于约6000年前,主体部分完成于2000至2500年前的石器时代晚期,由当地土著布须曼人(又称桑人)以红砂岩为载体雕刻而成 。1920年,三名德国游客首次系统记录了该遗址的2000多幅岩画。但是,这一发现随后被人遗忘了20多年。</p><p class="ql-block"> 1947年,商业农场主大卫·莱文(David Levin)成为这座新农场的主人。他在山谷东侧的山上寻找一处泉水时,发现了这些古老的雕刻。这处泉水被当地居民称为“Ui-Ais”(跳跃的水),莱文则称之为“可疑泉”,或用南非荷兰语称之为“Twyfelfontein”,因为该泉水并非源源不断。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又过了三年,一位专家才来到那里,对这些刻画进行了检验……</span></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起,考古学家对此展开系统性研究。2007年,纳米比亚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区,2007年正式成为该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遗址所在的达马拉兰地区,以红色砂岩山丘与干旱河谷地貌著称,风蚀形成的“烧伤山”与柱状节理“风琴谷”构成独特地质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一到就受到地松鼠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当时泉水在此处发现,被当地居民称为“Ui-Ais”(跳跃的水),莱文则称之为“可疑泉”,或用南非荷兰语称之为“Twyfelfontein”,因为该泉水并非源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 岩刻画主要分布在红褐色砂岩表面,主题涵盖:</p><p class="ql-block"> 动物图案:犀牛、大象、鸵鸟、长颈鹿等非洲特有物种的写实雕刻,部分动物体型比例夸张,最长单幅达4.5米。</p><p class="ql-block"> 仪式场景:包含狩猎活动、祈雨仪式及人兽共舞的符号化表达,其中“狮人”形象(半人半狮雕刻)被视为原始宗教中人兽转化仪式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实用标记:手印、脚印及抽象的几何符号,学者推测其用于标示水源位置或传递生存信息。</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该遗址“完整记录了至少2000年间狩猎采集社会的礼仪活动与经济习俗关联”,其岩刻画的艺术表现力与保存完整性为研究非洲史前人类文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证据 。此外,颓废方丹的创作技法(采用石英石工具敲击岩石表层形成浮雕效果)展现了石器时代原始艺术的技术高度。</p> <p class="ql-block"> 与历史来个大合照。</p> <p class="ql-block"> 沙漠里的花,很美。</p> <p class="ql-block"> 披甲树螽,属于直翅目、螽斯科、多棘螽属昆虫。原生于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及南非部分地区,常见于沙漠和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偏好干燥、半干旱生境。</p> <p class="ql-block"> 就为了一眼千年岩画,从纳米比亚温得和克到西北部地区达马拉兰的颓废方丹,逗留2小时后开车到酒店,颠簸劳顿了13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24日晨</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前往「斯皮茨考山 」,参观「辛巴红泥人部落」。</p><p class="ql-block"> 途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蚁窝- 非洲的白蚁世界很有名,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白蚁山丘,这也算是非洲特色吧。</p><p class="ql-block"> 5个小时的车程,两边荒芜之地,只见无数高企的蚁塔,打发时间拍了一堆共分享。</p> <p class="ql-block"> 小镇吃午餐- 比萨+牛扒+红酒能不开心吗!</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上路</p><p class="ql-block"> 途拍~</p> <p class="ql-block"> 快进「辛巴红泥人部落」了。</p> <p class="ql-block"> “辛巴红泥人”属于古老的游牧民族,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居纳米比亚,至今仍维持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辛巴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其妇女儿童裸露上身,常年不洗澡,靠往身上涂抹混合了香料的红泥燃料达到驱蚊和防晒的作用,故称红泥人。</p><p class="ql-block"> 斯皮茨考山的「辛巴红泥人部落」其实不是原址,是政府搞旅游产业租了一个村的地方搞的,就像国内的民俗村,一方面可以保护这古老的民族不会被灭绝,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旅游收入养活他们……</p> <p class="ql-block"> 图中是酋长,门牙是人为打掉,他们族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 女子的洗澡方法:蒸熏。</p> <p class="ql-block"> 正在编织头发中…</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 与“红泥人”大合照。</p> <p class="ql-block"> 前面那座山,“红泥人”称它为“神山”。</p> <p class="ql-block"> 离开「辛巴红泥人部落」前往「斯瓦科普蒙德」住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