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出游记录之一(阳朔站)

秋娟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与妹妹们同游过桂林阳朔,记忆里塞满了那些山水的青黛与江水的碧绿。2025.8.12号两家相约自驾出游,从电白霞洞启程,首站仍是阳朔。车轮碾过高速公路,窗外的风景如走马灯般变换,而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那个被山环水绕的小城。</p><p class="ql-block"> 一下高速,便见一群本地人蜂拥而至,将我们的车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脸上堆着笑,嘴里吐着各色言语,无非是招呼吃饭住宿买门票之类。这般景象,倒与十年前无甚差别。</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个黝黑脸膛的大叔,尤为殷勤。他骑着一辆旧摩托,竟一路尾随我们的车子,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介绍。我初时颇觉厌烦,心想这般纠缠,岂非强盗行径?然而见他满面风霜,眼角皱纹里夹着讨生活的艰辛,又不禁生出几分怜悯。</p><p class="ql-block">"老板,我家饭店就在路边,要吃饭吗?我家客栈干净便宜,就在西街边上……"大叔的声音透过车窗缝隙钻进来,混合着发动机的轰鸣与风声,显得格外刺耳。</p><p class="ql-block">我摇下车窗,正欲婉拒,却见他忽然指着前方道:"前面几百米有加油站。"我一听很感谢,大叔见我神色松动,愈发来了精神,又絮絮叨叨说起他家饭店如何如何好,他家酒店如何方便。我终是不好婉拒,叫他留下一个电话和酒店名字。摩托车在加油站前拐了个弯,消失在尘土飞扬的路口。加完油继续上路,老公忽然道:"那大叔倒是个热心肠。"我点点头。阳朔人的热情向来如此,热烈得近乎莽撞,却又透着山里人的朴实。十年前我们来时,亦曾被这般围追堵截,当时只觉得烦厌,如今再看,却品出几分生活的艰辛来。那些围上来的面孔,黝黑而粗糙,眼神里闪烁着期待与忐忑。他们何尝不知这般招揽惹人厌烦?然而为了几文钱的生意,也只得硬着头皮上前。旅游旺季一过,阳朔街头便冷清许多,这些拉客的人也就少了踪影——想必是转而去务农或打零工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青源假日酒店放好行李后就在楼下吃了桂林米粉,几个小朋友饿得很,吃得飞快!</p> <p class="ql-block">电瓶车上的十里画廊 </p><p class="ql-block">为了图个方便,我们租了四辆电瓶车,准备去游十里画廊。盛夏的日头毒得很,阳光白晃晃地刺眼,烤得地面发烫。我们怕晒,便都裹得严严实实——长袖衫、宽檐帽、防晒面巾,活像几个蒙面客。还没骑出几步,汗就已经顺着脊背往下淌,衣服黏在身上,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p><p class="ql-block">可电瓶车一开动,风就来了。先是丝丝缕缕地钻入袖口,继而扑面而来,带着田野里青草的气息,混着远处山峦的凉意,一下子就把燥热驱散了大半。车速不快,却足够让风在周身流转,汗水渐渐被吹干,整个人也跟着轻快起来。 </p><p class="ql-block">路两旁的田野绿得发亮,偶尔掠过几株野花,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喀斯特山峰层层叠叠,在烈日下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就这样慢悠悠地骑着,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暑热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p> <p class="ql-block">足足五个小时的电瓶车游玩体验,天黑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来还车。</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漫步西街。霓虹初上,游人如织,与十年前相比,商铺更密,招牌更亮,喧嚣更甚。我们在街头吃了很多当地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来到了兴坪古镇,人多车多,车辆管控,我们先尝一下竹筒鸡再花二十元租了一辆电瓶车准备到喜欢的景点打卡!</p> <p class="ql-block">20元打卡地,孩子们很兴奋地打卡。</p> <p class="ql-block">玩完20元打卡地以后,开着小电驴导航到画山小学,从画山小学导航到新崴洲(注意终点并不是新崴洲噢),经过最后一个岔路,一直走到一个村子,有石头路可以下到水边,就可以拍到九马画山全景。有个阿姨很热情招呼大家到了,我们其中有辆电瓶车没有电了,她很热情的叫我们去她家充电!</p><p class="ql-block">这里比较适合不喜欢人挤人的朋友们,尤其旺季的时候,一路上风景都很漂亮,有很多栽种的橘子树,一块大草坪和牛,各种各样的山景,还有一个爱心山!</p> <p class="ql-block">回到古镇后我们坐着小电驴到处穿行,还领略了古镇风光!</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桂林市区,准备出发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