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半生风雨路

孙彦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制作孙彦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智能图片,那时没有留下图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背景音乐:姜育恒经典老歌:再回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是出生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的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站在岁月的长河边,回望自己走过的路,那深深浅浅的脚印里,满是时代的印记与生命的重量。岁月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我身上留下了沟壑纵横的痕迹,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往昔那些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故事,它们如同陈酿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每一次回想,都满是酸涩与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孩提时代:苦中作乐的质朴时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六七十年前,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全国上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仿佛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要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夜晚的村庄,被那盏昏黄的煤油灯轻轻点亮。灯光摇曳中,母亲戴着顶针,手指被针尖扎破也浑然不觉,一针一线为我们兄妹六个修补着衣服。那细密的针脚,就像她深沉而绵长的爱,缝进了衣服的每一寸布料里,也缝进了我的心里,成为我一生最温暖的依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的生产队,牛是种地的主力军。它们拖着沉重的犁铧,在土地上缓缓前行,每一步都仿佛是在翻开生活的希望。为了响应国家“大跃进”时期多打粮食、支援建设的号召,村里人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我和小伙伴们背着母亲亲手用碎布缝的布兜书包,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走在上学的路上,那时上学放学不用大人接送都是自己回家,一路上充满了无忧无虑的笑声。泥巴是我们的宝贝玩具,我们用它捏出各种形状,小鸡、小房子,仿佛捏出了我们心中那个美好的世界。渴了,就俯身掬一口井水,那清冽甘甜的滋味,至今还留在我的舌尖;饿了,掰个窝窝头,虽然粗糙得难以下咽,但却能填饱肚子,让我们有力气继续玩耍。那时的苦,是物质匮乏的苦,但那苦中却藏着最纯粹的快乐,是如今再多的物质也换不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年代妈妈晚上为我们兄弟姐妹修补衣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年代兄妹多大的男孩帮爸爸干活女孩帮妈妈做饭洗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小伙伴们玩泥巴过家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爸爸在生产队用牛耕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青春岁月: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拼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进了我们这个小村庄。那股春风,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十八九岁的我,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熟悉的土地,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这一步,不仅是我个人的选择,更是我们这一代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必然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流水线上,我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用,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能过得好一些,我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夜。手指被机器磨出了血泡,腰也因为长时间的站立而酸痛不已,但我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那时候,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许多像我一样的农民走进了工厂,成为了产业工人。我们虽然离开了土地,但心里始终牵挂着那片生我们养我们的黄土地。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虽然在空中飘荡,但线的一端始终系在故乡的土地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城市建设兴起,我又辗转来到了工地。通宵搬砖的日子里,每一块砖石都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却也压不弯我那颗坚韧的心。我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在我们农民工的努力下拔地而起,心中既充满了成就感,又有着说不出的苦涩。因为我知道,这些高楼大厦的背后,是我们农民工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我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这一代农民,就像时代的铺路石,用自己的身躯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但我们从未抱怨过,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改革开放以后,我在河北师范大学木器厂打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在重庆体育场工地打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在合肥新东方电子城工地打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在太原尖草坪体育馆工地打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过60岁就不能在工地打工了和老伴在一起种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暮年回首:坚守与传承的生命意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我已白了头,大半辈子都埋进了土里。回首往事,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就像电影片段一样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但即便如此,我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农民的一生,就像那田间的老黄牛,默默耕耘,无怨无悔。有泪,只能往心里流,因为肩上扛着一家老小的生计,容不得我有丝毫的退缩和软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代50、60后的农民,吃尽了苦头,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就像那野外的野草,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雨,都能顽强地生长。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浮浮沉沉,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国家的建设付出过辛勤努力的农民。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推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愿天下所有经历过这般艰辛的人们,都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守着那份质朴与坚韧,平安度过余生。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能笑着对自己说:“这一生,虽苦犹甜。”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铭记我们的奋斗历程,传承我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