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镜头中的庐山</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9~10日行摄</p><p class="ql-block"> 【庐山】(Lushan Mountain)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庐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瀕长江,东接鄱阳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庐山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人文圣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500多位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1.6万余首诗词。现为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因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豁口,大有一口吸尽鄱阳湖水之势而得名,以观壮丽日出闻名,是庐山最著名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含鄱亭] 含鄱亭地处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为观赏鄱阳湖日出之佳境,也是观赏庐山云雾之佳处。在这里,含鄱口的万种风韵、诗情画意全然释放。</p> <p class="ql-block">[望鄱亭] 望鄱亭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形楼台,地处含鄱岭最高点。登上望鄱亭,鄱阳湖尽收眼底,也是庐山观日出、观云海和赏月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登临“两亭”镜头下的秀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美庐】 庐山牯岭东谷,有一条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的长冲河。在长冲河畔,有一座掩隐在一片绿阴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 --“主席行辕”;1959年毛主席也曾下榻『美庐』。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美庐』『庐山会议旧址』为代表的一众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题写的“美庐”· 石刻]</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于1948年8月离开庐山前,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写下了“美庐”两字。</p><p class="ql-block">1959年毛主席下榻美庐时,工作人员趁主席不在院内,欲将美庐两字凿掉。此时毛主席回来了,随即制止了此事,并说“这就是历史,不因为打掉了就没有美庐了......”。</p><p class="ql-block">故美庐石刻为现状而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庐山老别墅] 始建于1896年,现存近千栋西式风格建筑。1996年,国务院将“庐山会议”旧址和别墅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别墅群代表性建筑有“美庐”、“赛珍珠故居”等,其中6栋别墅单独列为全国文保单位,见证了国共两次和谈、中共中央三次重要会议等近代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庐山河东路175号别墅] 1896年由英国人亚丹姆夫人购建。1924年美国传教士杜克尔购得。1938年其院曾被日军轰炸过。1946年国民党励志社将此别墅用来接待中外要员和使节,同年七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居此。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曾在此休息。九十年代后,江泽民、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休息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庐山河东路179号别墅]</p><p class="ql-block">英租借地时期为11B号。1922年英国人爱德华·尼辛姆购建,为石构一层。1933年由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占用;1946年~1948年为国民党中枢要员下榻之处;1959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居此。</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 原为“庐山大礼堂”,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此召开了三次会议:1959年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旧址』是庐山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此次前去,它正在围挡修缮,故于网上借此照片(下)。</p> <p class="ql-block">[芦林一号](毛泽东同志旧居)建成于1961年。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在这里工作、休息。</p> <p class="ql-block">[芦林一号/如今亦是“庐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牯岭】位于庐山风景区的中心,是一座海拔1167米的公园式美丽独特的“云中山城”-- 牯岭镇。牯岭镇面积近50平方公里,牯岭街三面环山,一面峡谷,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长江玉带,是庐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也是景区管理局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海拔1035米,曾是庐山历史上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亦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花径湖/如琴湖] 花径有个湖,叫作花径湖,如今叫“如琴湖”,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四周苍松翠绿、景色旖旎。</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 刻石]</p> <p class="ql-block">[栈桥通往湖心岛]</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草堂] 白居易(公元772-84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李白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公元815年白因越职言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公元816年白居易游历庐山,决意在此建闲居草堂。次年春草堂落成,作《庐山草堂记》,开篇盛赞“匡庐奇秀,甲天下山”,钟情草堂四季“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自此,白居易结庐而居,尽阅匡庐风光,写下《大林寺桃花》《登香炉峰顶》等游山名作。</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雕像]</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由大自然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飞岩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1961年为庐山仙人洞照题诗]</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涧水下泻,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瀑布分三叠,各异其趣,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