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读《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声宣告,划破了十四年血与火交织的长夜,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最终胜利。这一天,山河回响,举国沸腾。历经千难万险的中华儿女,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曙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望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东北三省迅速沦陷。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从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游击作战,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儿女以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从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到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淞沪会战的惨烈坚守,到台儿庄战役的浴血反击——中华民族以不屈的意志,在战火中挺立脊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生死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囚笼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持久抗战理论,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战略指导和坚定的抗战决心,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筑起全民抗战的钢铁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争的硝烟背后,是亿万普通民众的牺牲与奉献。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然而,无论是前线将士殊死搏斗,还是后方民众节衣缩食支援前线;无论是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唤醒民智,还是海外华侨倾囊相助、万里归国参战,中华民族展现出空前的团结与坚韧。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战胜强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日战争不仅是民族独立的保卫战,更是人类正义对邪恶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战略转折提供了有力支持。从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以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也在南京隆重举行,历史在此刻铭记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十年光阴流转,胜利的号角依然回荡在历史长空。今天,我们重温这段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那场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警示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发展才能自强,团结方可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复兴。我们不会忘记,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铺就了今天的道路;我们更应坚信,只要赓续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就一定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的启示永存。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誓:中国人民有决心维护国家主权与和平,有能力守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有信心在世界舞台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共筑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