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被带毒蚊子叮咬都可能感染,但是以下两类人群风险更高:前往非洲、东南亚、南亚、美洲等流行地区的旅行者。我国广东、云南等南方蚊媒活跃省份居民。</p>  <p class="ql-block">伊蚊(如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其活动期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喜在小型积水中繁殖(如花盆、轮胎、树洞等)。</p>  <p class="ql-block">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实验室内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p><p class="ql-block">人群易感性:人对CHIK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p>  <p class="ql-block">本病的潜伏期为2~12天,通常为3~7天。</p><p class="ql-block">其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关节痛通常使人虚弱,一般会持续几天,但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其他症状包括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p><p class="ql-block">由于这些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症状类似,病例可能被误诊。在没有明显关节痛的情况下,受感染个体的症状通常很轻微,感染可能不会被识别。</p><p class="ql-block">1.急性期</p><p class="ql-block">(1)发热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p><p class="ql-block">(2)皮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p><p class="ql-block">(3)关节疼痛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关节积液少见。X线检查正常。</p><p class="ql-block">(4)其他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脑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p><p class="ql-block">2.恢复期</p><p class="ql-block">急性期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部分患者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达数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p><p class="ql-block">个别患者留有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p><p class="ql-block">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p><p class="ql-block">1.一般治疗</p><p class="ql-block">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大量饮水,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采取防蚊隔离措施。</p><p class="ql-block">2.对症治疗</p><p class="ql-block">(1)降温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p><p class="ql-block">在排除登革热感染之前,建议使用扑热息痛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和退烧,因为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增加出血风险。</p><p class="ql-block">(2)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p><p class="ql-block">(3)脑膜脑炎的治疗治疗要点主要为防治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压。</p><p class="ql-block">(4)康复治疗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p>  <p class="ql-block">买防蚊液注意看成分</p>